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2日)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祭辰。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該在這一天深切緬懷這位偉人。今年也是孫先生誕生150周年。我國政府已經宣布隆重紀念。國父一生為國為民,倡導三民主義,創立《五權憲法》,終結二千年的封建帝制,護法運動,二次革命,聯俄聯共,扶助工農,每一件,都是驚天的功勳。
國父喜不喜歡葡萄酒,我不知道,但是1912年,國父為張裕慎重題詞「品重醴泉」,正是鼓勵發展民族工業。「品重醴泉」之「醴泉」出自《禮記》中的「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品重」則具有雙重含義:既讚許了張裕葡萄酒的品質,也褒獎了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先生的品格——當孫中山與黃興、胡漢民等革命同仁在馬來西亞檳城籌劃廣州起義時,身為「南洋首富」的愛國華僑張弼士慷慨解囊,通過胡漢民捐款30萬兩白銀,並支持其子張秩捃加入同盟會。
國父與葡萄酒的淵源很深,而正是此時,法國,教皇新堡產區(Chateauneuf du Pape)也正經歷著一場葡萄酒業的革命。19世紀末,根瘤芽蟲無意中從美洲帶到了歐洲,歐洲的葡萄樹對這種病菌毫無抵抗力,根瘤芽蟲摧毀了歐洲90%以上的葡萄園。葡萄酒成為稀缺之物,法國政府對葡萄酒又缺少監管,假酒泛濫,為了讓酒更好賣,許多人冒充教皇新堡產區的酒售賣到市場,極大地損害了教皇新堡的聲譽。
教皇新堡在歷史上稱為教皇之酒,14世紀由於封建勢力抬頭,教會勢力式微,教皇被迫將行宮搬至法國南部阿維尼翁,歷經九代教皇,並開始在這裡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隨著形勢的發展,教皇新堡不斷擴建,葡萄酒也越來越多,用於招待軍隊、貴族。
教皇喝的葡萄酒,品質自然不會差,但根瘤蚜蟲病卻給這裡的酒蒙上了陰影。1911年,34個教皇新堡的釀酒人組成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討論如何對有權使用教皇新堡的葡萄酒進行分級,以及防止這一名稱不被隨便使用。1923年,教皇新堡釀酒行業工會成立,它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教皇新堡原產地標誌納入到司法體系,使它真正成為羅納河谷第一名酒的名稱。
為此,釀酒人們為教皇新堡葡萄酒制定了嚴格的規範和條件,從葡萄品種,採摘方式,到產量,生產方法等,無一不透出這款酒的高貴。這些便是現代的「原產地監控命名」的雛形。1933年11月21日,法國高等法院批准了教皇新堡釀酒人們的申請,教皇新堡正式成為原產地標識,各項規範開始實施,1936年,法國政府正式頒布了法國的AOC制度,Chateauneuf du Pape成為法國第一個AOC,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具有原產地標識的葡萄酒。
第一個原產地標識的葡萄酒的建立與國父建立亞洲第一個共和國自然不能相提並論,但是我相信,當年如果沒有教皇新堡的釀酒人集體努力,法國葡萄酒可能也沒有今天這樣偉大的成就,葡萄酒行業或許就此沉淪。
國父也一樣,對於中華民族而言,其偉大的功勳,應象教皇一樣,世代得到眾人的稱頌與崇敬。讓我們開一瓶教皇新堡,默默懷念偉大的國父,向他的英魂致敬。
【作者介紹】朱衛東,國家一級品酒師,ISG高級侍酒師(SDP),國際侍酒師高級講師,廣州市最早從事葡萄酒文化推廣的指標性人物,兼任多家企業和協會的葡萄酒顧問及培訓講師,十年間,為行業輸送了大批的專業人才,對葡萄酒的認識和理解有自己獨到的一面,有共同興趣的愛好者可加個人微信:happwines
葡萄酒知識大全
我們在這尋找愛葡萄酒的你
小編有話說:本文是由朱衛東老師本人原創,為尊重他本人的勞動成果,請轉載作者文章的各位媒體編輯,各位葡萄酒愛好者請署上作者姓名,謝謝各位的配合!如有出版社或網媒希望刊登朱老師文章的請和我們聯繫:020-8779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