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男人結婚之後最讓他頭疼的,我想應該不是生活壓力或者工作壓力。要說重點,還是婆媳關係。
很多在沒有成為一家人之前,都還是可以做到客客氣氣的,相敬如賓,禮貌有加,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談論著未來。但只要成為一家人之後,矛盾加劇,導致雙方之間相互的埋怨越來越多。到底是怎麼樣的原因造成的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簡單一點的說,就是兩人的生活習慣差異、文化思想的不同、為人處世、消費習慣等等各方面經過長期的相處就顯現出來了。也許有人會反問,夫妻雙方不也是生活習慣不同,卻還能走到一起嗎?可哪有婆婆能做到像老公一樣對待你呢?
於是婆媳關係從古至今都是一個亙古難題,但是應該怎麼解決才好呢?會有人說,母女是血緣關係,婆媳是社會關係。其實這一句話乍一看還真的沒毛病耶。
真正的母女吵架,可能很快就會和好了。但是婆媳吵架之後,關係的修復肯定是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所以很多人就隨便了,導致婆媳關係越來越僵。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怎麼做才能達到一種比較好的相處模式呢?其實簡單一點來說,也就是四個字:互相尊重。
一、尊重對方的各種習慣,儘可能做到「將心比心」
婆媳之間的矛盾最常見的就是生活習慣、飲食文化、思想觀念,遇事如果雙方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面多去思考一下,也許很多矛盾從一開始都是不復存在的。生活中,作為兒媳不要去嫌棄婆婆的思想觀念老舊;作為婆婆,不要去過多的幹預年輕人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當很多你實在看不下去的情況出現時,要點到即止。有問題多溝通,用合適的方式,用合適的語氣。
二、不要嫌棄,做到互相保持禮貌
不要試圖改變婆婆的思想觀念,外人始終是外人,不可能當成親生的一樣對待。不要試圖用婚前的幾次客氣見面改變雙方幾十年養成的習慣,說到底也就是兩個陌生人因為一個人而生活在一起了。保持最基本的禮貌,給足長輩的面子,自己把自己該做的做好了,相信婆婆也沒什麼可以刁難了的。(極個別性格怪的婆婆除外)
三、別試圖改變對方的生活方式,學會最起碼的尊重
這個問題非常常見,就是老人起的早;年輕人愛睡懶覺。老人過了苦日子,習慣性的節儉;年輕人花錢則隨心所欲,喜歡就買。老人熱衷於便宜實惠,喜歡在家做飯;年輕人追求味蕾,更多時候偏向於點外賣……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你實在看不順眼對方行為的時候,還是要用適當的語氣和語言,不要過激的去指責對方的各種觀念。我很相信一句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思想觀念強加給對方,最後使得兩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僵化。
要說這萬年難題最好的解決方式肯定是沒有的,上面很多也只是一個建議,更多的時候還是要根據對方的性格和各方面來對症下藥。最好的婆媳關係,應該就是沒有關係。學會降低期待,保持合適的距離,保持應有的禮貌和態度,學會換位思考,方可換的家庭和諧、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