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小開始學網球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2020-12-11 網球之家

中國的網球市場,在李娜2011年法網奪冠後迎來了一個「井噴」。我所說的「井噴」主要是指人們對網球的知曉和關注程度有了一個明顯的、大幅的提升。但是,跟普通百姓密切相關的網球硬體和軟體並沒有伴隨著李娜法網奪冠那樣立即得到重大改善。

其後幾年,網球賽事在中國遍地開花,中國承辦的網球賽事無論是規模還是級別,都已經全面超越了鄰國日本。但是,中國在網球人口比例、網球市場規模、網球運動員的培養以及成績等方面卻一直沒有取得較大進步,最起碼與網球賽事的發展速度不相匹配,在這方面中國確實已被日本甩了一大截。

某知名網球類微信公眾號昨天編譯的一篇文章,更是以「日本網球為何能力壓中國,穩居亞洲第一?」這樣直白的標題,來說明中國與日本在網球方面的巨大差距。

這個話題似乎太大,也太過沉重,以我這樣普通網球愛好者的認知能力和水平,實在是難以駕馭。唯有嘆息一聲,暫且略過不談。

不過,我還是按捺不住聊這個話題的衝動。思來想去,不如換一個小的視角,根據我的所見所聞來簡單粗淺地聊聊,所說的對象也僅限定在身邊人和身邊事。

那就姑且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從小開始學網球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吧!

在很多家長眼裡,給孩子報一個「網球」興趣班與那些「畫畫」「舞蹈」「桌球」「鋼琴」差不多,只是去「玩玩」,去培養孩子的「興趣」而已。絕少有家長一開始就抱著走專業、甚至職業的目標去讓孩子學網球的。

除了少數的一、二線城市,大部分學網球的孩子硬體條件和軟體條件都不行,突出的表現就是「兩少」,即:球場少、高水平的教練少。「兩少」的結果就是:大多數家長只是讓孩子學得玩玩,教練也就隨便教得玩玩,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多也是隨便打得玩玩。如果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和渠道去發現、培養未來的網球苗子,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現在學網球的大多數是幼兒園孩子和小學生,這些孩子暫時還沒有面臨初中生那樣的升學壓力,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構成了學網球的主要人群(成人除外)。過去幾年,全國各地陸續將體育納入中考範圍,這個中考政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幾乎沒有家長把初中孩子送去學網球,在這些家長眼裡,與其讓孩子周末周日學網球,不如去報名參加中考體育訓練班,專門練體育中考規定的那幾項科目。

因此,在從小開始學網球的孩子裡面,絕大部分到了初中就暫時告別網球了。當然還有少數剩下的,他們到了初中之還會繼續學網球,這些孩子未來會怎麼樣呢?

據我觀察,這些繼續學網球的孩子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在中學階段只是斷斷續續地學網球,隨時可能因為目標的調整而中斷網球訓練,大多數孩子和家長更願意走文化考試這條道,通過努力學習來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學。這類孩子的比例最高,人數也最多。

第二類,有的出身體育世家或父母熱愛體育熱愛網球,也有的孩子身體條件優秀,在小學階段就練得比較多,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類家長希望孩子在兼顧學習的同時,以後能靠網球上一所好大學,也有的家長會讓孩子以後就走體育這條道。

第三類,孩子的情況與第二類相似,只不過家長的目標是讓孩子走專業的道路,期望以後能打進省隊、甚至國家隊,走專業的路子。這部分孩子基本上就要放棄中學學業,或者說不能如其他中學生那樣日常在校學習,而要將主要時間花在訓練上,落下的課程只能由家長請家教來補習,也有的直接選擇上各類體校。

第四,絕少數人(幾乎是萬裡挑一)要走職業的道路。實際上,職業網球這條路充滿著難以想像的艱辛和困難,男孩子則更是「難上加難」,你看到的張之臻、吳易昺、華潤豪這些最終走上職業網球道路的球員,他們背後的艱辛努力、花費的金錢、訓練的條件絕非是普通家庭能承受得起的,他們的成功也是很難複製的。即便如此,單單查一下這幾位職業球員的比賽成績,估計就能讓很多夢想走職業網球的孩子和家長們灰心喪氣。網球界一個普遍的看法就是,排名穩定在前100的職業球員才能做到靠比賽獎金養活自己,而你看看目前中國幾位男子網球運動員的排名和成績,想再往上去的難度不言而喻。

以上四類,除了最終走上職業網球道路的極少數人,其餘的大都是走「上大學—找工作」的老路。上面提到的第一類人,基本上在中學階段徹底放棄了網球,與大多數人一樣,走文化考試上大學的這條道。上了大學之後,打得好的話,或許可以加入校隊,畢業後也主要靠所學專業來找工作,網球只能算是一個業餘愛好。

第二類人,基本上要走特長生招考的道路,如果連二級運動員都評不上的話,那想靠網球來上一個好大學還是比較難的。如果能評國家一級,那在挑選大學方面就有一些優勢,通過網球特長來上國內一些「雙一流」高校還是有較大希望的。還有一些家境殷實、文化和網球都很不錯的孩子可能會申請去國外讀大學。即便如此,大多數也只能申請到國外一般的大學,如果想申請特別好的大學,社會實踐、文化成績和網球水平都要特別優秀才行。而這些孩子,一般就算不學網球,專心學文化的話,參加國內高考的成績一般也不會差。

反過來,那些腦子比較笨、文化課成績特別差,又不肯努力學文化而被迫去學網球的孩子,基本上也很難在網球方面有較大的突破。網球水平越往上走,越要靠智商和情商,那些單純靠勤學苦練、靠硬拼身體的孩子,是很難打出非常優秀成績的。

第三類人,專業球員和職業球員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如果能入選省隊及以上,那可以掛一個大學註冊一下,等著畢業後拿一張大學文憑,退役後同樣面臨著找工作的問題。這類人大多數在打球時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為自己找一個好的工作,通過網球來積累一些人脈資源。鑑於公務員實行嚴格的招考制度,這類人一般鮮少能成為公務員,但若是想通過一定的人脈關係弄一個事業編制還是有可能的。當然,他們也可能通過其他渠道進入供電、菸草、金融、保險等一些高收入高福利等單位,以後陪領導打打球,在系統內的全省、全國網球比賽替單位撐撐門面,這樣的工作又清閒收入又高,也算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了。

如果靠網球特長考入(進入)大學後,學的專業依舊是網球等體育類的專業,那畢業後很多人的去向是到學校去做老師,平時帶帶學生賺點外快,也有一些人會受聘成為俱樂部的教練或當私教。

就目前國內情況來看,近年來國家對於網球的投入還是非常大的,單單就比賽來說,目前國內有男子大滿貫之外幾乎所有級別的賽事,女子方面更是有年終總決賽、皇冠明珠賽、超五賽之類的多站比賽,我國每年在場館建設維護、獎金支出等方面的花費絕對不是小數目。但是,真正用於培養青少年、用於推廣群眾網球的費用則並不太多。

國內目前較為成功的男女職業網球運動員也大多離不開自身家庭的投入,鮮少有像錦織圭那樣有長期穩定的官方或商業贊助支持。沒有好的青少年選拔培養機制、沒有科學的管理體系、沒有紮實的群眾基礎、沒有與國際接軌的優秀教練團隊,這些問題不解決,中國網球就難以真正翻身。

在很多網球愛好者看來,與其花那麼多錢建高檔的比賽場館,與其花那麼多錢承辦高端的網球賽事,與其花那麼多錢給別人發豐厚的獎金,與其花那麼多錢做各種賽事推廣,與其花那麼多錢打造那些光鮮一瞬、事後並留不下什麼的賽事,倒不如沉下心來好好反思一下中國網球的現狀和問題,虛心學習鄰國的成功經驗,扎紮實實打牢國內網球基礎。

以上看法,或許值得那些執掌著國家網球運動的人好好深思一番。(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

相關焦點

  • 那些從小讀歷史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如今,世界發展變化日新月異,新技術的到來各行各業都將面臨革新,未來職業變遷的速度越來越快,在不久的將來,一些職業或許會面臨淘汰。當「不確定性」成為這個世界的常態,對家長和孩子而言,最大的困惑或許是:孩子要具備什麼樣的學習能力才能不懼將來?讓我們回到歷史中去找答案。
  • 那些從小缺愛的女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林緒之童年遭到遺棄,所以後來儘管養母很疼愛她但她的童年遭遇依舊使他性格孤僻,不善於與朋友家人表達自己的情緒。直到遇到了蓮生,她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她想要拼盡全力保護蓮生。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月似乎感同身受的這句「不是所有的女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讓我對她的經歷有了強烈的好奇心。
  • 那些放養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可是,眼看著蘇洵都成年了,還是老樣子,蘇序還是一臉淡定,說:「這樣一個人,是不必擔心他不學的。」對兒子蜜汁自信。 就這樣,蘇洵一直晃蕩到二十五歲(已經結婚),某天突然覺醒,開始閉門讀書。「洵少年不學,生二十五歲始知讀書,從士君子遊。」
  • 那些早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身邊早婚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01大學一個宿舍的小米是第一個結婚的人。後來小米爸媽介紹了朋友阿姨的孩子,家庭條件優越,婚後不會因為柴米油鹽發生爭吵。從小就是爸媽做主的小米默認了這段婚姻。婚後小米說,現在的我什麼都有了,唯獨丟了那份愛情。但是如果我當時選擇了愛情,以後的日子也是一眼望到頭的。付不起房租,買不起奶粉,自己想要的衣服要考慮好久還是不敢買。所以大學畢業就選擇結婚的小米,沒有後悔這段婚姻,只收感覺些許遺憾。
  • 那些咬指甲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從小,我就深深懂得焦慮的感覺,但等我成人之後,對照自己的切身體會,才明白當時那是焦慮。到了初中我才自行解決咬指甲的問題。大概是初二暑假,我忽然覺得我的手真難看,皮開肉綻,指甲又短,手指頭都變形了。說說我兒子,他從幼兒園開始摳兩隻手和兩隻腳的指甲——這是咬指甲癖的一種變形,最早我是在給他剪指甲時發現的。一個幾歲的孩子,你以為他沒心沒肺、無憂無慮?沒那回事,各位,孩子一出生,生存焦慮就會到來,世界會圍著他轉嗎,不可能。
  • 那些拼命讀書的後浪,後來都怎麼樣了?
    但女孩媽媽說:「孩子從沒有過怨言,空餘時間還幫我在附近送貨,飯後幫忙洗碗,看我疲憊時,還給我揉肩放鬆,學習成績在中上水平。」媽媽說著說著就咽哽了:「我孩子確實比同齡的孩子要懂事。」誰不想有錢又有時間陪伴孩子,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只允許一手抱娃兼一手賺錢。
  • 「怎麼這麼笨」那些經常被嚴厲批評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個題都錯了三遍了,你就不能長長記性嗎?」「你怎麼這麼不懂規矩,我都跟你講過多少遍了?」「你············」有多少家長都曾這樣批評過孩子。更有甚者,對孩子進行謾罵和體罰來達到讓孩子行為規範的目的。
  • 那些從小就開始學世界史的孩子,眼界、格局和氣質遠超同齡人
    其實,各國都有自己的歷史文化特色、政治軍事、天文、地理,大部分都很受歡迎,為不少人津津樂道。可遺憾的是,學校的文化課中,世界歷史的地位沒有其它課程搞,不少老師和學生並不重視,這會讓人誤以為,世界歷史,可學也不可學。
  • 那些提倡「快樂教育」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在有些人眼裡所謂的快樂教育,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會給孩子任何壓力,就是讓孩子敞開了玩,孩子玩著度過幼兒園階段,甚至玩著度過小學階段,學習什麼的都是浮雲,玩就完了。這樣對快樂教育的定義最初就是錯誤的,自然結尾也不會很如人意。
  • 那些被父母打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命運如此多難,從古往今來的歷史趨勢上看,我似乎應該是一個從小就被「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的人,在未來,必定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人。現在想想,後來我能當運動員,這與父親不懈的追我、打我是密不可分的。很多人都在猜想其中的奧秘,我都始終對他們說,這是我和小夥伴曾經打「土塊戰」時的戰利品。小時候挨打多的孩子,通常都會被打通任督二脈,所以長大後,也大都很有出息。
  • 那些學冷門專業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鍾同學的家長說「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但現實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熱愛這一選擇,因此到底選不選冷門專業就變得更加難以言說。學冷門專業到底對還是不對?或許我們能從組員們的經歷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答案。@子非魚:本科思政,研究生中共黨史。
  • 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那些離異家庭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雙方離婚,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在孩子撫養問題上,不管哪一方撫養,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影響,離婚時雙方爭奪孩子,或者不要孩子,又或者是拒絕給撫養費、讓家裡老人帶孩子一年見不了兩次面的,這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打擊。離異家庭的孩子,現在都怎麼樣了?
  • 86年版《西遊記》裡的那些女演員,後來都怎麼樣了?
    物是人非,轉眼30多年過去,劇中的演員們依然那麼年輕,可在那部戲結束後,他們都各奔東西,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今天,帶大家看看,當年劇中那些美女演員,後來都怎麼樣了。《西遊記》原著中,一共有60多萬字,但描寫女兒國國王只有寥寥數千字,但在電視劇中,朱琳將這個角色演繹得入木三分,面對唐僧時,她那含情脈脈的眼神,讓觀眾至今難忘。
  • 那些從納粹集中營活下來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二戰結束後,雖然那些倖存者回到自己的家鄉開始新生活,但大屠殺的恐怖和創傷卻一直揮之不去。在這快安詳平靜之地,剛開始孩子們一點也不適應。生怕這又是一個納粹集中營。孩子們小心翼翼觀察,發現他們所在的地方沒有電柵欄,沒有探照燈,沒有火葬場,取而代之的是柔軟的草坪,溫暖的燈光。
  • 12歲森碟開啟網球之路:見識世界後,孩子才會對心之所愛全情投入
    我想說:森碟已經12歲了,比起那些從小訓練的孩子,她顯得入行晚了。在競技類運動中,要想出類拔萃,必須刻苦訓練+天賦。許多專業運動員從小便開始訓練。比如體操運動員、足球運動員、跳水運動員等等。但也正是從12歲才開始訓練,讓我更看好森碟。
  • 那些替父母實現理想的孩子後來都怎樣了
    後來因為訓練受傷,大兒子和大女兒先後放棄滑雪。小女兒夢露從小便接受父親嚴苛的訓練,就算母親去世甚至被跟蹤和強bao最悲傷和痛苦的時候,她都沒得到父親的半點安慰和關心,反而被逼著繼續訓練。夢露14歲時就獲得日本全國滑雪冠軍,被稱為天才滑雪少女,後來因為比賽時失誤受傷被全民質疑。夢露從此一蹶不振,流連於牛郎夜店釋放壓力,為負擔高額消費又自己主動進入色情行業出賣肉體,拍攝色情作品賺錢。
  • 那些努力考美國律師證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麼當初那些年不顧一切,死啃著書,硬著頭皮背法律英語,夢裡都在背誦判例,不考到BAR不罷休的律師們,後來都怎麼樣了?Darius不經意間,我成為美國執業律師已經有三、四年了。我現在都還記得當初拿到執業證書的樣子,揚眉吐氣,覺得世界都在自己的腳下。
  • 那些在言趣教育學習日語的同學後來怎麼樣了?
    很多同學想要知道,那些在言趣學習日語的同學後來都學習得怎麼樣啦?通過學習日語,他們的人生有沒有什麼改變,有沒有收穫更多意料之外的驚喜等等,那麼老師今天就來給大家揭曉答案。二.高考日語將外語的劣勢轉變為優勢,很多同學通過換日語參加高考,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績,成功被心儀的大學錄取。
  • 《24個比利》:那些童年被虐待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每一個人格都能掌管一部分比利的時間,但當他們被推到聚光燈下時,往往不知道之前發生了什麼。正如這次案件,犯下搶劫罪行的是暴力衝動的「裡根」,但他並未強姦那些女孩兒。而是另一個人格——女同性戀阿達拉娜突然出現做了那些事,只是因為她太渴望被愛的滋味。而這混亂的一切,真正的比利毫無察覺。從16歲那年跳樓未遂開始,比利就陷入了沉睡。可就在被抓捕入獄的某一天,比利突然醒來,當發現自己身陷囹圄,他瘋狂地用頭砸牆企圖自殺。
  • 一年前上熱搜的那些普通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年前上熱搜的那些普通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2021-01-18 13: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