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全界到 CV 圈,從網絡安全把關人到 AI 落地踐行者。
看似毫不相干的兩大領域,360 偏要執拗地邁出這一步。
藉由這些未解命題,雷鋒網 AI 掘金志此前與 360 城市智能集團執行總裁、360 視覺總經理邱召強進行了一次對話。
「有人喜追逐風口,大步邁進;有人擅靜觀其變,穩紮穩打。從軟體到硬體這件事,得走得穩,才能走得長,晚一點沒關係。」他開門見山。
邱召強介紹,早在 2015 年 5 月,360 就成立了 AI 研究院,從事人臉識別、聲紋 識別、行為識別相關算法的研究。
「當時算法為王,鮮有成熟產品,落地應用更是少之又少,市場還處於對 AI 的盲目崇拜,安全被遺忘在角落。」
2018 年,人臉識別市場逐漸規模化落地,硬體的鋪陳並未讓市場更加成熟,360 發現市面上少有滿足其安全要求的產品,權衡之下,360 意識到該他上場了。
2019 年,360 視覺科技誕生。
誕生於 AI「裸奔」的時代
從人臉信息 0.5 元一份,到 2 元就能買到 1000 張人臉,甚至,黑客能根據照片獲取位置信息、解封支付 APP,以及網絡貸款等等用途,人們開始驚覺疾馳的 AI 與信息安全並不成正比。
「數據、隱私洩露並不是人臉識別之後存在的,」邱召強提醒到,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為獲取成本更低。
360 視覺曾對市面上的人臉識別設備測試,發現 70-80%沒有任何安全防護,基本處於裸奔狀態。
「攻擊它們甚至不需要黑客,一個網絡工程師就能通過 wifi、藍牙或者網線等方式遠程接入埠,除了『竊取』數據,還能植入定向傳輸的木馬程序,讓設備自動傳輸數據到指定 IP。」邱召強語氣擔憂。
在 360 看來,安全並非只針對軟體,而是涉及到整個系統的各個環節:
硬體終端、硬體與伺服器的連接和傳輸、管理平臺、應用。
凡是人編的程序,每千行代碼中就有 4-6 個漏洞,這些漏洞往往是網絡安全的命門,極易被攻擊。
智能硬體中,具備算力的終端中有作業系統和大量的電子元器件,比如當內存的算法明文保存,黑客就可遠程登錄並調試硬體,內存條晶片接口就成為被攻擊的入口。
雲管端管邊的物聯網架構造就了萬物互聯的美好設想,但卻忽略了智能硬體在與伺服器或雲連接與傳輸過程中,黑客可以通過網絡截取數據包,進而破解其中的所有內容。
在管理平臺中,黑客同樣可以通過軟體的反編譯查看到軟體漏洞並侵入。
物聯網的打通,模糊了虛擬和現實的邊界,虛擬世界中的漏洞可能給物理世界帶來巨大的災難。
例如,如果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出現一個安全漏洞,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停車,會造成車毀人亡的慘案。
AI 世界的安全,從來都不能怠慢。
做安全的 AI,360 視覺是認真的
出於戰略考慮也好,出於民眾對隱私的抵抗也罷,越來越多的AI 企業避免自己定義為人臉識別公司。以安全為命門的 360 視覺逆流而上,一次次為人臉識別安全正名。
「當然是安全,這是一切的基礎。」當問到 360 視覺的人臉識別最看重的一點時, 邱召強語氣堅定。
360 視覺如何融合心中那杆安全秤,為裸奔的世界加件衣服,將岌岌可危的 AI 拉回來?
15 年安全攻防實戰,360 在為10億消費者和數千萬中小企業的服務中,練就出一套安全的集大成者——360 安全大腦。360 所有的產品、所有的平臺,都在 360 安全大腦防護體系之內。
數字世界的安全是動態的、持續的,而非階段性、事件性,所有一時興起的「安全」,都無法適得其所。
360 安全大腦,正是基於一個不間斷的動態安全機制構建。在此機制下,用戶可以成為「危險」的知情人,知曉出現的漏洞類型、未來可能受到何種攻擊、受到攻擊後快速應急和反應方式等等。
有了安全體系的防護,360 視覺還想敲打人臉識別體系各個環節的安全磚頭。
一般 AI 企業著重於算法的疊加、平臺的酷炫,360 視覺則默默折返回源頭—— 圍繞產品終端及周邊應用的安全下足功夫。
基於此理念,360 的人臉識別產品,在終端上做到了硬體安全,它採用硬體安全晶片,將人臉識別算法與模型固化到安全晶片中,不僅防止了對算法的攻擊,還通過增加 360 安全加密白盒,將資料庫及管理員帳戶密碼進行了安全密鑰加固;
在通訊傳輸中,也做到了全程加密,確保傳輸過程不被攔截破解;
在後臺伺服器 上,人臉識別數據也將經過 360 安全大腦的漏洞檢測、防黑客滲透等安全加固防護。
在人臉識別防偽攻擊方面,360 採用了業內最全的 36 種防偽攻擊算法,可以有效屏蔽各種照片、視頻、3D 面具等欺騙性攻擊,真正做到安全防護+防偽識別雙 重保障的人臉識別系統。
「說實話,我們測試過業界各大小廠商數十款人臉識別設備,可以說 360 的人臉識別產品是目前業界安全防護級別最高的。 」
說百遍不如打一遍的落地能力
光說不練假把式,在日漸豐富的軟硬體家族及 360 安全大腦的加持下, 360 視覺科技在過去一年多裡,已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落地了 50 多個應用場景,有超過 800 多個成功案例。
針對不同的領域,360 視覺既有自己的應用邏輯,又因景制宜地打造定製化解決方案。
在智慧社區領域,360 視覺用一套智能化方案聯接住戶、警務、社區、物業四方。
在智慧園區領域,把好三道門:園區大門、樓宇大門和企業大門;管好四類人:員工、訪客、陌生人和重點人員,成為該領域的亮點方案。
在智慧樓宇領域,針對物業方、企業方和訪客精心打造超級人性化的系統方案;在機場安防領域則著重在出發/到達區域、安檢環節、內部工作區域、離港環節幾大重要節點上發力。
360 視覺的足跡還遍布智慧校園、智慧辦事大廳、智慧酒店等等。在這一個個鮮活成功的案例中,360 視覺始終堅持「AI+安全」的理念,將智能化、安全化融入每一個應用案例的細節中。
大愛無疆 安全賦能
穩住疾馳的 AI 列車,建立行業的安全標準非一家之力能及,360 明白,唯有行業上下遊勁往一處使才能將人臉識別拉回正軌。
雖然手握安全超能力的魔法盒,但 360 並不恃才自傲,而是主動承擔起人臉安全領域的主導角色,用心構建縱橫雙翼式全新人工智慧行業生態聯盟,將安全能力賦能全行業。
首先,360 視覺期望打通行業壁壘,讓智能識別終端與第三方門禁系統廠商、各類閘機廠商、餐飲消費終端廠商、印表機廠商、保險柜廠商等採用 ODM 或集成方式,形成多行業專屬人臉識別智能終端。
其次,貫通應用及平臺,360 視覺人臉識別雲平臺與第三方考勤系統、宿管系統、 會議系統、餐飲系統、綜治系統、各行業人員管理系統及各行業應用系統等實現接口無縫對接。
360 安全大腦會對這些新類型的智能終端和行業應用整體方案進行安全賦能,將行業生態聯盟全部納入 360 安全大腦的防護之下,促進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作為一個擁有大愛情懷的安全公司,360 始終把擔起社會安全責任,提高行業及用戶的安全意識作為己任。
在今年第四季度,360 視覺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人臉識別「安全季」安全大檢測公益活動,此活動面向所有正在為選購人臉識別設備發愁或者對正在使用的人臉產品安全性擔憂的用戶。
據 360 負責本次活動的人員介紹,本次活動單次安全檢測項目近百項,成本數萬元,但 360 本次以全部免費的形式來回饋用戶。檢測完成後由 360 人工智慧研究院出具安全檢測報告,此檢測報告的權威性在業內是 NO.1 的存在。
360 心懷大愛,將 15 年精心打磨的安全能力全面賦能到各個行業各個層面上, 讓國家監管部門、讓用戶、讓市場看到人臉識別具備安全可行之道,直面安全問題並解決,而不是讓人臉識別在「用戶譴責數據洩露、廠商閉眼強調便宜或技術」 的困局打轉中。
360 身體力行地以安全能力和行業責任推動 AI 在安全的軌道上前行。
「做業界最安全的人臉識別,2-3 年內做到人臉識別通行市場第一。」
對於 360 視覺的未來目標,邱召強顯現出 360 不小的野心。
360 視覺具備難能可貴的初心和實力,在這之下,似乎看見千萬個 360 的智能識別產品在默默守護城市的點滴安全,也在無形的 AI 世界中閃閃發光。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