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許多令人神往的傳說故事,也有許多名字相同的英雄人物,這就很容易讓人犯張冠李戴的錯誤,比如嫦娥與后羿,都有兩個,很多人就分不清。
01上古有兩個羿
第一個羿生在堯帝時代,堯是五帝之一,羿是堯的射師,善射,力大無窮,當時人們叫他大羿,並不叫后羿。
第二個羿生在大禹建立的夏朝第三任國君太康時期,這個羿,也十分善射,他是已經臣服於夏朝的有窮國國君。他趁著太康外出狩獵之機,謀權篡位,將太康放逐,但後來因為他與太康一樣荒淫無道,被他的屬下殺死奪了王位。
那麼,我們所熟知的后羿到底是哪個羿呢?換句話說,我們所喜歡的那個射日英雄到底是哪個呢?
從《山海經》的記載來看,應該是前者,也就是五帝之一的堯帝時代。《山海經》
云:
「堯時十日並出,堯使羿射十日,落沃焦」。
這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意思是說,堯做王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堯命令他的射師羿射落了九個。很明顯,說明了我們所知道的射日英雄是堯帝時代的人。
還有一本書,說得更具體,就是《淮南子·本經訓》將大羿射日的故事做了總結: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淮南子(本經訓)》
所以,我們所熟悉的射日英雄是前者,而不是後者;是堯的射師,而不是禹的方國首領。後面的這個羿,行為上有過多令人不齒的地方,比如他以下犯上,篡權奪位,之後又不理政事,荒淫無道。這些行為,不值得人們尊敬。人們不可能把他當成英雄。
02上古又有兩個嫦娥
一個嫦娥是我們所熟知的月中仙子嫦娥,名字一直叫嫦娥,沒有更改過。但又有一個名叫嫦儀的女人,這個嫦儀又叫嫦羲,在古代,羲字與娥字是同一個字,也就是說嫦儀也就是嫦娥。用等式表示就是:嫦儀=嫦羲=嫦娥。
這樣,就有兩個嫦娥了。那麼,這裡面哪個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呢?是嫦娥,還是嫦儀?
還是看看《山海經》吧。《山海經》說,常儀與當時的天帝帝俊生了十二個月亮,她是帝俊的第四個妃子。而嫦娥則是帝俊的女兒。也就是說,一個是女兒,一個是媽,兩個人名字一樣。怪不怪?
還有一個佐證,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發生在帝俊的兒子帝堯之時,那時候帝俊已亡,常儀作為帝俊的妃子已死,所以常儀這個女人比嫦娥在年紀上應該大很多。
03兩個后羿與兩個嫦娥弄清楚了,再來配對就很容易了
堯帝的射師大羿與帝俊的女兒嫦娥是一對,這是顯然的。邏輯也很清楚:堯帝讓羿射日,羿完成了任務,為民除害立了大功,於是英雄配美女,帝俊把女兒嫦娥嫁給了羿。
可惜,後來嫦娥為了長生不老,偷吃靈藥飛升月亮成為廣寒仙子,與她的羿永生不能相見了。
至於後面的那個羿,他的老婆名叫純狐,與嫦娥沒有半毛錢關係,說起來,這又是一個傷心的故事:
據說,這個純狐本來是后羿最為信任的屬下兼徒弟寒浞送給他的,后羿後來腐化了,將朝政全盤交給寒浞管理。寒浞一看主子如此不爭氣,心裡就有了想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開始著手謀劃篡位。他找到純狐,說服純狐與他合作,兩人遂發展為情人關係。有一次,兩人正幽會,后羿回來了,眼前情景令他大怒,衝上去要弄死寒浞,可是后羿喝醉了酒,實力大減,在爭鬥中反而被寒浞殺死在床上。就這樣結束了他並不光彩的一生。後人在寫歷史的時候,因為后羿做過夏朝的王,於是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個「後」字,成了「后羿」。在夏朝,「後」就是「王」的意思。
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把英雄大羿和渣男后羿搞混淆了,而且不是一個兩個人混淆了,是絕大多數人都混淆了。這樣一來,我們就把嫦娥錯配給了那個渣男后羿了。
總結一下,得出四句話:
帝俊之女叫嫦娥,
嫁與射師名大羿;
有窮國主稱后羿,
娶妻純狐莫混淆。
參考書目:《山海經》;《淮南子(本經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