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需要的就是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和壽險,但對於為什麼是這四種還不是很了解。
這一期就先梳理下保險的分類。
其中一類是我們熟知的社保體系,包含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最近出臺的長期護理保險,而之前的生育保險已經被合併到醫療保險中去了,所以還是五險。
另一類就是商業保險,分成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
其中財產保險又分為財產損失險、責任保險、信用保證保險三大類。
我們經常買的車險,家財險都屬於財產損失險,而企業主經常會需要僱主責任險,其他險種一般我們也接觸不到。
而人身保險最複雜,涵蓋種類多。
從保障責任上可以分為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和人壽保險這三類。
一、其中健康保險又分為醫療保險、大病保險、意外醫療保險,
1.醫療保險又涵蓋了小額醫療保險、防癌醫療險、百萬醫療險
百萬醫療險一般有1萬的免賠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起付線,所以這塊可以由報銷額度只有一兩萬的小額醫療險來填補。
2.大病保險也就是重疾險(收入損失險),和百萬醫療險組成我們口中的「大病保險,但其實這完全是兩種賠付形式的保險,百萬醫療險保障的是因重大疾病產生的醫療花費報銷問題,而重疾險保障的是因病導致的收入損失。
重疾險按保障期限分為1年期重疾險,定期重疾險和終身重疾險,而防癌險適合因健康原因無法購買重疾險的人群,好比重疾險的縮減版,只保癌症這一類重疾。
3.而意外醫療保險,其保障的是因意外導致的門診住院費用,防癌醫療險只保障因癌症導致的治療花費。
二、再說意外傷害保險,其主要保障因意外導致的身故和傷殘問題,和意外醫療保險一樣,兩者都可以分為個人意外險和團體意外險。
其中個人意外險又分為短期和長期,因其購買簡單,不需審核健康告知,所以買1年期的意外險即可。一般一份常見的個人意外險都會涵蓋身故傷殘和意外醫療責任,綜合意外險還會覆蓋交通事故責任。
而旅遊險就是一份短期的意外險,只不過多了一份旅遊特色保障。
學平險更像是意外險和小額醫療險的結合體,只保障學生群體。
團體意外險顧名思義保障群體,一般以公司或機構組織為主體才能購買。
三、最後是人壽保險,不太熟悉保險的人聽得最多的就是這類險種,因為國內保險的推廣最早就是從壽險開始的
從保障形式上可以分為年金險、壽險、兩全險這三類
1.年金險按收益又可分為傳統年金險、分紅型年金、萬能型年金險、投連險,其中傳統年金險又分為我們熟知的個人養老金、子女教育金和婚嫁創業金。
它們的區別主要在領取時間上,一般分紅險和萬能險都會作為附加險加在年金主險中,如果可以領取的生存金沒有領取,那麼就進入分紅帳戶和萬能帳戶,持續獲得收益,但其收益並不太高,除了保底收益寫進合同,其它收益均不確定。
而投連險作為理財屬性最強的保險,沒有保底收益,風險最高,當然收益也可能最高。
2.純壽險按保障時限分為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定期壽險保障到一定年齡就終止合同,具有保費低的特點,按保額區分為定額壽險和減額壽險。
而終身壽險,因人終有一死,所以一定會得到賠付,保費比保定期的壽險貴很多,因其保額固定,所以也叫定額終身壽險。
另一種增額終身壽險的類型有點像年金險,保額會隨壽命的增長而增加,所以也有抵禦通脹的理財屬性。
3.最後一個兩全險,如果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內死亡,則受益人可以領取身故保險金;如果被保險人存活到保險期滿,則被保險人可以領取生存保險金。因其兩頭都能拿到保險金,所以對有返本觀念的人特別有吸引力,但其高昂的保費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建議遠離。
綜上所述,保險種類非常多,不是每樣都必須,如果你是有僱工的企業主可以考慮一份僱主責任險,如果在我國地質災害頻發的地區可以買一份家財險,如果家裡有車,商業車險肯定是必備的。
如果從個體風險的角度考慮,我們一生面對的風險主要來源於意外、疾病、收入損失和身故,所以意外險、醫療險、重疾險和壽險才是我們必備的4個險種
它們從各自的責任範圍全面保障了我們上述的風險,而帶理財性質的年金險反而不是我們優先要考慮的險種。
本文介紹的保險(如有)主要在網際網路渠道,承保方、服務方、以及最後理賠方都是保險公司,在保單的安全性和理賠便捷性上跟線下保險公司一直,敬請放心。
也可以閱讀《買保險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這篇文章詳細了解。
如果你對一份保險的真實性存疑,可以登錄銀保監會的官網,查詢保險產品的備案信息:
操作步驟:銀保監會官網 在線服務 人身/財產備案產品查詢
但很多產品的銷售名稱和條款名稱不一致,查詢時記得按條款名稱來。
還需要知道的保險知識
如果不想錯過飽險思的文章,記得讀完點一下「在看」或者「★」標公眾號哦,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請讓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