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9年前,張學良「兵諫」張作霖,結果孫傳芳告密計劃流產

2020-12-17 鬼龍看歷史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逼迫他抗日。此時的蔣介石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張學良則是西北「剿匪」總司令部副司令代總司令之職,節制陝、甘、寧、青四省軍政事宜,一時風光無限。

張學良是抱著先「剿共」後抗日的目的來西安,起初他對東北軍將士們說:「為了抗日,為了集中力量抗日,為了免除抗日戰爭進行中的後顧之憂,為了保證能夠取得這一戰爭的最後勝利,希望我全體官兵,同心同德,奮勇直前,完成『剿共』之重任,建樹統一功勳,然後揮師北上抗日,收復東北,返回老家去!」

張學良「剿共」很不順利,尤其對紅軍了解深入,越發覺得這是自殺行為。張學良後來反省時就說:「當是時也,共產黨之停止內戰,共同抗日,高唱入雲,實攻我心。不只對良個人,並已動搖大部分東北將士,至少深入少壯者之心。當進剿再見不能成功,良覺一己主張,自問失敗,徵詢眾人意見,遂有聯絡共產黨同楊虎城合作,停止剿匪,保存實力,共同抗日種種獻策。」

鮮為人知的是,「西安事變」9年前張學良也曾策划過一起「兵諫」,這次對象是老爹張作霖。1927年春,由於北伐軍勢如破竹,軍閥孫傳芳、吳佩孚被打得大敗,他們選擇投靠張作霖。

張作霖決定讓張學良率領奉軍三、四方面軍的精銳去河南阻擊北伐軍。張學良深知奉軍根本不是北伐軍的對手,他認為這場仗不能再繼續打下去了。張學良向來主張「息內爭、御外侮」,他認為這樣繼續打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內心渴望南北妥協,於是派葛光庭秘密南下跟北伐軍將領密談。

葛光庭遲遲沒有回應,張學良一次次勸說張作霖休戰,結果都遭到駁斥。張學良認為自己機會可能不多,必須儘快行動起來。張學良召集奉軍炮兵司令鄒作華等心腹在河南新鄉開會,會上張學良直接說:

「大家都領教了北伐軍的厲害,繼續打下去對大家都沒有好處對我們沒有好處。我是反對內戰的,老帥想武力統一中國,做大總統,我看是白日做夢。這都是楊宇霆這個狗頭軍師出的餿主意。」

眾將領被張學良一番說辭所打動,決定聽從他的安排。據當時畿警備區的高仁紱回憶,張學良準備發動「兵諫」,如果張作霖不聽從張學良的建議,高仁紱立即率領部下包圍張作霖在北京起居地的順承王府,切斷張作霖跟外界的一切聯繫,但是不能傷及張作霖的性命。

高仁紱當時沒有參加會議,張學良派鄒作華傳達這個指示,誰知他一口拒絕了。高仁紱在鄒作華一再勸說下,只是向張學良表示願意對北京「兵諫」負責。與此同時,北京城奉軍的主要負責人都接到張學良的命令,大家表示會聽從高仁紱的意見。

當年10月,高仁紱突然接到張學良命令計劃停止,張學良的這次「兵諫」就這樣流產了。這次「兵諫」失敗原因是孫傳芳臨時變卦,是他向張作霖偷偷告密。

相關焦點

  • 十二月主題黨課——《西安事變》
    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是民國初年有名的大軍閥,以武勇於亂世之秋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北大軍閥。日本人炸死張作霖後,少帥統領東北。為保存實力、避免被日軍挑起事端而被當時稱為「不抵抗將軍」率東北軍撤離東北,「九·一八」之後同楊虎城將軍「兵諫」,被蔣關了大半生,2001年以101高壽去世於夏威夷檀香山。張學良為「民國四公子」之一,西安事變發生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東北軍領袖。
  • 西安事變主角張學良的一生
    1931年,張學良為了討伐石友三又再度徵調部分東北軍精銳入關,導致了東三省兵力的進一步空虛。這些都給圖謀東北已久的日本帝國主義以可乘之機。正好是張學良入關的一年之後的9月18日,日本少壯軍人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 1936年張學良楊虎城西安兵諫始末
    蔣介石提出兩個方案,逼迫張學良、楊虎城選擇:一、服從「剿共」命令,將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全部開赴陝甘前線進攻陝北紅軍,中央軍在後面接應督戰;二、如果不願「剿共」,就將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分別調往福建、安徽,把陝甘兩省讓給中央軍去「剿共」。當張、楊獲悉《大公報》將發表蔣介石剝奪他們兵權的密囑,巨大的壓力使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付諸實現,兵諫的計劃開始緊張的籌劃。
  • 張作霖、張學良、宋子文民國首富知多少
    時任民國海陸空副司令的張作霖原來,維持張作霖父子的風系軍隊龐大開始的不是政府稅收,而是老張家的個人財富,其他的軍閥如吳佩孚,孫傳芳等無不是靠著設立苛捐雜稅來養軍隊的。少帥中張作霖,李雪健老師扮演可惜的是張作霖的錢來的容易丟的也快,九一八事變以後,張家父子的絕大部分財產絕大部分落到了日本人的手中,據說光金銀一項,日本就清點了2.5億元。
  • 發動西安事變是張學良一生的豐功碑
    中原大戰期間,交戰雙方打得難解難分,都在積極拉攏張學良的支持。不過,奉系卻以「調停者」的身份自居並長期保持中立,密切關注戰爭的發展態勢。到了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終於有了傾向性的意見,公開通電呼籲各方「即日罷兵,靜候國民政府措置」。與此同時,東北軍第1軍和第2軍已經做好了入關作戰的準備,張學良在瀋陽就任了「陸海空副總司令」之職,名義上成為「蔣總司令」的副手。
  • 揭秘:西安事變的「主謀」並非張學良,而是另有其人?
    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臨潼幾聲槍響,時任西北「剿總」副司令的張學良和17路軍的總指揮楊虎城,用「兵諫」的方式扣留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若問這場由張、楊聯合發動的「西安事變」中誰是主導者,名氣更大的張學良一直承擔「犯上作亂」的主要責任。
  • 84年,重溫西安事變!
    王志屏老人,西安事變時任楊虎城的衛士,他的回憶首次披露了西安事變中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 「蔣拍起了桌子說,讓我籤字,除非把我槍斃了!接著張學良說到了東北失陷,熱河棄守,就是蔣指示的結果。蔣介石還擊說:我讓你棄守你就棄守了?張學良聞言很惱怒地說,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當時棄守就是服從你的命令造成的。
  • 西安事變前夜,誰激怒了張學良:「從今天起,我要做獅子了」
    至於張作霖後來殺害李大釗等人,「是因為發覺共產黨策動郭松齡起義,又經過各帝國主義使團的唆使,才下毒手」。而張學良呢,「則認為共產黨人士有才幹,可以爭取為他所用」,且其中「有研究學者與計劃暴動者之別」,所以後來他為蔣介石所逼迫而殺了潘東周、董道泉(東北軍團長,並非共產黨員,只是與紅軍有合作,接受中共地下黨領導,在解除胡宗南圍攻紅二方面軍時起了很大作用)之後,對二人遺屬又加以撫恤。
  • 除了張學良,張作霖還有七個兒子,裡面還有個是解放軍開國少將
    長子張學良張學良在人民腦海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事件為西安事變,當時的張學良為豫鄂皖三省剿總副司令。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但是當時的國民政府一再妥協,所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王明當時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
  •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被軟禁後,哪位國軍將領發動兵諫也被軟禁?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強逼蔣介石摒除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聯合國內各抗日武裝共同禦敵,逼於無奈,蔣介石只好同意,再創聯盟,共同抗日,但是對於楊虎城和張學良二人,蔣介石始終放不下心來,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剛抵達南京就被軟禁。
  • 西安事變後,被軟禁的張學良一個月花銷尚能武裝一個團
    眾所周知,張學良是近代民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日,為同時他還是一位錦衣玉食的花花公子,無論是哪個版本的京城四大公子裡,張學良永遠都是最有權勢的那一個!張學良自己在回憶訪談錄中也說過,他小的時候在奉天的大帥府中光是在後廚幫忙做活的傭人就有70多個人!
  • 張學良:孫傳芳打敗了我爸,最後卻被我嚇去當和尚
    不過孫傳芳沒有料到北伐軍的攻勢如此之猛,吳佩孚在武漢、武昌等地被接連擊敗,最後只能退到河南境內。北伐軍在1926年9月初打到了江西境內,孫傳芳一下子慌了神,連忙派兵去迎戰,並且親自動身去九江督軍。無路可走的孫傳芳只好去找自己的老仇人張作霖,兩人在去年還打的不可開交。不過到底是梟雄,面子這東西也是可有可無的,孫傳芳立馬找人去請求張作霖的原諒。這邊張作霖估摸著國民革命軍要是徹底擊敗了孫傳芳,自己的日子也不會好過,所以當即表示既往不咎,願意和孫傳芳一起去對抗國民革命軍。
  •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的西北軍,走向了什麼結局?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東北軍捉拿了蔣介石,西北軍則對他身邊的人下了手,扣留了眾多黨政軍要員,這就是震驚世界的西安事變。張學良和楊虎城此舉並非一定要推翻蔣介石取而代之,而是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 4點原因告訴你,西安事變後,東北軍為什麼不救張學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要求老蔣聯合抗日。西安事變最終在各方調停下和平解決,1936年12月,張學良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從此被蔣介石軟禁。一,民族大義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後,東北軍如王以哲、于學忠等部分高級將領深明大義,不願意與南京政府直接對立,從而打起內戰。因為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正是為了促成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
  • 「最佳」好女人,張學良最後的溫柔鄉!
    本以為一輩子就會這樣快快樂樂的過去,但是上天好像給張學良開了個玩笑。從父親張作霖被炸死開始,經歷東北易幟、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後張學良的人生一下就結束了。張學良晚年自嘲時就說過「我的人生只有21歲到36歲」,而有這麼一位女子,無論張學良大起大落都始終陪伴著他,照顧他,做他最後的溫柔鄉!那麼這一位女子是誰,和張學良之間發生過什麼事情?
  • 西安事變前,老蔣曾想讓蔣鼎文取代張學良,衛立煌取代楊虎城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了全民族統一抗日的局面,改變了近代中國的歷史。近些年,在一些別有用心的「公知」的歪曲下,張揚二人不再是民族英雄,而是成了「千古罪人」。
  • 84年了,你還記得那年的西安事變嗎?
    1936年12月12日,時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的東北軍領袖張學良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七路總指揮的西北軍領袖楊虎城在中國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亦稱雙十二事變。1935年,中共發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張、楊力勸蔣介石聯共抗日,蔣加以拒絕。兩位愛國將領遂毅然決定實行兵諫。事變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此人曾對老蔣說:你敢動他,我就弄你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由於老蔣怕有人營救他,所以能見到張學良的人非常少,甚至很少有人知道他被囚禁的地方。不過有一次為了穩住東北軍的一些將領。蔣介石曾允許六位東北軍將領見張學良。這六人之中,就有一位叫霍守義的將領。
  • 12.12西安事變84年紀念日| 緬懷先烈 一路前行!
    西安事變直接起因:張學良主張的「攘外安內」政策,因與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相左而直接導致了事件的爆發。 西安事變根本起因:日本侵華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蔣介石國民政府的不作為思想。
  • 張學良被囚禁半個世紀,蔣介石花了多少錢?一年一個團的費用
    奉天事變,千古罪人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南滿鐵路,並栽贓嫁禍給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正當百姓認為東北軍會因此反擊之時,總司令張學良卻受蔣介石之令撤出東北,退入山海關內,這場戰爭經歷了5個多小時,日軍佔領了瀋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