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8-01-16 17:25:27
示波器與為了使掃描信號與被測信號同步,可以設定一些條件,將被測信號不斷地與這些條件相比較,只有當被測信號滿足這些條件時才啟動掃描,從而使得掃描的頻率與被測信號相同或存在整數倍的關係,也就是同步。這種技術我們就稱為「觸發」,而這些條件我們稱其為「觸發條件」 。
1、觸發釋抑示波器的觸發釋抑Hold Off對於穩定顯示Burst類型的波形是非常重要的。如下圖所示,如果沒有Hold Off,示波器第一次觸發在Burst波形的第一個脈衝,第二次有可能觸發在Burst波形的第三個脈衝,這樣屏幕看到的就不是穩定的Burst波形串,而左右晃動的波形。示波器採用Hold Off解決這個問題,當示波器第一次觸發後,必須在經過Hold Off時間後,才能夠進行第二次觸發,這樣,如果設置Hold Off時間大於Burst波形串的時間,則第二次也會觸發到第二個Burst波形的第一個脈衝,這樣整個Burst波形串即可穩定的顯示在示波器的屏幕上。
邊沿觸發是最常用最簡單最有效的觸發方式,絕大多數的應用都只是用邊沿觸發來觸發波形。邊沿觸發僅是甄測信號的邊沿、極性和電平。當被測信號的電平變化方向與設定相同(上升沿或下降沿),其值變化到與觸發電平相同時,示波器被觸發,並捕捉波形。如圖三所示,在觸發點停留的總是上升沿。上升沿在上升的過程中如果能達到觸發電平的高度就被觸發,否則在Normal模式下示波器上的波形靜止不動,示意波器的右下角提示「waiting for triggering」
根據信號寬度值/毛刺值觸發,可選正向或負向寬度/毛刺,可用於捕捉信號中的罕見寬度/毛刺信號。圖五的觸發設置含義是,當C2的脈衝在觸發電平處的正脈寬在90ns和120ns之間時被隔離,觸發點停留的位置是脈衝的下降沿。如果觸發的是負脈寬,則觸發點停留的位置是脈衝的上升沿。脈寬的範圍定義可以是小於,大於,在範圍內或範圍外。毛刺觸發和寬度觸發類似。
狀態觸發指的是在碼型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時鐘通道來進行碼型判斷,可以用時鐘的上升沿判斷碼型,也可以用時鐘的下降沿判斷碼型,或上升和下降都可判斷碼型。狀態觸發是非常有用的觸發功能,尤其在混合示波器上(混合示波器一般有16個邏輯通道和4個模擬通道)。比如:觸發DDR的讀或寫狀態,一個通道接時鐘(以時鐘的上升沿判斷碼型),其他通道接命令信號(如:CS, WE, CAS等),查表知道讀和寫對應的碼型,即可穩定觸發讀或寫波形。下圖是使用混合信號示波器捕獲「讀」信號眼圖的例子,邏輯通道組成狀態觸發,模擬通道捕獲「讀」眼圖。
矮電平觸發如下圖所示,是很好理解的,在正常的脈衝串中觸發矮脈衝或欠幅脈衝。需要設置高低門限,以確定什麼是矮脈衝(介於2個門限中間的脈衝即為矮脈衝)。有兩種類型可選:正矮脈衝,負矮脈衝。
脈衝寬度觸發類似於毛刺觸發,也需要設置脈衝寬度,和脈衝電平,也分為正脈衝和負脈衝,只是多了一項:可以進行寬於設定值觸發或窄於設定值觸發。
根據相鄰的同極性的沿的時間來觸發,正到正或負到負。設定的條件也可以小於、大於、在範圍內或範圍外。圖七的觸發設置含義是:當穿越觸發電平的相鄰正沿之間的時間間隔在1.5us到2.5us之間時被觸發。 圖中一定要將觸發電平設置為超過欠幅的矮脈衝,否則條件永遠不會滿足。
當信號最後的邊沿消失了設定的時間後觸發。圖十二的觸發設置含義是:在C2的最後一個上升沿消失之後等待750ns被觸發。
各通道信號分別同時滿足所設定邏輯電平條件及所選擇的邏輯關係後觸發。可選邏輯條件: 與 (And),非與 (Nand),或 (Or),非或 (Nor)。圖十一的觸發設置含義是:C1的電平低於775mV,C2的電平高於500mV,C3的電平低於500mV,C4的電平高於350mV,它們同時滿足這個條件時觸發。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