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狼王夢、斑羚飛渡、最後一頭大象等描寫動物的名篇,這些都是沈老師描寫的一般動物,恐龍可不是一般動物,描寫這些已經滅絕的龐然大物需要用文字構造一個「架空的世界」。
恐龍是生命演化史上極為精彩的一章,這些曾經統治地球的霸主在白堊紀末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謎團,至今無人能解。
所謂飛龍上天,魚龍下海。這些遠古的恐龍們演化出各式不同的形貌來適應環境,有些身披鎧甲、有些頭頂犄角、有些碩大無朋、更有些兇狠無比。沈石溪的「恐龍紀元」就是將現今恐龍專家的科研之果投進文學大熔爐裡鍛造出來的,以科學為骨架,以情感為血肉,數十種恐龍在「恐龍紀元」系列小說中共同演繹了一段段充滿腥風血雨的史前故事。這裡既有激烈的掠食者與獵物之間的抗爭,也有讓人潸然淚下的同伴友情以及對史前世界真實物種及叢林法則的科學還原。
我們再說回恐龍,熱衷於對神秘之物的研究是人類的天性,所以世界上的大部分孩子都經歷過一個「恐龍階段」,男孩子的童年無外乎是奧特曼和恐龍,他們幾乎能認出絕大部分恐龍的模樣,他們有很多的恐龍玩具,他們對恐龍有崇拜和好奇,孩子喜歡恐龍、閱讀恐龍小說可以激發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提出「為什麼恐龍滅絕了?」,在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神中,你還能敷衍的回答「因為挑食」嗎?
「我是個孩子,我有權玩耍、創造、想像,也有權做鬼臉、翻跟頭。」孩子喜歡恐龍、喜歡大自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需要家長去引導他們如何去感受、理解恐龍世界的演化,帶著問題和思考去了解恐龍世界,關注自然科學的發展。恐龍身上謎團很多,除了恐龍滅絕是個難以解開的謎之外,還有許許多多令讀者興趣盎然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點。如何教育家裡的小恐龍迷?就是給他一套沈石溪恐龍紀元呀!
這既是一部沈石溪動物小說,也是一部沈石溪成長小說。
拿《三角龍的絕地反擊》舉例:
三角龍生活在白堊世末期,和許多大型殘暴的肉食性恐龍是鄰居,這其中就包括它們的宿敵——霸王龍。一個是鐵齒銅牙的食肉暴君,一個是尖角巨盾的素食勇士;霸王龍張著血盆大口攻擊技能點滿,而三角龍用巨大的骨質頭盾拼命加強自身的防禦,這種對立關係就好像武俠小說裡霸王龍使出一招霸王衝擊波,三角龍則用頭盾構成一個金鐘罩鐵布衫。當然嘍,戲說不是胡說,因為研究發現許多出土的三角龍的骨骼化石上都有霸王龍的牙齒咬痕,而一些霸王龍的骸骨上也有疑似角龍留下的傷痕,這或許就是它們「相愛相殺」最好的證據。
總的來說,其實像三角龍這樣的食草恐龍是霸王龍最主要的食物,但是為了改變被肉食恐龍視為「肉罐頭」的宿命,這些吃素的傢伙居然演化成如此奇怪的長相,要知道在強敵環伺的恐龍世界,每一次遭遇可能都是命運的終點,這也使得三角龍區別於別的「草包恐龍」,它是可以戰鬥的。
這本書就像一部一路生死逃殺的公路電影一樣,三角龍在於霸王龍搏殺中用巨大的代價換來了絕地反擊時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