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撰文:田振華 宕渠田氏27世
2020年農曆年即將結束,宕渠田氏文化研究工作將本年研究成果,作為家族年終獻禮,現公之於族人。
本研究論文涉及內容很多,結合了過往發現的所有歷史資料和證據,做出的綜合論證。
按照計劃,三年目標,今年是第一年已經過去,還有兩年,還要繼續深入尋找相關史料進行研究。遵循宕渠田氏文化研究會田侯繼紅宗長的意見,窮盡能發現的一切資料,再做定論。
今年計劃公布的家族根繫結構概況,因為還存在一些不清楚的地方,一些歷史古蹟,已和知情人預約,還沒時間去現場考察,因此在未確定的情況下,存在爭議的根系掛鈎公布出來也是不適合的。
關於宕渠田氏統一出譜(修訂本)的問題,既定目標一定會堅持下去。經費仍然會用於修譜研究調研考察印刷工作。現在小支系、小範圍收集的資料,和宕渠大族研究會跨區縣、省際搜尋到的相關歷史史料,存在一些矛盾,需要把這些理順,錯誤的要更正,要讓族人心裡接受,這需要一個過程。
遵循宕渠田氏家族事業奠基人田發太、田利遠、田道榮宗長的建族思想,我們家族修譜、文化研究傳承,要打破一個小支系圈子,多支系認親聯宗,融入大族,支系之間交流互動,才有更大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也才能對後世子孫產生深遠的影響。
宕渠田氏文化研究員 田振華
田煥生平新證佐以祖源新考
清澗縣誌順治版,道光鍾章元修訂本述清澗明代縣令74人,第一任縣令、與田煥同一時期共事的清澗縣令是鄒宗彝。該志書名宦祠欄,歷代清澗縣令供奉神位,這中間沒有田煥神位。田煥名字出現兩次:一次說建文二年,田煥委任為清澗縣教諭,任中在縣南種將臺主持修建文昌宮;二次說田煥是明朝清澗縣第一任教諭,並註明田煥是四川眉州舉人。傳有田煥《會文昌宮》詩,就是文昌宮落成之際為志記所作。
文曜種將臺,祭儀襯時隆。
垂光儼宮宇,翔雲上九重。
清流存翰跡,懋德敦人風。
庶政劬摛藻,毓家善向榮。
這幾則資料的發現,告訴我們兩點:
其一,田煥,不是清澗縣令,是清澗縣教諭;
其二,田煥祖源,四川眉州人。
第一點,推翻了我們家族幾百年來世世代代相傳相信了的祖上「署理清澗」的家族歷史。
第二點,推翻了我們祖先來自雁門、直接來自麻黃的說法。田煥祖源是眉州,對我們的祖源世系的重新審認,這是革命性的。
其實,田煥是否清澗縣令,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任職清澗,史有其事,一定意義上,證明了我們有這麼一個先祖,沒有認錯,沒有亂認。
那麼,為什麼在我們的老族譜、祠堂、先人墓文,甚至據說當地三匯方志記載,田煥都是清澗縣令呢?
可以猜一下。
一、有可能是後人口口相傳的過程中,被添油加醋了?
二、有可能是後人陰榮祖先,抬高門第,故意給家族戴高帽子?
三、三人成虎。這個故事,歷經幾百年後,它就成了真的了。族譜、祠堂、先人墓文,現在看到的,都是田煥祖幾百年後的子孫所為,這些人在修譜、建祠、立墓時,他們自己都不會懷疑這個事情。若非親眼看到官方《清澗縣誌》明載,我們也不會懷疑這個事情!
四、三匯方志,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這些方志在編輯過程中,根本沒有官方歷代典籍史料為依據,特別是「先賢篇」之類的民間人物傳記,多是民間收集,口述整理的。以訛傳訛的情況很普遍。
如果選擇誰更可信,我還是選擇清澗縣誌的記載。
因為:
其一、官方歷史中,這些不需要虛飾的客觀性史實,沒有不據實記錄的理由,是可信的;
其二、歷代縣州方志,都有專人(典史)為之,斷代和大面積錯漏,可能性不大;
其三、比如清順治版清澗縣誌,他一定是在大量的前代方志的基礎上,修訂,充實完善而成的。
現在於我們,最大的困難是祖源的重新考證和確立。
過去,我們的譜書,都說我們是雁門系,來源於麻黃(或貴州)。田煥,眉州人,這一史實屬實,因此,我們祖源來源於關中(或藍田、京兆)系、來源於洪雅田錫直系或旁系,就是成立的。
關於關中田氏及其洪雅田氏——
楚漢戰爭以後,漢有天下。劉邦為削弱各地豪族力量,強行將他們從原籍遷移分散,為便於看管,大多集於關中。其中,遷至關中最多的就是齊國田氏。至漢景、武帝時,關中田氏形成京兆郡一大旺族。齊王田榮子田廣之後田蚡、田千秋先後為相。
唐朝末年,為避黃巢之亂,京兆(西安)田姓一支遷到嘉州(今樂山,古屬眉州)洪雅中保鄉定居。這支洪雅田姓始遷祖為田開。
從唐晚期到宋初100年間,傳四五代:田開—田易直(易直,合成一個字)—田誠—田懿—田錫兄弟。
田懿任陵州司馬,累官尚書郞中,生三子:田筠(繼雲)、田錫(繼仲)、田繼英。
田繼雲生子田昌裔。田繼英生子田嗣宗。
田錫(公元940--1004年),所有史載,祖籍京兆(其先祖就是京兆來的)。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宋太宗親策殿試,以第二名進士榜眼及第,為宋代文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是革陳推新,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文學家,著有《鹹平集》50卷,現已佚。清代紀曉嵐將明人安磐所集田錫奏議和詩文合為30卷錄入《四庫全書》。田錫自入仕途,歷任監承、通判、兵部員外郎、工部員外郎、戶部郎中、右諫議大夫、史館修撰等職,死後被宋真宗追贈為工部侍郎、兵部尚書。為官作風正派,敢於直諫,田錫的「諫」名為後世稱道。宋真宗說:「田錫,直臣也!」範仲淹為田錫親撰《墓志銘》曰:「 嗚呼田公,天下之正人也。」司馬光說:「公稽古以鑑今,私心仰慕,想見其為人。」蘇軾評價田錫曰:「嗚呼田公,古之遺直也」
紀曉嵐在鹹平集提要中說:「範仲淹作墓志銘,司馬光作神道碑,而蘇軾序其奏議亦比之賈誼。為之操筆者皆天下偉人,則錫之生平可知也。」
田錫死後葬於江蘇泗洲臨淮縣。
《贈兵部尚書田公墓志銘》(範仲淹著):「父懿,因公之貴,累贈尚書左司郎中。」《附先君贈工部郎中墓碣》(田錫著):「錫兄弟三人,兄繼雲;錫名繼仲,後改曰錫;弟繼英。」「錫弟兄相次雲亡,兄亡於鄭,弟終於蜀。」
就是說,田繼雲宦於河南,死於河南。田繼英生在四川,死在四川。
田錫遊官之前,近30年生活在嘉州(今樂山)洪雅。其先代到他本人,在洪雅歷經7、80餘年。因此,洪雅田氏應為田錫直系或旁系後人。
宕渠田氏譜敘先祖田銓,譜說來於麻黃,也有譜說來於貴州。其實都只是譜說,並沒有充分可信的證據。這些譜,最早成書於清乾隆和鹹豐時期,而且都是民國時期的後人抄本。他們那個時代,和我們今天比較,掌握的證據材料,並不會多多少。所以,可信度不會太高,但我們又沒有理由不相信。
田銓生活的年代和田錫相差近150年以上,田錫曾孫田衍(約生於1020年左右),歷任河南沈丘縣知事、南荊巴東知州。田銓(約生於1150年左右),推算是田衍六世直旁系孫,是洪雅田氏一分子。也就是說,田銓,祖籍嘉州(眉州)。
田煥,眉州舉人。落籍渠縣三匯,但其先祖是嘉州(眉山)人。關於祖籍,古代先人比我們今天更認真、更嚴謹。
那麼,田煥,是怎麼落籍渠縣的?
田銓六世孫田茂才祖(生於1270年左右)作為田煥曾祖,1310年留籍三匯,到田煥(大約1350年左右出生),已在三匯傳衍了三代。田煥就是地地道道的渠縣人,但是,飽學鴻儒田煥,奉祖先之籍,稱「眉州人」,這是認真而嚴謹的。
所以,清澗縣誌明載的田煥組織檔案祖籍眉州,這是正確的,這個籍貫被記錄在案,也一定是被田煥本人認可了的。
由此可以推測:我們宕渠田氏這一系,祖源來源於關中(或藍田、京兆)、來源於洪雅田錫直系或旁系。
這個考證被確認,祖源世系就能確定。齊田到關中眉州到三匯,這一根線就能聯通。甚至每一代代表祖名諱都可以標明。
田振華對達川雙廟手稿簡譜的研究論證,與三匯系田氏史實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