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歸化運動員的存在,一直都有很大的爭議。
什麼是歸化?
1980年9月10日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也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這才出現了體育界歸化人才的複雜性和通過體育入籍的現象。
為什麼需要歸化?
中國人自己玩不轉嗎?
以滑雪為例:(弱勢項目,與男足類似)
歸化可以迅速提升我們在國際賽場的排名。女子自由式滑雪運動員谷愛凌的加入,短短一年時間已經為我國在這個一直為零的項目中斬獲7金2銀。
以籃球為例:(非弱勢項目)
歸化成為打破區域平衡的一大利器,中國男籃已經掉出亞洲前四,看看我們的對手,除了伊朗,八強四強大都是靠著歸化球員深刻改變了亞洲籃球版圖。
歸化的本質?
開篇提到的否認雙國籍問題,才是歸化的根源,這其實早已引發了重視:
2003年由陳鐸、葉佩英等12名全國政協委員曾提出《關於撤銷「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規定的建議》;
……
2005年民建中央在兩會上建議:應修改《國籍法》,對應承認雙重國籍;
2010年全國政協委員朱世增稱,修改《國籍法》,承認雙重國籍刻不容緩。
其實日本,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這些國家均有歸化的歷史,中國不是什麼特例。其次,歸化運動員對國內項目環境是「鯰魚效應」,是促進是競爭。所以歸化是一項人才吸引的措施,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之。
從動因上看,
目前歸化運動員分為幾類?
一,利益相關
如反向歸化:桌球,羽毛球體操等優勢項目的人才外流。如國足歸化球員,這裡不做過多贅述。
二,主觀歸屬感意願強烈
即主觀認可自身是中國人,或者主觀貢獻欲望強烈。
1909年,清朝政府頒布中國第一部國籍法《大清國籍條例》後,中國一直奉行血統原則:不管出生在哪裡,只要是中國人的後裔,就是中國人。
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五條規定:「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具有中國國籍。」大概是指成年後有自由選擇國籍的權利。
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的國民冰雪美少女谷愛凌就是屬於這一類。
採訪中記者問了谷愛凌這麼一個問題:
「從小跟媽媽學北京話的時候最難的地方在哪?」
谷愛凌在聽到這個問題之後,給出了一個非常霸氣的回答: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說中文,大家經常問我從哪學的中文。我說哎?不是生下來就會嗎?」
記者用英文採訪到中文部分沒有翻譯,谷愛凌自己又用中文說一遍!
我們再一起看下谷愛凌從轉入中國籍至今為國斬獲的獎牌:
2019年8月16日:國際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礙技巧賽金牌
2019年8月28日:國際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賽金牌
2019年9月1日:國際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礙技巧賽金牌
2019年9月7日:國際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世界盃賽銀牌
2020年1月18日:國際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賽銀牌
2020年1月20日:國際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賽金牌
2020年1月22日:國際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賽金牌
2020年2月15日:國際自由式滑雪U型場地賽金牌
2020年2月16日:國際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礙技巧賽金牌
短短一年時間已經為我國斬獲雙板自由式滑雪項目中7金2銀。編者自以為谷愛凌這一類,是皆大歡喜的歸化。
運動員歸化的事情越來越多,
到底是對是錯?
1.奧運會是為追求體育精神,只要有實力就理應擁有站在賽場上的權利,這代表的一種拼搏精神,而代表哪個國家真的那麼重要嗎?
2.一個註定破產的治標不治本的短視行為。作為一名納稅人,我不希望我的錢用在這種地方。
你們覺得呢?大家又是如何看待歸化運動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