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國際上針對中國的「技術圍堵」愈演愈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經常威脅要通過貿易戰、科技戰,以及技術封鎖、輿論控制等不正當手段,摧毀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在這樣的緊張局勢之下,總有不甘落於人後的民族企業,憑藉著自身的力量,走出封鎖陰霾,甚至成為了行業的的領導者。譬如說,山東蒙鋼玻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鋼玻璃」),就在自身所屬的玻璃行業之內,取得了優異的發展成績,成功進軍國際市場。
困境中尋找技術「突破點」,為民族企業爭光爭彩
蒙鋼玻璃深知,在當前國際分工體系之下,唯有提升技術實力,增強自身旗下玻璃產品的附加值,才能夠真正走出發展困境,進一步擴展國際市場版圖,為中國出口玻璃製造商群體「正名」。
但提升技術水平,並不是一件簡單之事,僅靠喊口號,給研發團隊「打雞血」,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須要穩紮穩打,首先確立自己的發展目標,擬定詳實的發展規劃。
為此,蒙鋼玻璃不斷夯實生產基礎,目前旗下產品涵蓋:電動車玻璃、汽車玻璃、家電玻璃、農機玻璃、絲印玻璃以及防彈玻璃等。擁有大型全自動玻璃生產線,配套有可視化物流體系,全方位涵蓋生產、物流、售後。
蒙鋼玻璃深信,技術升級的堅實支撐,就是規模化、產業化生產體系。只要能保證最基本的生產力,即便是在國內外市場陷入發展頹勢的情況之下,也能夠快速穩住陣腳,保持住前進的發展態勢。
當前,蒙鋼玻璃已經在前期發展基礎之上,藉助自身在產能、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成功於困境中,尋找到了技術「突破點」,爭取為民族企業爭光爭彩。
歷史事實已經證明,困境難不倒優秀的民族企業,更難不倒優秀的民族企業家。「事在人為」,是中國人一直所信奉的重要人生哲理。只要願意鑽研,願意迎難而上解決問題,就一定能夠取得發展優勢,成為世界市場之內的「民族之光」。
不懼挑戰、不懼難關,始終堅持「我輩當自強」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妄圖通過技術層面上的打壓、封鎖,遏制我國各個產業的發展步伐,想讓我們屈服於淫威之下,乖乖的永遠只做低端產業,處在國際產業鏈條的下遊位置。
暫時的失敗與挫折可以接受,但如果想讓我們在國際上,永遠「低人一等」,這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
作為中國玻璃市場的「領頭羊」之一,蒙鋼玻璃始終認為,「打不倒自己的事物,終歸會讓自己更加強大」。西方國家既然不願意讓中國產品繼續發展,只想讓中國的民族企業幹最累的活、賺最少的錢。那麼,頑強拼搏、勇於奮鬥的企業家們,就應當主動擔負起職責,堅持「我輩當自強」的信念,在西方國家層層布防的「封鎖線」之中,努力撕開一個技術缺口。讓「中國製造」,逐漸被全世界的消費者所認可。
此外,蒙鋼玻璃還認為,在當前行業發展的宏觀環境裡,僅僅只做低端玻璃產品,雖然能夠依靠自身的產業鏈優勢、物流優勢,在國際玻璃市場之中取得一定的發展地位。但蒙鋼玻璃其實非常清楚,這種地位是暫時性的,如同「空中樓閣」一般,缺乏過硬的根基做支撐。如果不升級科技,不升級生產體系。假以時日,必然會被其他做低端玻璃產品的企業所取代,從而被國際玻璃市場所淘汰。
因為對國際玻璃市場,始終有著清醒且深刻的認識,蒙鋼玻璃在技術層面上,保持著極大的創新熱情,生產出了連美國公司,都無法生產出的玻璃產品。譬如說,美國公司有一種「火爐」,只能從中國進口。因為「火爐」的玻璃,製造技術難點多,半徑需要200毫米以下的小弧形玻璃,只有蒙鋼玻璃可以生產而出,這是劉永剛歷時6年帶領技術團隊攻堅研發的科技成果。
作為中國玻璃出口製造商的優秀代表,蒙鋼玻璃憑藉著自身的技術力量,已經成功在美國玻璃市場之中,打下了一片嶄新的商業天地,成為了備受關注暢銷品牌。毫無疑問,這是中國科技企業技術上自強不息的表現,也是一次值得慶賀的勝利。雖然在整個高技術產業對拼與競爭當中,蒙鋼玻璃的勝利顯得有些微小。但對於中國玻璃市場而言,卻發揮出了極大地鼓舞力量。
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讓世界聽一聽中國玻璃產品的「聲音」
在蒙鋼玻璃創始人劉永剛先生的觀念之中,自己所生產的產品能夠遠銷海外,在美國落地生根,固然值得欣喜。但如果沒有一定的「憂患意識」,不去主動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那麼必定會招致敗局,成為進軍國際市場的犧牲者之一。
如何打造國際化的玻璃製造品牌?劉永剛先生曾經也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沒有太多的範例,可以參考與借鑑。但隨著革新舉措的愈發深入,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增大,劉永剛逐漸摸清了「門道」。進軍國際市場,必須要建立具有普世意義的企業價值觀,才能夠成功提升品牌影響力和認同感。
為此,蒙鋼玻璃逐漸形成了「與世界同進步」的發展思路,堅持以「共生」為宗旨。蒙鋼玻璃所謀求的是「全人類共享幸福美滿生活的社會」,堅持為周邊地區致富發展做出貢獻,在這裡將沒有文化、習俗、語言及民族間的隔閡,而是與社會及自然和諧共存、不斷進步,為中國經濟的現代化作貢獻。
蒙鋼玻璃相信,真正優質的玻璃產品,應當「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備受全球消費者的信賴。未來,蒙鋼玻璃將會繼續深耕國際市場,為更多的玻璃企業指明發展方向!
新財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文內容版權歸新財網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