鯛科魚類幾十種,今天跟小編一起聊聊,黑鯛的釣法以及最佳季節。
黑鯛學名為Sparus macrocephlus,俗稱有 海鮒、青鱗加吉、青郎、烏頰、牛屎鱲、烏翅、黑加吉、黑立、海鯽、銅盆魚等。 黑鯛體側扁,呈長橢圓形。頭大,前端鈍尖,第一背鰭有硬棘11-12,軟條12。兩頜,前部各有3對門狀犬齒,其後為很發達的臼齒,上頜側部4-5列,下頜側部3-4列,鋤骨部各有3對門狀犬齒,其後為很發達的臼齒,上頜側部4-5列,下頜側部3-4列,鋤骨及口蓋骨上無齒。兩眼之間與前鰓蓋骨後下部無鱗。側線上鱗6-7枚,體青灰色,側線起點處有黑斑點,體側常有黑色橫帶數條。秋季黑鯛理想的繁殖活動區,是指水生植物繁茂、水深在3~10米之間、2~4米等深線水溫約15-18℃、開敞式海灣、有海流但流速不大、少有噪音、水質清澈的礁巖底質海區。而沿海的礁巖海區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在秋天釣黑鯛,最好是選擇海岸磯釣,因為更有機會可以親近黑鯛。
另外,我們知道影響魚類活動的關鍵因素有兩個,一是水溫,二是溶解氧含量。黑鯛的產卵水溫是14.5℃~24℃之間,生存水溫在4.3℃~34.0℃的範圍之間。而當水溫上升,水中溶解氧含量會降低,水溫 升至15℃時,水體含氧量達到適宜黑鯛交尾、產卵的臨界值,水溫和含氧量都處於適宜於生殖期黑鯛的相對高點,成熟黑鯛開始進入春季繁殖的活躍時期。
黑鯛魚系我國名貴魚類,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9.3克、脂肪4.1克,還含有魚類少有的維生素B1。肉肥而鮮美,無腥味,特別是魚頭顱腔內有豐富的脂肪,營養價值很高。食用多以紅燒為主。
黑鯛主要分布在我國黃海,渤海、東南沿海及臺灣周邊海域,是定居性近海魚類。
黑鯛為淺海底層魚類,喜棲息在沙泥底或多巖礁海區,一般在5-50米水深的沿岸帶移動,不作遠距離洄遊。屬廣溫廣鹽性魚類,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能耐受鹽度的大幅度變化,生存鹽度為4.0-35.0‰,生長適應鹽度為10.0-30.0‰;生存溫度為3.4-35.5℃,致死為3.4℃,9℃以下停止攝食,生長適宜溫度為17-25.0℃,可在7℃以上水溫中越冬。對水屮溶氧量要求較高,常溫下3.2毫克/升為窒息點。於5月初前後進入近岸內灣淺水區產卵,7-8月成魚和幼角均就近索餌,9-10月逐漸移向較深且有巖礁的水域棲息。
雜食性,極貪食,主食軟體動物貝類、多毛類、小魚和蝦類、蟹類、端足類海星及海藻等,並能用尾部挖掘海底的貝類及環形動物。10毫米仔魚食橈足類100-300毫米食橈足類、鉤蝦類,45-80毫米食魚卵和海藻等,伴隨生長逐漸開始捕食小魚、蝦和蟹類。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大量攝食藍蛤、尋氏肌蛤、小型蝦虎魚類,同時也能吞食個體較小的或正在蛻皮的對蝦以及部分商品餌料如豆餅糠蝦等。生長比較迅速。第四年後生長顯著減緩。
1、釣具。竿最好配備3.6-4.5米、3號以上中硬調海釣竿;繞線輪宜用旋壓式繞線輪,貯線100米以上;主線為直徑0.4~0.5毫米的優質釣線,腦線直徑0.3~0.35毫米;鉤宜用15-18號大鉤。因黑鯛索餌迅速而兇猛,對竿線的要求不高,總的原則是粗竿、粗線、大鉤,垂釣時避免跑魚斷線。2、釣餌。黑鯛對窩餌十分講究,誘魚效果必需要好,黑鯛屬於集群索餌,互相搶食形成魚窩。垂釣時應注意避免斷線跑魚和餌料短缺。最好適時投放不掛鈎餌料留住魚群,眾信這款紅海哥黑鯛戰場煙霧誘惑、留魚持久、一包搞定!快速誘集魚類進入釣點,促使魚類瘋狂覓食,對鯛科魚類誘釣效果超群,大大提高中魚率。經科學工藝精製而成,其誘惑特性出眾,適用於南北各地釣場使用,內含甜菜鹼、DMPT、胺基酸、紅海哥誘食信息素等特效誘魚元素和高效動植物蛋白誘魚物質及魚蝦、貝類、藻類、海鮮酶解提取物。深淺通殺,一包搞定。1、岸線磯巖釣點。海岸磯巖,臨山面海、起伏連綿,由於長年受海水的衝刷和風化腐蝕,沿岸海區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深海溝、洞穴、巖礁和沙礫。對於這一類岸線,釣者可以選擇臨海突出部,通過一看、二探、三觀察來確定釣點。
一看就是看水質、水流。黑鯛對水質要求較高,水質要清澈、無汙染、不混濁;水流要適中,岸線正面迎流處,三角洄流海區是魚兒聚集覓食、遊弋、棲息地,也是鯛科類的生活區。
二探就是探水深、探底層是否有沙礫、巖礁。大型鯛科類一般出現在水深10米左右的海域,攝食底層海生植物、蟹類和小型魚類,活動於巖礁、沙礫地帶。「釣黑鯛要找礁」就是要找到底層有巖礁的海區。找礁的方法是:將備好的釣具盡最大力量,向正前方和左右方向拋投,待鉛墜沉底後慢慢收回釣線,憑感覺可以判斷底層是礁石或泥質地。如果是巖礁、沙礫地帶,鉛墜會有不規則的跳動;如果水淺無礁,黑鯛通常不會光顧。
三觀察即觀察周邊有無海產養殖區,如海帶養殖、牡蠣吊養、扇貝吊養、漁排養殖等,這些區域由於海底繩纜錯綜複雜,加上有人管理,沒有電、炸、毒等人為破壞,是真鯛的庇護所和覓食勝地。
2、海島、孤礁、沉船釣點:最近幾年,租船海釣已成為海上的一道風景線,漁民有一定的經濟收入,樂得其所,釣者有魚可釣,何樂不為。所租的船一般是租用當地小型漁船和海上養殖用船,每隻船通常可容納1-2個釣手。釣點選擇在遠離岸線的海島、孤礁、沉船點垂釣,釣獲的魚類品種繁多。
如何找到合適的釣點釣黑鯛?選點方法可簡單歸納為:一問、二算、三靈活。
一問就是垂釣前或是在航行途中,問當地漁民或船工,了解海島地形、地貌、沉船地點、海流走向、海區深淺、魚類分布,重要的是了解是否有黑鯛棲息地,黑鯛被釣或捕獲情況,以期心中有數,知彼知己;二算主要是算潮水。黑鯛攝食來去匆匆、群來群去。初潮到滿潮一般為12小時,就東南沿海而言,退潮末期和漲潮初期是釣黑鯛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有2~3個小時。錯過這一時段,只能是望魚興嘆。因此要算好潮水,把握時機,才能穩操勝券。三靈活就是靈活機動變換釣點。海釣不可死守一處,釣黑鯛更是如此。憑藉「坐船找釣點、快捷又方便」這種優勢,應多點進行試探性垂釣。當你釣到第一尾黑鯛時,釣點就應該選定;而當你頻頻上的魚都是真鯛的話,這就是黑鯛最佳釣點了。好釣點要記錄,以利下次進行垂釣。1、磯釣。磯釣普遍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浮遊磯釣法,另一種是沉底磯釣法。用浮遊磯釣法釣黑鯛,需要比較高的海釣技巧。首先要測量水深和水的流速,而後根據深度和流速配備浮漂、水中漂和與之相匹配的咬壓鉛。使用前必須調整好整套釣組,包括從浮漂到魚鉤的入水部分,使終點(魚鉤)離海底約有20釐米。垂釣時需拋撒誘餌,集魚垂釣,還應根據潮水的漲落隨時調整深度。浮遊磯釣有其優越性,即:釣具靈敏、魚獲量大。但因其裝配和使用較繁雜,尚未被廣泛應用。
沉底磯釣法是眾多釣手普遍採用的釣法。因其釣具裝配簡單,在磯巖上拋遠釣近極其靈活方便。場地平坦,活動範圍大,還可一人多竿進行「守釣法」。沉底磯釣法通常不用誘餌,不使用「誘餌籠」,主要原因是使用該方法很容易掛底。因為多數海區底層礁石多,繩纜或其他障礙物複雜,沉底釣掛底斷線、損失釣具是常有的事。為了減少損失,釣手可根據場地情況,使用「捨棄法」釣具進行垂釣。
2、船釣。在船上釣黑鯛,通常採用不掛浮漂「底釣法」。到達釣點後,首先要根據潮水流速和釣點深度,配備相適應的鉛墜,裝配好釣具(也有的事先已備好)後,掛上餌料,投竿入海,而後收緊彎曲的釣線,將竿擱置於船沿,就可以等魚上鉤了。這一釣法稱得上是「輕鬆釣」。釣者穩坐「釣魚船」,眼觀竿梢,耳聽四方,耐心等待。黑鯛咬鉤,老到而灑脫,表現在竿梢上是大幅度點頭,再一鼓作氣將釣竿拉成彎弓,其動作迅猛,力道驚人。其情景給人極大的視覺刺激,令人興奮不已!釣手要在竿梢下彎的瞬間迅速提竿剎鉤,中魚之後,要臨陣不慌,沉著應戰,有經驗的釣手揚竿時就能辨別水下獵物有多大,如何收線上魚。通常是:小魚直接搖輪快速提上,遇到大魚時要考慮釣線的承受能力,依靠機械輪的曳力作用遛魚後再抄魚,不可心急造成斷線。
釣魚方法多,就選紅海哥!掌握好以上技巧,願釣友們爆箱而歸... 絕得小信說的沒毛病 記得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