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下過雪,但青島的溫度還是要比北京稍微溫暖一點點。加上透過酒店的窗就能看到海景,一下子就讓帶著任務過來出差的我們心情上放鬆了一些。
12,13號的全明星周末就會在青島舉行,作為手裡握著包括 Lester Hudson 在內的一票 CBA 球星資源的喬丹體育自然不能放棄這個宣傳的好機會,於是他們在這裡舉辦了新產品「鋒刺 II」的發布會。
最初對於這個活動我還是比較抗拒的,因為過往的這些年喬丹體育這個品牌幾乎沒有在我的視線中出現過幾次。後來事情自然有了轉折,否則我也沒必要大費周章的寫下這些文字。
在活動現場我遇到了一個之前因為工作認識的朋友,當時我很驚訝,因為我知道他是在運動裝備這一行從業了很久的老手,曾經參與策划過很多話題性十足的企劃。他告訴我他現在到喬丹體育工作,就是因為覺得國產品牌其實有很好的前景和資源,只是過去拘泥於做生意而忽略了營銷和形象,他來就是想改變這個現狀。
後來我得知加入喬丹體育的「大咖」還有另外一位:adidas 前設計總監 Gerald Kuhtz。這位可是正經在鞋類設計行業摸爬滾打超過20年的「老人」。
活動最重要的流程之一,就是由 Gerald 向所有來賓詳細的講解有關「鋒刺 II」的一切。畢竟這是自己上任後發布的第一款產品,可以看得出 Gerald 和喬丹體育都傾注了很多心血。
最直觀的就是我並沒有在這雙「鋒刺 II」身上看到任何抄襲的痕跡。他們還為本屆 CBA 全明星推出了別注版本,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別注,這雙白紫配色的鞋整個鞋面都做了全新的設計。
對於大家最關心的科技配置,Gerald 也做了具體的介紹:「鋒刺 II」的中底其實由三層不同的材料構成,最下層和外底相連的是一塊 Phylon 泡棉,也就是上面這張拆解件照片中的紅色部分,它本身是十分常用的中底材料,在這雙鞋上主要充當的是「底盤」和「包圍」的作用。白色的部分則是被稱為「凌動」的緩震泡棉,面積十分可觀。Gerald 說「凌動」科技把泡棉,橡膠和空氣融合在一起,三種材料發揮各自的特性便有了緩震,回彈和輕質的物性。
而在中底兩塊泡棉之間的,是一塊縱貫整個中足的碳纖維板,是的你沒看錯,就是 Gerald 手裡拿著的這塊碳板。
鞋面的材料選擇了前半部分織物,後半部分人造皮革的組合,顯然他們還是希望把這雙鞋做的紮實一些。
我在「鋒刺 II」的後跟和中足看到了很多 TPU 的穩定片,在如今追求更輕,更快,更低幫的風潮中,為什麼品牌還是選擇把旗艦產品做的如此高幫和穩定呢?
我把這個疑問拋給了 Gerald,他告訴我其實在設計這雙「鋒刺 II」的時候設計團隊和旗下簽約的 CBA 球員們做了大量的溝通。包括 Lester Hudson,全明星後衛吳前等等的球員們,都給出了在滿足輕量化的前提下希望球鞋能夠給到更好的保護性和穩定性的訴求。
很有趣的一個細節是舞臺上的環節結束後,Lester Hudson 還跟 Gerald 站在臺上拿著鞋聊了好一會兒,直到邊上人都下臺了他們才注意到該進行下一環節了。
當我問到 Gerald 來到中國本土品牌做設計,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時,他的第一反應是:「語言」。這位英語說得都不是特別利索的德國設計師說完這個答案之後自己也笑了,不過他倒是很樂於展示自己已經學會的各種中文詞組。
說笑過後他還是恢復認真的神情告訴我,還有一個挑戰就是中國的市場,這裡與歐洲或是北美都不同,這裡的市場瞬息萬變,他還需要時間來逐漸摸清變化的規律。
說完鞋子聊完天,該打打球了。Lester Hudson,吳前,谷玥灼,郭凱,孫銘徽組成「代言人隊」和一群小朋友組成的隊伍打了一場「友誼賽」。為了公平競賽,五位球員都戴上了超大的手套,最終小朋友們「果不其然」的帶走了比賽的勝利。
回程的路上我也在想,我們是不是應該一直用以往的印象看待一個品牌?還是說應該冷靜的給大家多一些機會?
每個行業親身參與才會明白其中的不容易,有機會做得更好我相信沒人會甘願原地踏步,在我看來 Gerald 一行人的加入就是一個契機,如果喬丹體育也可以變得更好,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