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鏡子,你能有幾面?

2020-12-22 騰訊網

文丨劉巖 · 主播丨黑小夜

曾見過這樣一則有趣的研究結論:

經常照鏡子會讓人心理壓力過大。

英國利茲大學醫學院的安德魯.希爾教授這樣說,不經常照鏡子的健康人士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歡的身體部位上,而那些存在某些心理問題的人則會把注意力放在不喜歡的部位上。

而如果原本健康的人士照鏡子時間過長,也會把注意焦點轉移到不滿意的部位,從而產生額外焦慮。

THINK

想一想,可不是這樣!你看《白雪公主》裡的王后娘娘,患上的不就是同款的「容貌焦慮」?明明已經是頂級顏值了,還是執著地天天到魔鏡跟前打卡:魔鏡,魔鏡,誰是這個世上最美麗的人?

因此,通過以上事實,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鏡子這個物件,對人產生的影響實在不能小覷;二,鏡子如果只用於對形象外觀的反射,似乎更容易帶來煩惱。這,就是全部了嗎?

可見,鏡子,並非只是一種有形的表面光滑且具有反射能力的物體;鏡子,也是無形的,是一種能夠透過人的外在映射到內在的工具。

有形的鏡子會讓人產生焦慮,無形的鏡子則可能匡正人的得失。關鍵在於:你選擇什麼樣的鏡子來映照自己?

《舊唐書·魏徵傳》中寫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意思是: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可見,鏡子,並非只是一種有形的表面光滑且具有反射能力的物體;鏡子,也是無形的,是一種能夠透過人的外在映射到內在的工具。

有形的鏡子會讓人產生焦慮,無形的鏡子則可能匡正人的得失。關鍵在於:你選擇什麼樣的鏡子來映照自己?

#1

自知

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中說:日本人關注三種力量:劍、寶石和鏡子。前兩種分別象徵著武器和金錢,而鏡子則象徵著自知的力量。在日本人看來,第三種力量是最寶貴的。

鏡子,是空的,卻能容納萬物;鏡子本身不能言說善惡美醜,但又能通過我們的眼睛和心靈給出答案。

我們能通過我們的眼睛和心靈去觀察和探索外部世界,但涉及到我們自身卻無能為力。

最簡單的,我們無法看到我們自己的後腦勺。但,我們可以藉助工具,來實現反觀自我,那就是自知這面鏡子。

可以肯定的是,同樣受儒家等思想文化的浸潤,日本在自知這一意識上的重視與我們的中華文化遙相呼應。

比如,《道德經》在第三十三章中寫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老子看來,「知人」、「勝人」重要,但「自知」、「自勝」更重要。

因此,一個人應該有自我審視的精神,有批判反省的習慣,才能更加清晰和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並紮實篤行。

那麼,自知做為一面鏡子,該如何做?

其一,盡心知性。按照王陽明格物致知的思想,自知也是格「自己」。而在王陽明的理念中,格物必先正心,要正「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也是人的「本心」。

我們無論在生活實踐及個人思考中,都要有一個「本心」的對照和牽引,把自己的言、行、思圈囿於道德允許或者更高標準的範疇內,才會致「良知」,也就是實現自我的理想境界。

其二,揚長避短,這就更加具體到現實領域。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我們要在學習的同時,隨時分析和掌握自身在知識、技能、潛質等等方面的優劣勢,把自身資源應用在能有效發揮的所在。

相對「補短」,「揚長+避短」的效用更能事半功倍。發現自身長處有一個小技巧,那就是看自己的熱情在哪裡?你對某一領域的熱情很高,相對而言就更能發揮出優勢。

自知的鏡子,就是對照「本心」和當下的「我」,從內而外進行觀察、分辨和衡量,從而達到明白自我的狀態。

#2

別人

《圍爐夜話》中有句話:交遊要學友之長,讀書必在知而行。即:和朋友交往共遊,必須仔細觀察他的優點和長處,用心地學習才能領受到朋友的益處。

別人,是我們的第二面鏡子。當然,這個「別人」包含的對象可能很多,可以包括我們的偶像、朋友、合作對象,也可以包括我們的對手甚至陌生人等等。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面鏡子帶給我們的是我們自身認知領域之外的東西,比如別人的知識經驗、思維邏輯、做事方式、眼界高度等等,而鏡子的功用是由誰來具身提供並不重要。

在心理學和管理學領域裡有一個「自我意識發現——反饋模型」,被稱為「喬哈裡視窗」(Johari Window)。

這個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Joseph)和哈裡(Harry)最先提出,是將人際溝通的信息比作一個窗子,並分為開放區、隱秘區、盲目區、未知區共4個區域。

其中:

開放區,是指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目區,是指自己不知道,別人卻可能知道的盲點;

隱秘區,是自己知道,別人卻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未知區,是自己和別人均不知道的空白。

從我們個人的成長和與人交往的角度來看,盲目區往往是最具開拓價值的區域。這比較符合「三人行,必有我師」的道理,但從現實角度,由於我們的好惡、偏見以及意願等等因素,我們並不見得能夠積極踐行並從中獲益。

別人這面鏡子能否發揮作用,不在於別人的學識,而在於我們的求知慾;不在於別人的身份,而在於我們的胸襟;也不在於別人是否被我們喜歡,而在於我們能否在與他們互動之中吸收到營養。

人生處處皆知識,這大多發生在我們的專注點在知識本身。如果因人廢「識」,那就是把這面鏡子當成了篩子,只能看到喜好的東西而可能會丟失有價值的東西。

#3

生活

英國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的一句名言: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謝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不感謝,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可能一無所有!

生活,反饋給我們的,不僅有態度,也有智慧。我們都有一個理想中的自我,這個自我需要現實的關照才有顯現的機會和空間,能實現的部分,我們戮力以赴;

不能實現的部分,我們雖敗猶榮。在不斷的錘鍊洗禮中,我們一方面腳踏大地,另一方面步步接近理想,這才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前不久,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白宮降半旗致哀。作為一名德裔猶太人,這位大法官也曾面對求學時上圖書館被保安攔在門外、應徵校報編輯時被男同學嘲笑自不量力、畢業後應聘律所屢屢碰壁等等一系列不公,然而生活的打擊從未讓這位1.52米身高的小個子女人放棄。

她從基層的法官秘書做起,先後從事學術研究、創辦雜誌等活動,在當時被認為「女性不宜」的法律領域頑強地宣示著自己的存在,直到最終成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她,一個人,活成了千軍萬馬的樣子。

人們總是容易驚羨於一個人的成功,而如果把他們的生活攤開給人看,也是充滿了溝溝坎坎,絕非幸運的偶然。

生活這齣悲喜劇,從來沒有既定的劇本,生旦淨末醜的角色也許不能被個人完全左右。

但唯一肯定的是,你哭著面對,悲劇就只能繼續是悲劇;你笑著面對,悲劇才有可能轉化為喜劇。天生抓一副好牌固然歡喜,但能把一手爛牌打好才更是本事。

生活這面鏡子是流動的,有時熱情洋溢有時兜頭一盆冷水,卻又永遠奔騰向前。

它告訴我們的就是:要永遠照見和珍惜眼前所有。正如泰戈爾的那句詩: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了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以自知為鏡,可以見心性;

以他人為鏡,可以明短長;

以生活為鏡,可以感冷暖。

鏡子,是我們與世界連結的通道,

也是我們照亮自身存在的光源。

鏡子,也不止一面,那麼你能有幾面?

2020.12.18

與智者同行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文章版權歸本平臺所有 轉載請聯繫「正心正舉」

正心正舉

健康與發展公益講堂開講啦

相關焦點

  • 人生的鏡子有千千面
    © 大象文藝鎮魔法丨人生的鏡子有千千面
  • 唐太宗需要魏徵這面鏡子,你也需要一面鏡子,才能照清自己的模樣
    但人是一種最容易被情感所迷惑的動物,一旦發生的事件跟自身有十分密切關聯的時候,很難再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甚至當有人來勸說時,牴觸的情緒也佔有主導地位,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能找到一面代表客觀的鏡子,來分析事情的真相,以省自身,就非常的重要了。
  • 你是什麼垃圾?照照這面鏡子或許能找到答案
    所以你可能會好奇,這面由一堆小垃圾組成的垃圾牆,怎麼就成了鏡子了?其實只需要走到它的面前,就能發現神奇之處:這些垃圾「活了」。垃圾們會根據人在鏡子前的動作,不斷切換角度,控制光影反射,在鏡面形成一道清晰的人影:Daniel Rozin認為這些被人丟棄的東西在側面也反映了我們自己,所以....我大概是奶茶蓋+可樂罐這種垃圾吧。
  • 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情面、場面,你吃了幾碗?
    舊中國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經常感嘆說,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臉面、情面、場面。情面、臉面、場面,是人生必須吃的三碗面。吃好這三碗面,如魚得水;吃不好這三碗面,寸步難行。然後下個月下個月,最後找不到人了,這就是抹不開情面的後果,還有一次就是最近了,一個人找我借錢,第一次借1000,關係不是很好,也就見過幾面把,我沒敢接,然後沒過多長時間又找我,這次借100,我還是沒有借給他,第三次找我借10塊,說晚上還,我實在不好意思了,而且10塊也不多,就借給他了,結果被拉黑了。
  • 人生需要6面鏡子
    可那死神丹早已融化,任憑他如何去摳也都難以吐出絲毫,在摳了幾下後,他的全身顫抖更為劇烈,掐住喉嚨發出一聲嘶啞的哀嚎。    「水……我要水!!」    在他的感受中,好似口中有一枚燒紅的烙鐵,此刻卡在喉嚨裡,仿佛要窒息,大腦更是一片空白,唯有身體似乎在排斥所形成的痛苦,讓他忍不住咆哮起來。
  • 艾小羊:把朋友當鏡子,也太有心機了吧
    在健身房,你依賴的是真正的鏡子;生活裡更多的時刻,你會把某個人、某部電影、某種假想的狀態,當成自己的鏡子。小米對我說,閨蜜之間,需要不多不少的一點羨慕與嫉妒。你羨慕和嫉妒她,說明她身上有你想要的東西,她是你想成為的人。這個朋友無意中,就會變成一面鏡子,給你提供動力與參照。如果你們可以互為鏡子,情感關係就會更加牢靠。
  • 識得這面無形無相、遍含萬有的大鏡子
    我們每個人的那個「本真的自己」,他就像一面無形無相、遍含萬有的大鏡子,十方世界,無量萬相,盡在其中生,盡在其中滅,而這面無形無相、遍含萬有的大鏡子,他卻不生不滅,如如不動。這面無形無相、遍含萬有的大鏡子,他不在別處,他就在我們的四大色身上大放光明,照徹十方。諸位仁者,還見得這面大鏡子麼?這面大鏡子,無始以來,本來是佛。
  • 鏡子可以通靈,不明渠道的古老鏡子不能要!
    這世上很多玄乎的東西都有它科學的說法,表明上看似南轅北轍,但內裡卻是如出一轍。 比如說鏡子可以通靈,在中國,最早的鏡子在青銅器時代就誕生,當時的人認為鏡子能抓住人的靈魂和生命,所以在古代鏡子也可做護身符之用,以驅邪避惡。
  • 生命中所有的遇見都是人生的一面鏡子
    之前有看到一個老師分享了這樣一篇文章,主題是,如果你有覺知,與你相遇的每個人都是你的啟示,真的是好有智慧的一個洞見啊!人生中你遇到的每個人都會成為你的鏡子,如果帶著覺知,就會有返照自己的能力,從對方的身上能夠反射出自己內心世界的種種。或者是自己的優點,也或者是自己的缺點。
  • 用人生的兩面鏡子照照你自己,功過是非自然明了
    身邊人看你的眼神,就是一面鏡子,她照到你最糟糕的一面,也照到你最優秀的一面,更照到你平常的一切;自省,自覺,自思,又是一面鏡子,它反映出你內心世界,捫心自問,你是高尚的嗎?或者是卑微的嗎?君子與小人是中華民族儒家思想評判一個人的標準,從戰國以後,從君王到子民,無不衝刺著功利主義,為能達到成功不擇手段,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他們的豐功偉績都是功利的投機的,是功利主義的代表,也就是說為了成功不擇手段,項羽雖然失敗了,但是真英雄也,反觀現代,功利心功利主義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人們的思想裡誰有錢誰就是高貴的,俗不知富貴一詞的真正含義,富是富,貴是貴,富代表不了貴,富可以不擇手段,也可以取之有道
  • 教你實用英語:harry與鏡子:現實與欲望的糾纏
    教你實用英語:harry與鏡子:現實與欲望的糾纏話說上回harry緊急撤出禁書區,卻意外找到了一面鏡子。這面鏡子異常的大,都趕得上霍格沃茲的大門一般寬大了。Harry慢慢走進這個突兀的鏡子,停在距離鏡子幾拳遠的地方。
  • 世界是面鏡子,映照了天地美景
    世界是面鏡子,映照了天地美景 泰國清邁飄浮燈節
  • 菠菜面,人生最能承受的一種綠
    對,就是毀童年,滅人性,讓你「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人生」的教學輔導類圖書。我們那個老闆原來是開印刷廠的,給別人印了幾套教輔後開了竅了,我可以自己搞嘛。他招了包括我在內的幾個認得字的毛孩子,扔給我們幾本卷邊的教輔書,我們這裡抄抄,那裡湊湊,幾天功夫就脫胎換骨成了最前沿最權威最獨家,專家開光、狀元必備的教輔秘籍。一印刷,就賺錢,比房地產、比眼鏡行、比美容醫院暴利多了。
  • 「辭職當花農」是面鏡子
    孔霄鵬的故事,對於當下的大學生來說是面鏡子。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高校畢業生面臨很大的就業壓力。就業作為一項龐大的社會工程,涉及的領域、環節和因素眾多,就業觀念是其中重要一環。然而據媒體報導,一部分同學在求職過程中設置了許多「前置條件」,束縛了手腳。
  • 夢見撿到鏡子有什麼預兆嗎 夢見撿到鏡子是什麼意思
    夢見撿到鏡子有什麼預兆夢見你在路上撿到一面光亮的鏡子,表示你會找到一個相貌不錯,品性又端正的另一半。夢見得到別人的鏡子,表示你的小孩聰明伶俐,智商很高,只要認真栽培,未來必成大器。夢見鏡子,有審視自我,探究內心的含義。
  • 夜讀丨你的對手,就是你最好的鏡子
    在對戰義大利前夕,郎平依然採取了同樣的方法,帶隊員觀看比賽錄像。郎平解釋說:「看錄像,不光是看對手,更是看自己。」讓隊員自己總結哪些方面需要加強,然後再學一下義大利隊是如何攔防,如何制約對手的。通過觀看錄像,分析對手,郎平發現義大利隊9號隊員森託尼是最好的攻擊點,然後緊急調整了戰略和打法。
  • 你的對手,就是你最好的鏡子
    對手從來都不是立在彼此之間的一堵牆,更像是一面鏡子。從對手的表現「照鏡子」,能更清楚了解自己的實力和定位。《孫子·謀攻篇》中寫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充分了解對手的實力,才有可能找到破綻去擊敗對方。
  • 心理學情緒鏡像反應:孩子是面鏡子,照出大人真正的情緒
    我:你哭什麼?Elsa:我怕你生氣。嗚嗚嗚嗚……假期剛宅家裡,就感覺和Elsa氣場哪裡不太對。吃午飯前Elsa就讓我約小區裡的同學下午門口小公園玩。邊吃著飯還邊來問我了幾遍:阿姨有沒有回覆呀?是呀,從約小朋友開始,我其實就憋著一股氣,真實想法是:媽媽好不容易有假期陪你還不夠,還要約其他小朋友,真是有點煩躁呢。雖然面上還算和氣引導,但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一定出賣了我的內心。而孩子這面鏡子,其實給我映像的一清二楚而我還不自知。Elsa說完,帶著又委屈又傷心的表情,哭得稀裡譁啦。
  • 《寶媽社群》分享:一個感性的話題,你有對「鏡子」說句感謝嗎?
    親愛的你,每次起床洗漱的時候,是不是都會看到一面鏡子,在鏡子裡你看到了什麼…你一定會很奇怪,會想:鏡子裡看到的我,當然是我呀…那除了我們在日常生活裡,可以照見自己的那面鏡子之外,其實還有一面"鏡子"。而那面"鏡子"就是在離你身邊最近的那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你的"鏡子", 但我現在想說的是,你要感謝你身邊的這面"鏡子"…雖然這面"鏡子"總是把你照的"原形畢露",雖然"她"總是照出你不美的一面,但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本身就是每個人生命必修課。
  • 太極拳是面鏡子,練著練著就發現了真正的自己
    行拳如鏡子,我們打拳首先看見的是我們自己的身體,然而也不止於此。太極拳就像一面鏡子這是一個奇妙的過程,正視自己總是需要勇氣,但不要緊,我們「有功夫」正視自己。這是修心的過程,我們為自己而練拳,問問自己,能否靜心沉氣比劃好每一招一式,想想為何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停重複錯誤?拳只有一套,正如人生只有一次,看看你是練一趟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