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妃到婉容,那些翊坤宮的主人為什麼結局悽涼?
我們經常形容皇帝的嬪妃為三宮六院,到底三宮六院指哪些宮殿呢?所謂「三宮」又稱「後三宮」,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宮、皇后居住的坤寧宮,以及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的交泰殿,「內宮不許幹預政事」的鐵牌就立於此殿。
而「六院」其實是十二院,東、西兩路各有六宮,「東路六宮」即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和延禧宮;「西路六宮 」為:永壽宮、翊坤宮、 儲秀宮、鹹福宮、長春宮、太極殿(啟祥宮) 。以清朝為例,皇帝的妻妾分為八個等級:皇后一名居中宮;皇后以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分居東、西六宮居住。嬪以下還有貴人、常在、答應三個等級,這三個等級沒有固定數額。
翊的意思是輔佐,皇后的寢宮為坤寧宮,因此,翊坤的意思即輔佐皇后管理六宮之意。翊坤宮的主人通常是皇后之外最為尊貴和得寵的女人,例如《甄嬛傳》中的華妃年世蘭,那麼住在翊坤宮的歷屆女主都有誰呢?
鄭貴妃:明神宗朱翊鈞之皇貴妃
鄭氏為明神宗朱翊鈞之皇貴妃。明萬曆十年入宮,是萬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生皇三子朱常洵後,進封皇貴妃。也由此展開了長達幾十年的「國本之爭」。明神宗崩,遺命封鄭貴妃為皇后,死後葬於定陵玄宮,可是鄭貴妃卻並未葬在皇帝的身邊,她一直被認定是禍國殃民的妖孽。
袁貴妃:明崇禎朝妃子
崇禎最寵愛的妃子是田貴妃,其次便是袁貴妃。而且袁貴妃對周皇后溫恭謙讓,關係很是融洽。李自成攻陷紫禁城,明思宗見亡國在即,便崇禎命周皇后與袁貴妃自盡。袁貴妃在回宮懸梁自盡的石斛繩帶斷裂,袁貴妃遂墮地昏過去,崇禎見狀揮劍向其砍了幾下,誰知道袁貴妃命實在大,後來竟然甦醒過來了。清入關後,憐憫崇禎帝最後的遺孀,賜居所贍養袁貴妃,但她不久後便去世了。
宜妃:康熙皇帝的妃子郭絡羅氏
宜妃是入住翊坤宮時間最長的一位,自康熙十六年起有近半個世紀之久。
宜妃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康熙對其"眷顧最深",在首次大封后宮中,並未生子的郭絡羅氏就被封為嬪,成為康熙朝皇后、貴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後宮主位。她有一個妹妹是貴人,同侍奉康熙帝。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寵愛的四妃之一。宜妃的兒子胤禟是雍正帝政敵,雍正帝即位後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唯獨將宜妃排除在外,她的兒子胤禟也被圈禁而死。
敦肅皇貴妃:清朝雍正帝妃子年氏
敦肅皇貴妃年氏,《甄嬛傳》中年世蘭原型。年氏為湖廣巡撫、後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其長兄年希堯先後任廣東巡撫,工部右侍郎,內務府總管;次兄年羹堯則為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氏是雍正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非常受重視,地位卻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她先後為雍正生育了三子一女,可惜都夭折了。年氏去世。諡號為敦肅皇貴妃 ,皇帝輟朝五日舉行皇貴妃喪禮。
那拉氏:清乾隆帝繼後
在清宮片《如懿傳》《延禧宮略》中都有出現。那拉氏在乾隆皇帝還是寶親王的時候,那拉氏就入府邸為側福晉,乾隆登基被封為嫻妃,之後晉貴妃,乾隆十三年因孝賢皇后去世後冊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十五年立為皇后。乾隆三十年南巡時因忤旨剪髮「跡類瘋迷」,囚禁於翊坤宮後殿,次年病故。那拉氏是清朝唯一沒有諡號的皇后,她也並不得乾隆的寵愛,主要是在太后的支持下走上後位的。
惇妃:清朝乾隆帝的妃子汪氏
惇妃汪氏比乾隆皇帝小三十六歲,入宮為永常在,後晉永貴人,再晉惇嬪,再晉惇妃。乾隆帝對她很寵愛,惇妃也恃寵而驕,脾氣甚為暴烈,一次竟然將宮女杖斃而死,惇妃也因此降為嬪,不過後來又升為妃。她生了乾隆最小的女兒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因為這個公主長得最像乾隆,乾隆十分疼愛此女,曾經說過:「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
光緒年間為慶祝慈禧五十大壽,將翊坤宮與儲秀宮打通,形成了四進院的格局。
懿貴妃:鹹豐朝妃子葉赫那拉氏
說起慈禧太后,可以說是近代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人物,從鹹豐帝逝世,慈禧便開始成了朝廷政局的實際掌控者,其掌權時間長達四十八年。葉赫那拉氏因為生了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後來的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慈禧後來居住在長春宮,但是儲秀宮卻是她發跡的地方,因此每逢重大節日,她都要在這裡接受妃嬪們的朝拜。
婉容:宣統帝的皇后郭布羅氏
郭布羅·婉容,達斡爾族,旗籍滿洲正白旗,父親郭布羅·榮源,是位開明人士,時任內務府大臣,一向主張男女平等,認為女孩子應該和男孩子同樣接受教育,婉容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只是生於末世,命運十分悽慘。
看起來,那些曾經居住在翊坤宮的主人各個都不簡單,都擁有皇帝的寵愛或者重要的地位,但是大多數結局並不很好。其中的原因大概要從「翊坤」二字說起,「翊坤」就決定了其不同尋常的品味,是地位僅次於皇后,可以輔弼皇后的妃子。但大概也是因為這距皇后一步之遙的地位,讓她們難以把持自己,陷入後宮爾虞我詐的生活,而最終走向悲劇的結局。
往期回顧:
《清平樂》精雅生活:榷酒制、酒妓、酒令與酒文學!
仁宗生母為順容,妼晗初封郡君,宋代的後宮編制有何不同?
紅樓詩社唯一一次填詞雅集,不要小看了這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