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鵬,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獸,是奇大無比的兩種生物。華為以其命名企業致力發展的計算生態,認為「『鯤鵬』是未來計算產業的樹根」。
4月30日,武漢市政府與華為公司籤訂「關於聯合打造鯤鵬生態、發展鯤鵬計算產業」的戰略合作協議,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同日揭牌。
位於武漢光谷未來科技城的華為武漢研發基地,是一艘引領湖北省和武漢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科技航母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在漢打造完整的鯤鵬計算產業鏈
加速武漢新基建發展
「我們對武漢未來產業發展有信心,所以這次下決心把一個新的產業落地武漢。」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所說的新產業,指的是「鯤鵬」。
在華為,說到「鯤鵬」,經常會提到「麒麟」。
2014年海思正式推出了新的移動處理器——麒麟910,並將移動處理器正式命名為「麒麟」。有機構統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手機晶片出貨量排名,華為海思麒麟處理器位列第一。
在許多中國神話中,能與麒麟這種神獸相提並論的並不多,而鯤鵬恰巧是其中最具標誌性的一種。鯤鵬也成為繼麒麟之後,華為另一個遠大的產品與技術布局。
最初,華為海思將其在2019年1月初發布的一款兼容ARM指令集的伺服器晶片命名為「鯤鵬920」,後來,鯤鵬不再僅僅局限於華為的晶片家族,還包含了兼容的伺服器軟體,以及建立在新計算架構上的完整軟硬體生態和雲計算生態,包括基於鯤鵬的伺服器、存儲、資料庫、大數據及基於鯤鵬的華為雲服務等,並結合端到端的業務場景,打通生態全鏈條。
華為認為,「新基建」的內涵包括了「聯接」和「計算」兩個部分,聯接是基礎,計算是核心。
胡厚崑說:「聯接和計算是未來智能世界發展的基礎,缺一不可,以往華為致力於『聯接』,未來30年,計算產業是下一個發力點,預計到2023年整個計算產業在全球有近2萬億美元的市場空間,在中國則超過1.1萬億元。而『鯤鵬』是未來計算產業的樹根。」
「這將是一個新的裡程碑。」胡厚崑說,鯤鵬產業生態戰略合作籤約、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落地,將助力打造完整的鯤鵬計算產業鏈,並將充分發展武漢優秀的高新企業加入鯤鵬生態,將有力加速武漢新基建發展,推動武漢「芯屏端網」產業集群邁向新的高度,讓武漢成為全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的標杆。
相關人士認為,鯤鵬生態體系的構建,可以推動武漢、湖北相關需要算力的一些技術企業,納入這一塊生態系統。
「算力」對於城市意味著什麼?比如運用超級計算機進行仿真計算,能大大節省科學研究和新產品開發的時間和費用,縮短周期,極大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超級計算機能夠執行一般個人電腦無法處理的大資料量與高速運算。再比如利用算力,能完成新冠肺炎分離毒株、藥物篩選、新藥研發等過程中的數據分析工作,加速病毒疫苗的研發。
極大的數據存儲容量和極快速的數據處理速度,能進行一些人類或者普通計算機無法進行的工作。在武漢,涉及算力已有產業鏈條布局,如大數據「獨角獸」TalkingData在光谷投資設立華中研發總部及全國交付總部,中金數據(武漢)超算技術有限公司,未來其大數據中心處理能力將提升至每秒1000萬億次。
華為全球研發人員十分之一在武漢終端實驗室與美、德、印全球同步華為在全球範圍內擁有18萬餘名員工,僅研發人員就佔據了8萬餘名,而其中的1/10在武漢。
這麼多研發人員集聚武漢,華為在漢布下了什麼局?發展得如何?武漢在華為全球布局中地位如何?4月30日,長江日報記者走訪了華為武漢研發基地,一探究竟。
據了解,華為已與武漢牽手10餘年。
華為從2007年武漢研究所成立以來,不斷加大在武漢的投入,重點構建光能力中心、家庭終端研發中心、軟體外包交付中心。
2012年,華為在武漢註冊海思光電子有限公司,是華為光電的全球技術整合中心,專注於光電子產品技術研發、銷售與服務,2019年銷售額已超過100億人民幣。2018年,位於東湖高新區武漢未來科技城的華為武漢研發基地投入使用,這是華為在中部地區最大的研發基地,重點聚焦光能力中心、智能終端研發中心等前沿科技。
據了解,華為武漢基地重點構建光能力中心和終端研發中心,簡言之,華為產品每個版本上萬小時、上千萬次的測試,就發生在武漢。核心之一就是終端實驗室,具備2萬部手機和PAD、1000部PC、5000臺家庭終端的並行驗證的能力,相當於1萬人7天24小時無休地對終端系統進行全面測試。
武漢的終端實驗室內,經過測試的產品可達到歐洲、北美、日本、澳洲等世界上大多國家和地區的標準。
華為在美國、德國、印度、中國香港也部署了這樣的實驗室,武漢成為華為全球化交付的重要一環。
華為將依託晶片、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以及完整的新型智慧城市和鯤鵬產業生態鏈的整合能力,助力湖北超前布局新基建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培養壯大世界級的產業群。
據介紹,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武漢研究所核心產品線產能復工百分之百,同時,華為正在聯合上下遊企業夥伴,助力武漢城市經濟全面復甦。
未來生活可見 一部手機掌控智能家居
說起華為,大家更多想到的是華為手機。華為如今非常重視的智能家居業務,雖然起步比一些廠商晚了兩年,但發展非常迅速,瞄準100億美元市場規模,起跳點就在武漢。
在華為武漢研發基地智能家居館體驗,用一部智慧型手機掌控全場。點擊手機,開閉窗簾、開啟終端、控制曬衣架等升降設備。在館內模擬家庭內部場景下,能通過手機直接控制家裡所有支持華為HiLink的家電設備。
路由器、掃地機器人、除溼機、除菌器……華為武漢研發基地將會引入70多個品類的500多款智能家電產品,在全國1000多家零售體驗店銷售。未來生活在武漢基地可窺見一斑。
戰疫從最前線到大後方 都有華為技術支撐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技術領先的華為,在武漢戰疫中是個多面手:從應急網絡保障到5G快速建設,從火神山到雷神山,從最前線到大後方,華為基於5G、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的ICT技術,支撐應急通信、智慧醫療、政府指揮、在線教育等工作,以數位化、智能化發揮出無接觸的效應,提升了疫情防控的全流程、多角色、多場景的協同效率。
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武漢是做產學研最好的地方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介紹說,華為武漢研究所是在2007年建立的,其實早在2007年之前,華為就在武漢設立了銷售和服務機構,一路走來,華為對在武漢的業務發展越做越有信心。
「武漢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庫,武漢有一批優秀的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了人才高地和知識高地,我個人認為武漢是做產學研最好的地方。」 胡厚崑說,武漢交通很便捷,地理位置也非常好,還是一個安居樂業的好地方,現在生態環境也建設得非常好,華為在武漢的員工以及合作夥伴都很喜歡武漢,很多員工都在武漢安家。
「我們對武漢未來產業發展有信心,所以這次下決心把一個新的產業落地武漢。加上市委市政府積極推動,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支持企業在漢發展政策,我們就更會感受到如虎添翼。」 胡厚崑說,「我們一定把武漢的投資做好,產業發展好。現在是一個信息發展時代,我們在武漢的進一步投資,一方面是希望把產業及生態建起來,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產學研合作,把武漢的數位化能力提升起來,把數位化的應用真正推廣,公共服務、醫療衛生、教育,各行業我們都會積極參與。」
長江融媒出品 來源:長江日報 記者:李佳 馬振華 陳秋爽 編輯:費吟梅 校對: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