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是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是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重要驅動力。近幾年我國各地密集出臺多項政策鼓勵新型研發機構健康有序發展。
根據科技部發布的《關於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科發政〔2019〕313號)、《湖南省新型研發機構備案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並結合博思遠略諮詢對國內現有研發機構運營模式的調查,按照發起主導者的不同將研發機構分為4種類型:
類型一:以政府主導成立產業技術協同創新模式的新型研發機構
2020年6月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啟動建設,同時海洋新材料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當前,我國海洋領域高端技術裝備的國產化水平亟待提高,材料等基礎學科正是亟須攻克的「卡脖子」技術難點。此次海洋新材料交叉研究中心的啟動,是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探索實現多學科交叉協同機制,融合國內外海洋新材料領域優勢資源協同攻關,進行前沿顛覆性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的重要舉措。
2019年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引進上海大學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發創新團隊,成立上海大學江西材料基因組工程產業研究院,並引導當地工業陶瓷企業深度參與,打造萍鄉陶瓷環保新材料創新平臺。前三年,以湘東區投入為主,為研究院無償提供高標準裝修的物理空間和試驗檢測儀器設備,設立5000萬元產業孵化基金用於支持研究院科研成果產業化;以上海大學爭取國家各類項目經費支持和核心企業、緊密層企業創新投入為輔;以省、市競爭性項目投入和成果轉化收入轉投入為重要補充。三年後,由湘東區、上海大學、核心企業和創新團隊成員共同發起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性質的實體研究院,政府和核心企業以實際投資入股,上海大學以創新資源和前三年積累進行控股,創新團隊核心成員以技術持股,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
類型二:以行業龍頭企業為主導成立產業鏈聯合創新模式的新型研發機構
2019年5月,江西中科特瓷新材料有限公司與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籤訂合作協議,採取龍頭企業控股、院校技術團隊持股的合作模式,探索通過深度利益捆綁組建新型研發機構所,組建了「江西中科特瓷新材料研發中試孵化中心」。
類型三:以產教聯合主導成立企校聯合創新模式的新型研發機構
2019年成立的浙江大學(餘杭)基礎醫學創新研究院,由浙江大學與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合作共建,是一個以「創新驅動、服務地方、成果轉化、市場導向」為目標的高水平生物醫藥源頭創新基地。研究院依託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的學科優勢和餘杭經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醫藥產業優勢,面向全球徵集國際領先原創性學術成果進行醫藥源頭轉化,力爭孵化出若干個全球首創或源頭創新醫藥項目,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原創醫藥項目孵化基地。同時,研究院打造若干市場化醫藥創新孵化支撐平臺,包括國內首個涵蓋離子通道,GPCR和酶類等重要靶標的藥物篩選平臺,以及首個擁有國際AAALAC認證的市場化創新醫藥藥效學評價平臺,面向全球提供國際一流的早期生物醫藥孵化技術服務。
類型四:以科研骨幹主導成立專業研究開發模式的新型研發機構
2020年6月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在懷柔區正式成立。
研究院依託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數學學科資源優勢單位,由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領銜籌建的新型研發機構。在研究方向方面,研究院明確「國家戰略、世界一流、國際引領」的目標要求,瞄準前沿基礎理論和關鍵工程技術等領域的戰略需求,主要圍繞數學物理與理論物理、材料科學、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圖像科學、大尺度建模與計算、統計方法與數據科學等與數學相關的重大應用領域和研究方向,建設一流研發機構併集聚一流科研團隊。在科研與產業結合方面,研究院致力於搭建數學研究與產業應用密切結合、數學家和企業家互動溝通的開放平臺,暢通數學家與工程技術專家之間的溝通渠道,根據產業行業需求凝練形成應用數學主攻方向和關鍵科學問題,爭取形成一批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
即將於2020年6月24日揭牌的江蘇智仁景行新材料研究院由2位國家頂尖科學家領銜。機構成立後將圍繞前沿新材料等領域開展技術研發與國際合作,實現研究成果產業孵化,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項目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澤山院士和「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重大專項「鎂合金開發應用及產業化」專家丁文江院士持股(王院士持股15%、丁院士持股8%),以兩位院士帶領的多個科研團隊發起建立,團隊核心成員為相關技術領域的領軍型人才。團隊現有的精製高純硼粉、高端合金粉末,退役含能材料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其高端合金粉末項目、銀鋁梯度複合粉末項目有望打破國外多年對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大項目,且項目與航天科技42所、兵器204所、中科院金屬所、中南大學等多個需求單位協同研發,為軍事裝備和高端製造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五年內產值可達12億元。
另外,根據新型研發機構所承載的主體功能不同,可將其分為以研發為主和以平臺為主兩種類別。
1. 研發為主的新型研發機構
聚焦創新鏈上遊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發等功能,著重原始創新,力爭突破前沿技術、攻克卡脖子技術,發揮以研發源頭創新帶動產業發展的槓桿作用,解決特定關鍵領域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中的技術瓶頸。
2. 平臺為主的新型研發機構
聚焦創新鏈中下遊的科技轉化、資源對接等,涵蓋技術轉移、創業孵化和核心技術產業化等功能。其特點是依託創新成果轉化體制新機制,吸引相關專業機構進入平臺,構建專業化技術轉移和產業創新體系,加快推動關鍵原創技術在產業中應用,提供各類科技技術服務和科技型企業的孵化與育成。
結束語:博思遠略認為新型研發機構作為被賦予厚望的創新載體,目前處在快速發展期,各個地區如何構建符合本地創新資源稟賦特色的創新體系,不斷提升新型研發機構科技成果產業化、科技服務專業化,持續優化科技園創新環境,打造出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臺是「十四五」時期我國各地政府和各個高新區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