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如何借鑑而自成一體?富於創造性的人都是這麼做的

2020-12-23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關於書法自成一家的問題,古人多有論述。王獻之學了王羲之書法也變成了自己的風格,雖沒有留下書論,但這一觀點是肯定的。到了北宋時期,人們明確地提出了「自成一體」的說法,北宋初期的歐陽修提出了「自成一家」的說法,而後來的蘇東坡、米芾等人也說「古人書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說起來容易,但想要自成一家,則是很有難度的。

衡量當代書法書法好壞的標準,就是在書法大賽上能進入名次的那些作品,他們為什麼能夠入選?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既有古人風格,又有個性面目,如果單純是古人,或如果完全是自己的風格而沒有古人,都是不可能入選的。那麼,學習書法如何去借鑑古人或今人,而成為自己的風格呢?

點畫或字形的借鑑

在一些書法展覽上,有的作品很會借鑑,這種借鑑其實就是對古人的作品進行「變形」處理,最後讓評委感覺「像古人又不像古人」,弄得評委也無法「拿下」,主要原因就是人家作者並沒有照搬照抄,也有自己的風格,因此這樣的辦法是非常明智的。

具體的做法是:變點畫。將古人的點畫變得粗或細,例如顏真卿的楷書一般點畫中的橫畫比較細,可以將其變得粗一些,而字形固定不變,這樣的作品入展率還蠻高的。

變字形。有些作品直接將古人的字形進行了更改,例如有的字形是長或匾的,他在變形處理時,則反其道而行之,隸書《石門頌》大都是匾形的,記得有的作者將其改變成長方形的字形,呵呵,成功入展。

墨色的改變與借鑑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古人的書法作品,大都是小字,甚至有很多是石刻作品,根本無法判斷其墨色上的變化。而當代書法在藝術性上的要求就是墨色的變化,墨色是反映書寫者駕馭筆墨的一種能力,也是藝術性的要求,所以評委在考察筆墨能力時,往往很注重這一方面。

因為很少有現成的古人在墨色變化上的作品,只是明代書法家王鐸在他的作品裡把墨色表現得很透徹,但相對於當代一些書法作品在墨色上的變化還是有距離的。墨色就是「一筆書」,即蘸一筆墨開始書寫,一個、兩個、三個、五個字地寫,直到筆墨乾枯為止,再蘸第二筆墨,如此以來,如果還能寫下去,人家就會認為你的筆墨能力非常之強,當然,這也是衡量一個人的「充分」的書寫能力,因為此時,不止是筆墨的能力,還有對時空感的把握水平了。

風格的借鑑

書法的風格是一個非常有難度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對於風格的借鑑,主要是要跟上古人的藝術性。就風格的來源來說,它是書法家個性的修養、學識、閱歷、認知、情操等綜合素質的反映。如果要從風格上來借鑑的話,就要多讀書、加強個人修養,提升情操水平,這可能需要很長的一個時期,也是高難度的問題。

但是,在風格的借鑑上,也有一些「捷徑」可走,如,儘量追求字形與章法的風格。如,有的人學習蘇東坡書法,就要在字形和章法上多多借鑑,或是靠近蘇氏的書法布局,可以寫一些小的作品進行拼接,形成大的整體作品,這樣的風格借鑑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借鑑今人

不能說今人的書法不能學,就看怎麼去學了。學習書法的老師經常給學生說,要學書法就要學古人,不能學今人,這個說法只對了一半。學習今人的書法,不能去照著學他們的字形,但可以借鑑他們在形式感,包括用紙、用墨、章法等,而這些方法的借鑑,則要從臨摹上開始,注意,這裡所說的臨摹並不是字形的臨摹,而是形式感的臨摹。你可以創作(臨摹)與他們相同形式的作品,等自己成熟、熟練以後,進入到獨立創作階段,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哦。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臺原創,歡迎關注,書法知識持續放送。

相關焦點

  • 「藏富於民」才能「藏富於國」,古巴比倫的財富智慧教你如何理財
    大部分百姓一點積蓄都沒有。」國王得知這個情況後,作出的決定竟然不是進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也不是發起新一輪公共設施建設,而是邀請巴比倫城最富有的商人阿卡德來傳道授業,教百姓如何致富。這位阿卡德曾經是巴比倫社會最底層的奴隸階級,後來以幫人雕刻陶磚為生,十分潦倒落魄。那為什麼他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當時全城的首富呢?
  • 李嘯|書法諸體兼擅,尤以小楷、行草書的創造性、高品位
    江蘇書法通訊》主編、南京財經大學兼職教授、《書畫藝術》特邀編審。李嘯書法書法作品獲中國書法「蘭亭獎」(第二屆)。入展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展、中青展、行書展、草書展、扇面展、楹聯展、正書展等。專業展覽30餘次,獲獎7次。
  • 顏真卿的書法成就 書法入門 楷書 行書 草書
    顏真卿書法取法前人,卻法而能化,推陳出新,「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意於古意之外。」 他先後學習過蔡邕、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等人的書法,特別是得到了張旭的親傳。相傳他兩次向張旭虛心請教書法,因而盡得其意。
  • 日本人如何玩書法
    土佐光起 《源氏物語繪卷》四折屏風畫 金箔紙設色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做紙的工匠先用毛筆在頭髮裡擦一擦,產生靜電,就可以把一粒粒的金片或銀片吸附起來擺在紙上,紙上稍微有點膠水,就這樣上去,小小的,一顆一顆,一條一條。有些繪圖,像上面這些葉子、小鳥等圖案,以及各種各樣的小東西,也是用金銀線來做的。這是很唐朝化的裝飾藝術,唐朝的紙也是弄得這麼漂亮。
  • 從舒同到啟功,再到沈鵬和張海,6位書協主席的書法水準如何?
    欣賞舒同的書法,能感受到剛柔並濟、渾圓有力、雍容大方的審美趣味,同時,他的書法還流露出溫文儒雅的書卷氣。依託在書法藝術上創造性的貢獻,他的成就完全能載入書法史,並且,他的書法幾乎沒有瑕疵,是當代公認的書法大家。
  • 宋徽宗趙佶書法造詣如何?看看他的書法作品就知道了
    他聽聞米芾在書法方面造詣極高,便專門設下筆墨紙硯,召其覲見,探討書藝。所以,經常與這些同樣有超高書法成就的大家切磋交流,更有助於趙佶的書法技藝不斷提高,對瘦金體的發展和成熟起到了有利的作用。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趙佶師從數家,各取所長,為己所用。如薛稷的書法勁瘦卻不失圓腴,纖細卻不失挺勁,給人以綺麗媚好之感。
  • 鍾繇和王羲之,誰的書法水平更高一些?1500年前,虞龢這麼說
    書法水平的高低,誰的書法更好一些,都有什麼特點,這些問題,不光現在的我們經常提起,前人當然也常有提及。比如魏晉之後的南朝時期,書法家虞龢就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向當時的皇帝介紹魏晉時期的書法名家。這篇文章就是書法評論史上著名的《論書表》。
  • 《書法問集》360、學習書法必須臨帖嗎,為什麼不能隨意揮灑?
    不要套上「書法藝術」,就只想著藝術創作。】每次說到學習書法,總是要先擺出書聖王羲之。如果一個人書法基礎不紮實,不願意臨帖,他寫字都寫不順暢,也不可能寫得好,絕對不會」隨意揮灑「或者是」揮灑自如「。到底怎樣才叫「書法藝術」,書法有沒有基礎。現在有一些人打著「書法藝術創作」的名號,做著各式各樣神奇的事情。
  • 歷代名家書法經典:蔡襄書法全集,宋四家之一,23篇書法精品
    蔡襄,北宋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茶藝方面也有出色的研究,北宋四大家之一(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極高的,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博採眾家之長,也是自成一體,所以被評為宋四家之一的大V,今天分享的這本書是屬於非常高清得版本,值得珍藏。
  • 9位書法大師解密:中國書法秘笈!
    這句話出現在啟功先生的《論書絕句》中意思是說寫字的時候,如何掌握字的結構是最難的,每一筆的位置應該放在什麼地方,每一個字的筆畫應該如何結構是最重要的。這個道理很簡單:再優美的筆畫,只有附著在合理的「骨架」上才能「錦上添花」。假如結構先已「失常」,就是用了王羲之、顏真卿的筆法,這字也無法組合成漂亮的造型。
  • 書法高手的學習感悟,值得書友們借鑑體會!
    我敬佩那些諸體皆能的書法家,作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就應該博取眾長,對不同的書體都要有所涉獵,對不同的風格都要有所嘗試。楷書端莊嚴整、法度森嚴,隸書稚拙古樸、意趣高遠,行書中側並用、攲側取妍,草書運筆迅疾、氣勢連貫,篆書精整勻亭、厚重安詳。我輩若能涉獵諸體,即使不能做到精通自如,但只要各種筆法兼備,創作中也能做到進退自如、信手拈來,若有神助。轉益多師,是學習書法的捷徑。
  • 末代皇帝溥儀的七位老師,都是書法高手!
    溥儀的老師有七八位:陸潤庠、陳寶琛、羅振玉、王國維、朱益藩、梁鼎芬、袁勵準等,這些人裡,不是狀元就是翰林出身,學術造詣非凡。
  • 客廳掛什麼書法好?名家書法作品必不可少
    那麼掛家裡的書法寫什麼字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三幅適合掛在家中客廳的書法作品。啟功親傳弟子李傳波書法《和為貴愛至親》和為貴,是儒家倡導的道德實踐的原則。出自《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就是說,禮的作用,貴在能夠和順。
  • 「內行」是如何欣賞書法的!
    以下文章來源:書法思考shufasikao在很多人看來,書法高深莫測,覺得是內行人的事,其實,書法是全中國人的事,你可以不寫書法,
  • 藏富於國的漢朝,藏富於民的宋朝,藏富於官的明朝,你看好哪個?
    漢朝藏富於國的結果是蘊藏大亂;宋朝藏富於民是個天大的笑話;明朝的藏富於官目前沒有辦法解決! 其一:說漢朝藏富於國,還不如說是藏富於「諸侯」! 漢朝的「文景之治」,上接秦始皇的「開創一統」,下接漢武帝的「中央集權」。
  • 褚遂良:別人學歐陽詢書法只學到形似,我是為了自成一體
    如今看到的褚遂良傳世墨跡《倪寬贊》、《陰符經》,碑刻《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碑》、《房玄齡碑》等都看出來其善把虞、歐筆法融為一體,方圓兼備,波勢自如,比二者更顯舒展灑脫雋秀。繼承書法傳統而能創出自己的風格,《唐人書評》中把褚遂良的字譽為「字裡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
  • 大澤人 陳向東 張嵐軍國父紀念館演繹「東尋西覓」
    展覽現場國父紀念館館長林國章談及此次展覽的意圖時表示,三位藝術家雖然經常遊走於中美之間和世界其他地區,但一同到臺北做這樣的展覽還是首次。大澤人作品他的《馬的傳說:嘯風圖》和《牛的故事:遠古的足音》用筆蒼茫老辣,取法篆隸行草,證明書法用筆即使在當代藝術中,仍然有重要的價值。張揚的書法用筆使得畫面粗獷豪邁,氣勢恢弘,透露出畫家難以抑制的滿腔激情以及對堅忍不拔勇於抗爭精神的謳歌。《千家詩》和《祥雲》兩個系列代之以「筆拓法」,巧妙地將書法用筆的一波三折與稚拙的筆拓墨痕結合在一起,製作出一派玄遠神秘,楚楚動人的氣象。
  • 漢字演變書法展定稿會:從書法的角度研究古文字
    隸變是俗體代替正體地位的結果;漢字的繁簡併行,通過刪繁就簡實行漢字簡化是一種趨勢;如何簡化,書展中將用書法的形式表達出「一符多用,化繁為簡、同音替代、由繁變簡;草書楷化、由繁轉簡的幾種途徑。又如,漢字演變由於各種情況的出現,致使漢字訛變、異化,從而使漢字原有結構中某些部件脫離了本義和本形。概括起來可以這麼說:省筆而訛、修飾而訛、形近而訛、錯解錯傳而訛。
  • 中國十大少兒書法培訓班排名,排行榜 - 從這幾方面選擇
    近幾年,隨著教育部對書法的加大重視力度,家長除了給孩子規劃文化課的輔導,更加重視孩子在藝術方面的培養,少兒書法培訓班成為大多數家長的選擇。中國比較有名的少兒書法培訓班有很多,例如漢翔、秦漢胡同、趙汝飛練字、習墨去書畫培訓學校等。
  • 白蕉:如何欣賞書法?
    如何欣賞書法的問題,覺得不容易談。如果可以說書法的形式就是點畫結構等一些客觀材料,而內容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話,那麼這些內容的表現,支配著客觀的形式的變化。問題在需要說明內在的思想感情,如何表現為外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