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北京馬拉松,尚沒有抽籤這一說。我記得,那年的全馬名額是一萬四千多。可是,直到報名截止的最後時刻,通過官網,依然還可以正常報名。由此肯定,那一年,北馬的參賽人數沒有滿員。
第二年,2015年,北京馬拉鬆開啟報名抽籤的元年,也是北馬轉身為全馬時代的元年。北馬還是原來北馬,運營公司還是原來公司,只是人為把門檻抬高了,把自我身價抬起來了。於是,從頭一年,一萬四千個名額都報不滿,一年之後,三萬個名額都供不應求。一時間裡,北馬的參賽名額洛陽紙貴。中籤的,如同中了大獎。沒有中籤的,頹廢沮喪,上下鑽營找名額。
飢餓營銷也好,讀懂了國人的從眾心理也罷,歸根結底,中國人,包括絕大部分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跑馬愛好者,說穿了,和菜場的大媽們,在思維模式的層面上,沒什麼區別。哪裡人多,就想著往哪裡扎。哪裡高大上,哪裡偉光正,削尖了腦袋也要往裡衝。哪怕要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也樂此不疲。
某超市總是把包裝完好的水果箱拆開,把水果散開後堆在一起,然後再以高出原價的方式標價出售。有人問經理,此舉何為?經理私語道,顧客都願意在大堆裡挑選,總以為自己挑選的就是最好的。你不給顧客爭著搶著挑選的選擇,顧客就沒有了購買的欲望。
與其說抽籤是賽事運營方的飢餓營銷,不如說,是更有利於賽事運營方暗箱操作的一條捷徑。抽籤的過程,到底是怎麼操作的,普通人是無權知道的,也不可能知道。別拿那幾個穿著制度的公證員來說事,中國福彩中心的那些個贓官,暗箱操作的時候,每一次都有公證員在現場為之洗白。
在中國,連福彩這樣舉國矚目的事,都會有人明目張胆的弄虛作假,公信力還有什麼底線可言呢?但是,老百姓呢,嘴裡罵著福彩有黑幕的同時,還是每期不拉的,把自己的血汗錢,換成一張張印著一串串阿拉伯數字的紙。
這幾天,衡馬鄭馬廣馬上馬杭馬,相繼公布了抽籤結果。百分之二十幾的中籤率,已經屢見不鮮了。中國的馬拉松人口,真的多到了這個地步嗎?中國每年一千多場的馬拉松比賽,依然無法滿足中國人跑馬拉松的強烈欲望嗎?
跑步十多年,就我個人的所見,我身邊,堅持日常跑步鍛鍊的人,比以前確實多了一些,但是,絕沒有多到成倍數的增加。全國各地的馬拉松比賽也參加了一些,在賽道上,隨時抬眼一望,就能看到似曾相識的面孔。在中國,堅持跑馬的人,翻來覆去,也就這一圈子人,總體數量有所增加,但是,絕對遠遜於賽事數量的增加速度。
我上學的時候,隔壁班有個同學,總喜歡讓排在前面的人代他打飯。他總是告訴別人,為他買最便宜的飯菜,但是,他抽的煙,永遠都是同學之間最貴的。
有個同事,開一輛二三十多萬的車。他就是流水線上的普通操作工人,每天工作至少十二小時以上,幾乎全年無休。他每個月工資總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用來償還車貸的。
有個跑友,國內小有名氣的,據說跑的馬拉松比賽,包括六大滿貫在內,已經一兩百個了。他本人只是個工人,平常的月收入只有三千來塊錢。年過半百,老婆孩子依舊和他租住在一個小房子裡。
我無意指責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我堅信,每一個人,每一個選擇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我也非常想知道,那些用馬拉松比賽的數字來炫耀自己的人,包括那位號稱跑了二十多場北馬的跑友,請問你,你的第十場北馬,和你的第十三場北馬,有什麼不同呢?借用孫哥當面懟東營一位跑友的話,我如果和你那樣,不要命似的跑那麼多馬拉松,現在,我至少能寫出兩本書來!
抽籤是個門檻,好在,這只是別人家的門檻。這年頭,誰離了誰都能活下去的年代,有人願意把自己家的門檻抬高了,究其根本,這還是人家自己個的事。對於那些非想去人家家裡看看的人來說,爬進去,也沒有什麼丟人的。
出於對衡水湖的思念,今年第一時間就報名了衡馬。雖然也知道要抽籤,可是,潛意識裡,總覺得自己肯定不會不中籤的。乃至於,把自己近期的時間安排,都依附在衡水湖之行上了。得到了沒有中籤的第一時間,我也一度上躥下跳,朋友也幫著我聯繫名額。那天晚上,突然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此苛求於一件事,這還是你嗎?把自己活迷失了?還是被馬拉松繞進坑裡了呢?
基本上,對於需要報名抽籤的馬拉松賽事,以後我會儘量做別的選擇。尤其是已經參加過的,還要繼續抽籤的賽事,我應該不會再報名了。不管是做分子還是做分母,我都不會給別人機會,成為他們用來炫耀的資本。世界這麼美,有趣的事情這麼多,生命又如此短暫,我們還要把有限的玩耍時間,用在屢屢重複自己的事上,也太沒意思了!
我非常反對一句話,跑馬是為了身體健康。馬拉松首先是極限運動,凡是極限運動,無一例外,都是有損於身體健康的。對於普通大眾來說,跑馬拉松的目的,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還是感受和找尋快樂,而也只有快樂,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哪怕,即使是做了別人的分母。
跑傻了,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