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船清夢壓星河:小詩人的大作品,一直被人當唐詩看

2020-12-15 二月楊花

題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唐溫如

為什麼不是唐詩?

唐溫如的這首詩原題為《過洞庭》,又叫《題龍陽縣青草湖》,被選入《全唐詩》,很多人都以為作者是晚唐人,其實弄錯了。

唐溫如,名珙,是元末明初會稽(今紹興)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元代的賴良編過一本詩集,叫《大雅集》,裡面就選了唐溫如的這首詩。這是這首詩最早的出處。

賴良是浙江天台人,他的這本詩集,「所選皆元末吳越人隱而傳之不廣之作」,也就是與他同時代的江浙一帶一些名氣不大的詩人的詩作,一共三百首,這是向《詩經》看齊,名稱也來自《詩經》。

以此推斷,賴良所選,都是同時代的又是同鄉詩人的詩,這個應該可信度較高,不太會弄錯。

明末清初學者錢謙益所編《列朝詩集》甲前集也收了唐溫如的這首詩。這個甲前集中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明世之逸民」,所以我們斷定,唐溫如應該活到了明代。

那麼為什麼《全唐詩》會誤收這首《過洞庭》呢?這可能跟《全唐詩》的來源有關。《全唐詩》又名《御定全唐詩》,是康熙四十二年(1704)康熙皇帝授意江寧織造曹寅招集江浙兩省10位翰林所編撰的。

《全唐詩》所依據的底本主要有兩種,一是《唐音統籤》,一是《全唐詩(集)》。其中《全唐詩(集)》最早就是錢謙益編的,可能是《御定全唐詩》的編者一時粗心,誤把錢謙益《列朝詩集》中唐溫如的這首《過洞庭》選入了。

寫得真好!好在哪兒?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龍陽縣就是今天的湖南漢壽;青草湖也叫巴丘湖,北與洞庭湖相連,有沙洲相隔,漲水的時候,就與洞庭連成一片,所以二者經常並稱,如宋代詩人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就有「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之句。

這首詩所寫的,應該是詩人於一個秋天的夜晚在船上飲酒、泛舟湖上的經歷。

01

首句採用擬人的寫法。秋風蕭瑟,使人想到的是季節的輪轉、時光的流逝。進而感到,湖水也有了某種滄桑感。

次句用典,湘君即湘水之神,這句緊承上句而來,寫秋風中的湘君已是白髮飄飄。

水波無所謂老,神靈也不會頭白,這裡顯然是詩人主觀情感的投射。其實寫的就是,詩人於夜晚放舟湖上,秋風輕拂,水波湧起,不禁感慨光陰荏苒,人生易老。

但如果直白地寫,就沒什麼意思了,就缺少詩的味道。詩人通過想像,將這種感慨投射到某種意象上,變成一種暗示,讓讀詩的人經過品味、感受才能體會到。

這種婉曲、含蓄的寫法,正是詩的表達,學寫詩的人,都應該好好學一下這種思路和手法。

絕句的特點在於篇幅短小,只有四句,而它的精髓則在於在極小的篇幅之中展轉騰挪、收放開合。往往後兩句的轉折才是全詩的重心所在,也是全詩成功與否的關鍵。沒有轉折,那就是白開水,淡而無味;轉得不好,那就是弄巧成拙,畫虎類犬。只有巧妙而精彩的轉折,才能達到杯水興波、尺幅千裡的效果。

前兩句在寫法上很藝術,所表達的感受其實再平常不過,就是流水光陰的感慨和對秋風而傷感的情懷,並沒有脫出悲秋的窠臼。而詩人想要的,正是這種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效果。這樣,接下來的轉折才會形成鮮明的對比,顯得更有張力。

02

「醉後不知天在水」,如果說,前一聯是在清醒狀態下油然而生的悲秋之感,是一種並沒有太多新意的自然而然的情感反應的話,那麼從這一句起,就是詩人在飲酒之後產生的奇妙感受,原本平常的景物在醺醺然中呈現出一種如夢如幻的面貌。

這一句是轉折的開始,但還不是轉折的高潮,而是一種鋪墊。在朦朧的醉眼中,那璀璨星空似乎不是倒映在湖水中,倒像是在船底之下,或者說,詩人感到自己似乎是乘船飄蕩在星河之上。「不知」二字,並不是真正不知,而是詩人在飲酒之後產生的一種幻象。

喜歡喝酒的人都知道,酒喝到一定程度,人對外界的感受會發生某種變化,或者說變形,這種變形有點類似於幻覺。普通的人,會意識到這種變形的虛幻性,理性仍然佔據優勢,所以即使喝了酒,在他們眼中,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但在富有想像力的詩人那裡,這種感覺的變形恰如進入另一平行世界的「時空蟲洞」,他不是藉助理性使自己落到堅實的地面,而是趁勢進入另一個奇幻的世界。這時,在他的世界裡,已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了。

「滿船清夢壓星河」,這一句才是全詩的高潮,是點睛之筆、神來之筆。有了這一句,整首詩才瞬間發生了質變,成為不朽的名篇,而前面所有看似平淡的鋪墊也仿佛一下被一種耀眼的光輝照亮,變得熠熠生輝。

詩歌描寫的奧妙之一,有點類似於攝像。你不能把什麼都照進來,而要根據表現的需要有所選擇。把重要的東西放進來,讓它變得突出,把無關緊要的東西排除掉,或者讓它虛化。所以,描寫的要領首先在於選擇,而不是全面。

想想看,當時的場景有多少可以寫的東西。但詩人留下了些什麼呢?或者說,他排除了些什麼呢?

扁舟一葉、朦朧美夢、燦爛星河,這是詩人選擇的意象,其他的都在感知的世界中消失了,包括詩人的身體。想像一下這個場景,怎麼看都是一幅童話般的、帶有某種超現實意味的唯美畫卷。

「滿船清夢」,寫得太絕了!沉重的肉體消失了,或者說,有形的身體變得透明了,不見了,而本來無形的、看不見的美好夢境卻顯形了。它們大概像一些五彩的肥皂泡一樣,美麗而易碎,輕盈而靈動,滿船都是。

還有一個「壓」字用得也很絕!往下看,是飄渺的星河,而感受到的,卻仍然是小舟飄浮於水面的感覺。沉重的肉體消失了,但那只是從一雙詩的眼睛中消失了,身體的質感、重量感並沒有消失。這種夢幻和真實的感覺的交織,寫出一種奇妙的體驗。

唐溫如流傳下來的詩並不多,除了這一首,其他的並不怎麼出彩。這大概正應了一句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難以想像,詩人當時是一種怎樣的狀態,能激發出這樣的靈感。一輩子能寫出一首這樣的詩,夫復何求?

相關焦點

  • 「滿船清夢壓星河」被收進《全唐詩》,有人建議刪除,你贊成嗎?
    比如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一作《過洞庭》),其中一句「滿船清夢壓星河」如今成了文藝青年的標配,殊不知,這首詩是元末明初詩人唐珙所作,卻被收錄進了《全唐詩》:唐珙,字溫如,他的父親是南宋義士,曾經在元朝偷盜宋皇陵時,偷偷把南宋皇帝骸骨重新安葬,以免遭到褻瀆,唐珙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是一個頗有俠義氣質的南宋遺民,這一點從他流傳下來的詩中可知
  • 意境最美的一首詩:滿船清夢壓星河
    很久沒寫東西了,晚上等泡麵正好看到一句:」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查了查作者,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全唐詩》以為其晚唐人,生平無記載。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首詩的前兩句是「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秋風颯颯而起,廣袤無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層層白波,渺渺茫茫。傳說湘君聞帝舜死於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蕭瑟衰頹,他是悲傷的。
  •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是一首紀遊的七絕詩,詩題中說的青草湖,位於洞庭湖的東南部,南接湘水,北通洞庭,今泛指洞庭湖。那裡,正是詩人寫詩的地方。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在詩人眼裡,這洞庭湖並是不單純的湖。
  • 「滿船清夢壓星河」,詩人的清夢,到底指什麼?
    但詩人的感情藏得非常深,很難讀懂。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說明詩人也在期盼一件東西(或事或人),而且也沒有等到。大家看,前兩句的隱含含義是:詩人在期盼一件東西(或事或人),但沒有等到,所以心裡很愁苦,一/夜之間增加了很多白髮。那麼,詩人究竟在期盼什麼呢?
  •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表達出的情感並非是美好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初讀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也許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首唐詩,甚至有人會覺得這是李商隱的作品,畢竟這首詩極具李商隱作品風格: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且能疏密相間,讀來令人迴腸盪氣。實際上,這首詩的作者是唐珙。唐珙,字溫如。
  •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你懂它的情感嗎?
    感謝大家瀏覽小編的文章!最近流行一句詩「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天啊!這句詩真的好美啊!然而你真的確定它在講什麼嗎?其實「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所表達的感情是很悲傷的!不信?那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 「滿船清夢壓星河」:詩人醉酒後,寫出一首如夢似幻的詩
    詩人們在飲酒之後,往往想像力迸發,寫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篇名句。比如李白獨自飲酒後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蘇軾醉酒後發出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感慨,連女詞人李清照也嗜酒如命,她存世的詞作中,超過一半都與飲酒相關。元代詩人唐溫如是一個很陌生的名字,但是他的這首醉酒詩,虛實結合,給人夢幻般的感受,足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 精賞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 浣溪沙同題練筆 ‖ 人間有味是清歡,滿船清夢壓星河
    ◇周五主題:以「滿船清夢壓星河」為意◇出題:阿籬 浣溪沙 「滿船清夢壓星河」·陽關雪采石磯從一艇秋。湛涼星子覆江流。金陵酒是釣詩鉤。清夢長因風物換,雲河每看古槎浮。半生都為此時俢。 浣溪沙 以「滿船清夢壓星河」 為意風二中移棹孤篷駐碧波,天垂大幕夜娑婆。繁星照影鏡初磨。澹澹風痕搖北鬥,悠悠心緒轉南柯。
  • 讓人叫絕的星辰詩:手可摘星辰,滿船清夢壓星河,句句巧妙輕靈
    從古至今,喜歡以星入詩的人也很多,詩人們用他們的滿腔才思,繪出了許多獨致的星辰詩。下面講講我心中的星辰詩之最。最浪漫: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句詩所表現出來的縹緲輕靈的意境真是絕了,每一字都能讓人細細品味。
  • 世間最美的遇見: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溫文爾雅,如是君子,便是唐溫如其人也。一、緣起一言,君於星河中醉臥「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一縷略帶醉意卻清晰地聲音從前方湖面上悠悠蕩來,我尋聲探跡,向前方追索而去。難以想像,一個思維沒有翅膀,意識沒有力量,靈魂不夠潔淨的人,會寫出那樣的詩句——「醉後不知天在水,滿床清夢壓星河」。還有那豪氣,它似一把風刀,雕刻著軀體的線條,似一副鎧甲,裝點著志士的風度。漫步在歷史的風津渡口,不至於混入到文弱書生一流。
  •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盤點那些冷門卻驚豔的詩詞
    流傳頗廣的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闋,也被稱為「紅豔詩人,不過也有人認為此為歐陽修所寫。提到宋朝女文人,當然不能少了小編的女神李清照啦~不過我們上學時便讀了很多她的詩詞,這裡就整理一篇稍微冷門些的吧!
  • 《全唐詩》裡誤收錄的一首詩,作者是元朝詩人,由於太好了被收錄
    整首詩也是寫得很唯美,通篇只是那麼信手拈為,但是美得猶如一幅畫,讀來也是朗朗上口,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古人在編撰一部作品時,同樣會查閱很多的資料,不過唐溫如由於實在是沒有多少資料,這也就使得人們一直以為他是唐朝詩人。只不過後來人們通過一些文獻才知道,原來唐溫如是元朝詩人。而且一輩子只有這一首詩流傳於世,雖然只有這麼一首詩,但是也足以令人驚豔,成為了元朝最著名的詩人之一。
  • 《全唐詩》誤收的妙詩,讓元代小詩人一詩成名,最後7字風靡網絡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唐代是詩歌的黃金時代,期間出現了眾多名垂文史的大詩人,自唐代之後詩歌便進入了下坡路,後世再難出現在詩歌領域媲美李白、杜甫這樣的詩人。這確實也是不爭的事實。
  • 滿船清夢壓星河:一首非常時髦的小詩
    人到閒處,你我他。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曇花雖然弾指芳華,轟轟烈烈,但也是剎那美麗,瞬間永恆!人呢,以百年記,也不過是三萬六千五百多天,在歷史長河中,能有雪爪鴻妮,實是不易。有一付對聯說得有意思:若不撇住終有苦,各能捺住即成名。橫批:撇捺人生。
  • 他是元代詩人,卻因為一首詩寫得太好,一度被誤以為是唐人
    如《全唐詩》卷七百七十二,收錄的一首詩《題龍陽縣青草湖》,後經中山大學陳永正教授考證,便發現它不是唐詩,而是一首元詩。至於作者唐珙,也不是《全唐詩》中所說的晚唐人,而是元末明初詩人。那麼唐珙為什麼會被誤以為是唐人呢?除了當初參考文獻的錯亂外,便主要因為這首詩寫得太好,即具有唐詩的品格特徵。
  • 「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是啥意思?很多人都誤解了
    《唐詩宋詞》是我國歷史上的兩大瑰寶,詩詞歌賦的興起也讓我國多了幾分文化底蘊,而古人的審美也很高雅,讓後世難以超越,不過現代也有人根據《古詩詞》寫出一些唯美的句子,在網上一度風靡一時,如《我和春風都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等。
  • 元代最光彩奪目的一首詩,清新奇麗,曾經誤被收入全唐詩
    但就在這個詩詞逐漸沒落的時期,卻仍然有文人能寫出驚世之作,詩人唐珙就是其中一位。唐珙,字溫如,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的父親唐珏是一位詞人,同時也是一位義士,曾經在元朝僧人盜掘南宋皇陵之時,偷偷保護好皇陵遺骨並重新安葬,使得免受元僧的褻瀆。
  • 詩人酒醉醒後,見月光花影錯落,寫下一首小詩意境唯美無比
    題目中的襲美是詩人皮日休的表字。 江湖中的不系之舟,一直以來被視為自由的象徵,泛舟太湖的陸龜蒙,定然是無牽無掛的,正是因為有這種心態,所以他才能行到水窮,坐看雲起,想醉的時候就醉一場。
  • 「我與春風皆過客,你攜秋水攬星河」,啥意思?不能從表面上理解
    中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中,曾誕生過許許多多特有的文化,而唐詩便是我國獨有的一種詩歌風格,一般來說很難通過翻譯讓外國人領略到唐詩的美,因為唐詩講究對偶和押韻,其中還有一些獨到的生僻字,更是難以翻譯其神韻。不僅如此,甚至很多詩詞,作為後人的我們也費勁一番功夫才能真正的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