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閥混戰時期開始,盒子炮(毛瑟C96手槍)就在我國擁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二戰時期更是成為軍隊裡最常見的手槍。不過盒子炮終究是19世紀末的產品,到了新中國建立之後,火力上已經跟不上需求,因此解放軍以蘇聯TT-33手槍為基礎,仿製了51式手槍。
再後來,我國科研人員對51式進行修改,使其在結構上更符合中國人的手型,並調整了生產工藝,由此誕生了第二款制式手槍——54式。
在香港,54式又被稱為「黑星手槍」,因為它的握把護板上通常有一顆五角星,而54式整體顏色又是黑色,這才有了「黑星」的名字。不過54式可並非只有一款,在其發展歷史上,其實經歷過兩次改型,誕生了十幾款不同的衍生型號。
1.初代黑星
第一代54式誕生於1954年,與51式相比,54式的改動集中於提升製作工藝、修改槍身外型方面,內部結構還是基本遵循TT-33手槍的特點,所以性能上差別不大。
初代還有一款54-1式,顧名思義,它是54式的改進型,科研人員通過添加一個手動保險掣,讓手槍更加安全,減少意外事故發生了概率。
2.二代黑星
初代54式採用7.62×25mm蘇式口徑,而從二代開始,口徑開始分為7.62×25mm與9×19mm兩種。軍迷應該知道,9×19mm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手槍口徑之一,如果說7.62×25mm是給國內解放軍使用的,那麼9×19mm就是用於出口賺外匯。
而且為了提高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9mm版本陸續推出了213型、213A型、213B型和213C型,彈容量、槍身形狀等方面做出微調。
在電影《無間道3》中,陳道明用的就是213型黑星手槍。
除此之代,二代還有一款54式M20型,結構國產7.62版本完全一致,區別只是名字不同,而且槍身沒有任何工廠標誌,因為這批手槍是援助給北越遊擊隊的,自然不能帶有明顯的識別標誌。
3.三代黑星
三代54式依然分為國內與外貿兩個分支,國內改動依舊不大,而外貿型號改名為NPI5。與二代213系列相比,NPI5系列開始注重舒適性,因此改動很多多,扳機護圈、握把底部、護板紋路等等全部修改。
三代外貿型分為NPl5型、NPl5A型和NPl5B型,其中A型為大容量版本,大容量14發;NPI5與B型為標準8發彈匣。
總得來說,54式國內型與外貿型的內部結構基本相似,但外形方面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大了,畢竟國外競爭激烈,想要得到訂單,那就必須讓產品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