——大家都表示別投,因為他是「投籃白痴」,但櫻木還是在面對陵南時還是投中了一記中距離。
——面對灰熊隊時,史蒂芬-庫裡在後場大手一揮,球幾乎飛躍了整個球場應聲入網。
「兩人」在投籃方面對比,真是白痴與天才。
——還是面對陵南,櫻木花以一記補扣絕殺幫助湘北衝向全國大賽。
——面對雷霆隊時,離比賽結束還剩2.3秒,庫裡在半場附近手起刀落命中三分絕殺雷霆。
「兩人」總在籃球場上充當著熱血沸騰的奇蹟,讓時光裡不同年紀的我們熱淚盈眶。
01自由
對於動漫的喜愛不遜色於體育,而自己籃球之路的開啟似乎不是因為NBA,而是源自於《灌籃高手》,因為那個「世界」沒有邊際且充滿自由。
2015-16賽季是庫裡至今職業生涯中最巔峰的一季,三分球上的革新,NBA歷史上唯一的全票MVP,賽季得分王,帶隊取得超越公牛的73勝..............,那一年,他幾乎成為了奇蹟的代言人。
特別是那破天荒的三分球,徵服了眼球,改變了認知,取得了實際的成效,你永遠不知道他會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出手投籃,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那個賽季庫裡在場均三分球出手11.2次的情況下投出了場均45.4%的命中率。
在庫裡出現之前,我從未見過一位球員能在NBA的賽場上如此自由,如果說麥可-喬丹在得分的問題上隨心所欲,那麼庫裡則像是在得分的選擇上隨心所欲,在他的進攻範圍裡並沒有「合理」二字。
這之前,這樣不合理的球員似乎只會出現在漫畫裡,例如櫻木花道,他總會在合適的情況下不出現在合適的位置,而在不合適的情況下他卻能出現在合適的位置打出讓人稱奇的進攻。
或許對方抓摸不透,才最有可能成為賽場上的奇蹟點。
籃球賽場自古以來就是偏理性,多數人都是愛合理不愛自由,但史蒂芬-庫裡似乎成為了邁向「自由之路」的那少數人,就像櫻木花道說那句:「我是天才!」時引來的熱嘲冷諷,那便是與公認在抗衡。
02陰影
櫻木花道的籃球生涯裡有流川楓,史蒂芬-庫裡的籃球生涯裡也出現過凱文-杜蘭特。
《灌籃高手》的前半段,櫻木總是活在流川楓的陰影下,他們就像冰與火般互不相容,但在傳統籃球天才的定義中,流川楓是湘北贏球的定海神針,櫻木更像是湘北的精神領袖,雖然兩人相互扶持,但又像是競爭對手般的存在。
這也挺像庫裡與杜蘭特之間的關係。
庫裡的NBA職業生涯拿下了3個總冠軍,其中有兩個都是與杜蘭特攜手拿下的,2016年杜蘭特離開雷霆加盟勇士,對於勇士而言是如虎添翼,他們就像「宇宙戰艦」般橫掃聯盟,但隨後關於勇士領袖的問題也是成為了很多人的討論對象。
到底是「庫有引力」重要大還是杜蘭特持球單打的作用大?這似乎成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但隨著杜蘭特在勇士不斷取得成功,庫裡在季後賽中的劣勢也被變相放大,而FMVP的存在也成為了兩人的隱性競爭。
大樹底下好乘涼,但陰影遮住了熱量也恰好放棄了陽光。
03不完美
《灌籃高手》全國大賽78話,湘北在櫻木的絕殺下擊敗了不可一世的山王工業,卻因為在與山王的比賽中耗盡體力無法更進一步,最終在16進8時輸給了愛和學院。
此時耳邊又響起那句「青春往往是不完美的」,作為主角,櫻木最終也沒能和他的湘北一起登頂全國大賽冠軍。
庫裡不也一樣嗎?雖然在11年的NBA職業生涯裡已經三奪總冠軍,但始終未能實現「大滿貫」的願望,因為他幾乎奪下了一切重要榮譽,唯獨沒有拿下過總決賽MVP。
14-15賽季,伊戈達拉成為了勇士的FMVP,16-17賽季和17-18賽季,杜蘭特蟬聯FMVP,機會並不少,但始終沒有印上史蒂芬-庫裡的大名。
最值得惋惜的是2017-18賽季總決賽,那輪系列賽,庫裡與杜蘭特的表現幾乎是並駕齊驅,前者場均可以拿下27.5分6個籃板與6.8次助攻,後者場均可以拿下28.8分10.8個籃板與7.5次助攻,相比更多人討論的15-16賽季FMVP歸屬問題,其實那一年的庫裡才更像是憾失FMVP。
雖然庫裡數據上確實稍微不如杜蘭特,但對手那種「球可以輸,庫裡必須夾。」的選擇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不能在17-18賽季奪下FMVP,絕對算得上是庫裡的最大遺憾。
隨著年紀的增大,勇士陣容的重組,聯盟格局的改變,庫裡或許很有可能會以「不完美」渡過自己的NBA職業生涯。
或許很多人會說丹尼斯-羅德曼才是櫻木花道的原型,但其實仔細分析,他更像是那擁有不屈意志的史蒂芬-庫裡,在未成名之前,他們都有過一段被定義為「籃球白痴」的日子。
其實一直都想寫下這篇文章,因為去年夏天我到了神奈川,去了江之島,但那裡沒有湘北高中,沿海的電車附近有一所湘南高中,據說那就是湘北的原型,站在學校面前戴著耳機聽著《灌籃高手》主題曲,而在我身後的背包裡放著一件勇士30號的球衣。
那一刻,時光裡對於籃球的激情與記憶促使三個不同維度的「人」走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