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陳瑜) 2017年5月,揚州市江都區人民政府與揚州大學合作共建揚州大學江都高端裝備工程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3年來,研究院致力於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服務江都經濟建設,轉化了一批科研成果,幫助企業解決了若干技術難題……被譽為「科技保姆」。
研究院外貌
雙方合作共建政產學研基地
揚州市江都區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涉及機械、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領域。2014年被揚州市政府評定為「重點發展型工業集中區」。2018年以來,園區先後招引億元以上項目6個,其中中核工業集團、英聯股份、源悅集團等項目均超過10億元。
共建籤約儀式
揚州大學是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高校,已有118年辦學歷史,擁有121個本科專業,涵蓋哲、法、文、理、工、農、醫、經濟、教育、歷史、管理、藝術等12大學科門類。是江蘇省委、省政府評定的2019年度「第一位次高校」。
為了貫徹國家協同創新發展戰略,落實揚州市「兩創」示範行動計劃,促進江都更高水平小康建設內涵發展,加快揚州大學建設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步伐,按照「政府推動、優勢互補、注重實效、協同發展」的原則。2017年5月,江都區人民政府與揚州大學合作共建揚州大學江都高端裝備工程技術研究院。
研究院根據江都區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目標,重點圍繞先進位造、新材料、節能環保裝備等領域,通過產業人才培訓、技術引進、新產品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等政產學研活動,用3~5年的時間建設成為揚州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創新基地,成為江都相關產業實現持續創新發展的科技支撐平臺、國內外先進位造裝備以及新材料應用等領域的重要產業基地。同時讓高校教授團隊深入地方企業生產一線,讓他們更切實地與市場接軌,助力科研成果在地方企業得以發揮。
據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慶華介紹,目前普遍存在的現象是,一些企業的技術難題無法解決,而高校的教授、學生又一味地在象牙塔裡做研究,好多研究成果脫離實際生產需求。雙方的合作,不僅解決了地方企業技術需求,加速技術成果市場化進程和企業轉型升級,還能提供創新創業申報中技術與人才支撐服務、科技項目和專利撰寫、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等科技諮詢服務。同時也幫助高校教授、學生在一線生產活動中實踐,為以後的科研打下基礎。
此外,揚州大學擁有蘇中、蘇北高校中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現代化檢測中心和江蘇省高校文獻信息保障系統蘇中地區文獻中心。企業可以依託揚州大學權威分析檢測平臺,開展材料製備與分析檢驗和分析檢驗人員培訓。一方面幫助企業節省購置檢測裝置等費用,另一方面,提高科技資源的利用率,減少閒置時間。
同時,研究院還可以為科技型創業項目及人才提供優惠、實用的創業環境,利用優惠政策對入駐項目進行扶持,利用專業創新團隊助推項目快速孵化。
研究院成立後,主要負責人帶隊走訪了周邊的大小企業,了解企業的痛點,並引導相關專家教授深入企業解決技術困難。經過兩年多紮實努力,初步構建了「一院、一所、一機構、一空間、一協會」「五位一體」的市校合作、區校合作、校企合作平臺。
一批科技項目落地開花結果
研究院成立三年來,通過服務項目、服務範圍、服務成效的拓展和累積,轉化了一批科技成果;參加申報多類人才項目、科技項目、平臺項目。在服務江都、服務企業、服務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
黃慶華(左)介紹研究院發展情況
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陳靖芯、秦永法教授團隊與江蘇江揚建材機械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用螺旋焊卷焊機」「預應力鋼筒管和三階段管用纏絲機」和「大直徑(1400-4000)PCCP用薄鋼筒智能化螺旋焊機組」等設備,既提高了客戶的生產效率,也節約了勞動成本。隨著雙方不斷地對產品優化研發,現已遠銷亞非拉、北美等國家。
雙方的合作,完成了國家和部省、市級科技項目6項;先後獲得發明專利12件和實用新型專利20餘件;2019年建立了「江蘇省研究生工作站」;合作項目榮獲中國商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研發的設備均通過了江蘇省新產品鑑定,獲得江蘇名牌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證書;合作以來先後培養研究生近20名。
江蘇金世緣乳膠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刁國旺教授團隊的技術扶持下,解決了多個阻礙企業發展的技術瓶頸,研發出先進的納米材料的製造設備和製備工藝,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
現公司建立了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9年獲批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項目一項,2019年獲批江蘇省科技廳省政策引導類計劃一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17件,4項產品被認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近年來年銷售額保持10億元。
江蘇金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充分與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張瑞宏科研團隊合作,實現稻麥種子繁育的智慧種植、精準種植、降本增產提質種植。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耕種管九道工序聯合作業機」運用北鬥導航技術實現五大功能,更重要的是將農業耕種的九道工序合併成一次性作業完成,降低了農業成本,提高了耕種質量和糧食產量,還解決了30年來秸稈全量還田及農藥汙染難題,實現了科技成果的切實轉化。
……
研究院組織的兩批開放課題項目,現已發表論文20篇,其中 SCI收錄13篇,EI收錄1篇;為企業撰寫研究(諮詢)報告7份;課題項目申報發明專利35件、申報實用新型專利28件;與企業研發新產品9個;建成新裝置13套;新工藝6項;獲得國家、省、市級比賽6項;課題團隊與合作企業聯合申報科技項目5項、人才項目2項;獲批「綠揚金鳳」領軍人才(駐揚高校專項)項目2項;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首批創業領軍人才1個;獲批企業省級研究生工作站2個,培養研究生11人;1項課題項目榮獲中國商業聯合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研究院成立三年來,為江都50多家企業解決產品、人才、科技、設備等難題60多項;與企業籤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30多份;組織揚州大學人才與江都區企業聯合申報並獲批省科技副總18人;為江都企業申報高新企業、產品投競標、新產品鑑定、開拓市場提供了大量有效科技支撐服務。
揚州大學社會合作處處長兼江都研究院院長尤玉軍表示,今年是合作協議的最後一年,期滿後希望雙方能夠繼續合作,研究院將繼續努力,對相關企業的切實需求盡到新的責任,為江都區及揚州市的創新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