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自2月初全面採用五小陣容後,一度取得過聯盟同期第一的戰績。但是最近幾場比賽,火箭的狀態出現了下滑,聯盟各支球隊對於他們的研究也更為透徹。
一波4連敗,火箭再次陷入了輿論的漩渦,倒不是因為他們糟糕的戰績,而是他們全面採用五小陣容的合理性。在這裡面塔克和李康兩人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為他們兩個是火箭目前真正的內線。
先來看數據,本賽季在為火箭出戰的14場比賽裡。考文頓場均12.8分7.9籃板1.3助攻1搶斷2.5封蓋,比他在森林狼的數據好很多。而塔克本賽季場均7.1分6.9籃板1.1搶斷。從高階數據上看,考文頓本賽季防守貢獻值達到了2.4,塔克的防守效率則達到了2.2,兩人都是優質級別。
考文頓在場時,球隊每百回合會少丟2.4分,塔克在時,球隊每百回合會少丟1分。兩人同時在場時,球隊的進攻效率達到了115,防守效率只有103,打過的165分鐘裡贏了對手43分,看起來火箭的無效陣容的確有一定的威懾力。
雙方數據對比
先看塔克,塔克身高1米98,體重卻高達118公斤,扛內線球員完全不在話下。而考文頓則是憑藉2米03的身高以及2米18的臂展,無論是防衛線還是頂內線都有一定的優勢,這兩人對於火箭來說最大的意義還是換防能力。這也是五小陣容實行的根本。火箭之所以把卡佩拉交易走,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上個賽季被勇士針對。
庫裡和杜蘭特在擋拆後可以用多種方法攻克卡佩拉。卡佩拉雖然防守數據出色,但是在防守細節上還有所欠缺。況且由於哈登這兩年來瘋狂的個人表演,越來越多的球隊選擇戰略性放空卡佩拉,提前上夾擊防守,通過協防和輪轉補位的方式來阻礙火箭的進攻。德安東尼也許無法忍受場上拉不開空間,乾脆組建了這樣一套陣容來保證球員的空間,所以考文頓和塔克的換防能力在這個陣容下顯得極為關鍵。
兩人不僅要盯好自己對位的內線球員,還需要輪轉補位,髒活累活都是一身挑。兩人合計每場要幹擾對手投籃16次,成功卡位6次。對於鋒線身形的二人來說,這其實是一個不小的壓力,但是他們完成得依然很出色。火箭109.9的防守效率也排在聯盟中段,能用完全體五小陣容達到這個水準已經不錯了。
所以塔克和考文頓這樣的球員是任何球隊實行五小陣容必須需要的球員類型。這類球員不需要身體素質多麼出色,但是有兩個特點,第1個是不懼對抗,無論是具備體重和噸位也好,或者是身高和臂長也好,這些球員必須要保證自己在對抗內線的穩定性。塔克的體重彌補了自己身高的不足,而考文頓的身高和臂展則彌補了自己噸位上的不足,兩者互補。所以能起到不錯的防守效果,第2個就是要具備定點投射能力,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細說的。
五小陣容在進攻端是依靠著哈登和維斯布魯克強大的突破能力來給球隊創造機會,這也就要求著球隊其他球員必須要有一定的定點投射能力。將球星穿越他們的球穩穩投進,達到空間效益的最大化。
而考文頓和塔克這兩人都是非常優秀的定點投籃射手。考文頓在20~29英尺的三分投籃範圍內接球就投的佔比達到了90%以上,命中率維持在35%左右,而且我們不能忘了考文頓很大一部分都是接球的強行投籃。
考文頓接球強投能力在聯盟數一數二。塔克我們都知道,他最喜歡的位置是底線。塔克在20 ~24英尺的底線三分位置217次出手全部是受助攻投籃,命中率高達39%。所以當火箭隊首次派上自己的五小陣容後,聯盟其他球隊顯得有些張皇失措。因為一旦夾擊兩位持球明星其他射手就會得到機會。而一旦無球射手投開,想防住火箭的進攻就會難上加難。
助攻與失誤統計對比
當然這不代表火箭在進攻上已經盡善盡美,他們的問題依然很大。首先要說的就是處理球能力,這也是塔克考文頓共同面臨的問題。這兩個人基本不具備持球進攻能力,不單單是持球進攻能力,包括策應組織他們也不擅長。塔克本賽季場均1.6助攻,代價是1次失誤。而考文頓本賽季場均1.2次助攻,代價卻是1.5次失誤,失誤比助攻數還多。
火箭隊指望這兩人在場上給隊友傳球實在是不現實,而事實是火箭整體的助攻都來源於威斯布魯克和哈登。哈登和維斯布魯克兩人場均能送出14.4次助攻。佔到了全隊的70%,也就是說火箭絕大部分進攻都是圍繞這兩人展開的。
所以最近幾場比賽各支球隊開始做了針對性部署,力爭讓哈登和維斯布魯克交出球權,讓角色球員來處理球,所以火箭隊的進攻效率呈現明顯下降的態勢。4連敗期間火箭的場均得分只有108分,比賽季的平均水準少了快10分。進攻是火箭的最大本錢,如果進攻打不出來他們又何談取得比賽的勝利呢?
火箭之所以讓塔克和李康站在中鋒位置上是信任兩人的防守能力。上述我們也用數據論證了兩人防守的優秀。但是在這個年代,雖然各支球隊整體風格趨向於小球化,速率越來越快空間越來越寬闊。但是內線的重要性依然不言而喻,當球隊具備一個明顯的明顯強點時,能在場上佔據主動是毫無疑問的。
火箭最近輸的兩場比賽裡,像尼克斯魔術這兩支戰績平庸的球隊都擁有非常好的內線配置。火箭引以為豪的進攻,在面對有著強力的內線時竟然發揮不出來。
在德安東尼的設想裡,用塔克和李康兩人來填補卡佩拉的空缺是符合他的魔球理論的。當場上5名球員全部具有投籃能力時,空間猶如大海一般廣闊,哈登和維斯布魯克兩位持球競爭者能獲得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可事實是,火箭的確有打出多角度攻擊的能力,可是他們如何在防守端限制對方呢?僅僅靠著大量的輪轉以及收縮籃下是難言獲得成效的。
火箭三分數據統計
塔克和李康兩人的防守經驗和噸位有能力扛住一定程度的內線,但這樣做太消耗體力。而球隊核心哈登還要無數次加入到輪轉防守來,同樣也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本賽季火箭的三分球命中數高居聯盟第2位,但是命中率只排在全聯盟倒數第8,連35%都不到,而且這一數據是最近的連敗拖累下來的。
現在聯盟越來越多的球隊都明白該如何克制火箭隊的打法。用大量的籃板拼搶以及進攻施壓消耗他們的體力,因為火箭固有的魔球理論體系將進攻區域劃分為兩塊。一個是籃下的進攻,一個就是三分向外的投射。交易走卡佩拉後,火箭隊的籃下進攻將出現極大的漏洞。
維斯布魯克哈登固然能突進,但當對手籃下有大中鋒鎮守時,成功率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防守者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火箭的三分線外,在固有防守壓力的影響下,如果火箭隊三分線外投不開,那麼他們的進攻宛如陷入了癱瘓一般。僅靠哈登和維斯布克兩人舉世無雙的個人能力進攻,耗費體力更拉低效率。
所以要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方法還是要從內線上入手。火箭的現有陣容給了他們實行五小陣容的資本,但是籃球場上籃板以及防守依然是本源。進攻贏得票房,防守贏得總冠軍這一理論已經被無數人奉為金科玉律。火箭隊在過去幾年能準時出現在季後賽,靠的不僅僅是他們犀利流暢的進攻,更在於他們如絞肉機般的小陣容防守,而這一切的前提在於有一個內線支柱。
卡佩拉在時固然會有球隊放空他選擇包夾哈登,但是內線的籃板,防守卡位這都是其他球員無法替代卡佩拉的。火箭隊目前的陣容裡唯一稱得上內線的只有老將錢德勒和哈爾施泰因。錢德勒因為年齡的問題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打出高效穩定的防守表現,哈爾施泰因更是基本沒有上場機會,連歷練自己的時間都沒有。德安東尼的思路,是否要在這段疫情時間進行一下改變呢?
平均身高不到兩米的火箭五小陣容在剛剛實行時,的確用犀利的進攻打得對手措手不及。但隨著賽季的深入,火箭的問題也不斷暴露出來。塔克和李康這兩個鋒線球員站到中鋒位置後身高和體重上的劣勢是無法用輪轉補防以及自身的防守意識彌補的。亡羊補牢這種方法火箭隊實為不可取。如果想在未來的比賽裡佔得先機,火箭必須要在內線上下文章。而且,這應該是下個賽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