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中超還是土豪聯賽的時候,中超已經在悄然地發生了變化。拼大牌外援的時代悄然過去,現在各路豪門的競爭開始進入了新的階段,那就是拼年輕球員,拼青訓。因為近十年外援熱潮產生了不少問題,瘋狂的引援不僅增加了俱樂部運營成本,而且大大影響了本土球員的成長和發展。因為我們引進的外援太強了,所以各支球隊的戰術漸漸地變成本土球員把球傳給外援,本土球員幾乎完全被邊緣化。尤其是關鍵位置本土球員基本沒機會,所以造成了他們成長緩慢,能力不足,國字號的成績也在不斷下降。可以說這也是造成中國足球出現人才斷檔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這幾年我們的足球管理者也是在不斷地出臺讓年輕球員上場的措施,比如U23上場新政,限制引進大牌外援,以及限制新籤外援年薪等等。為的就是多給本土球員和年輕球員機會,讓他們能夠儘快成長,扛起中國足球的責任。而在這樣的引導之下,俱樂部們也開始調整了自己的方向,逐步走向年輕化。
而這次帶頭的依然是開啟中超金元模式的廣州恆大隊。他們在2018賽季開始就釋放出自己儲備的老國腳,2019賽季更是為了讓年輕球員上場,限制外援上場人數,並且釋放更多的老國腳,到幾年他們連郜林、馮瀟霆以及門神曾誠這樣的球星都放走了。
其實當時恆大這樣的強制換血是引發了不少爭議的,很多人認為這是恆大淪落的開始。不過目前來看恆大還是賭對了,上個賽季正式年輕球員在獲得更多機會後的爆發,讓恆大實現了13連勝,並且重新奪回了聯賽冠軍。所以本賽季也有不少球員也想走青春風暴的模式,比如大連人等,雖然成績沒有恆大出色,但是他們的活力已經明顯比其他球隊好很多,這就代表著希望。
而上賽季在青春風暴上嘗到甜頭的廣州恆大,本賽季更加深入的年輕化。這次他們終於把機會留給了自己的青訓,本賽季有不少恆大足校培養的年輕球員進入一線隊。比如像譚凱元、王世龍、帕爾曼江、布格拉汗等等,這些優秀的年輕球員不僅在中超獲得了寶貴的比賽經驗,也在足協杯上表現出色,幫助球隊晉級。可以說他們出色的表現也讓恆大的足校這些年的努力看到了希望。而恆大也很有可能因為本身青訓的崛起,也能讓恆大不必在花大價錢挖人來保持自己的高水準。
而最近又有好消息傳來了,那就是恆大在青春風暴上又加碼了,而且這次的球員更年輕。據記者苗原消息恆大在第二階段開賽前又提拔3名恆大足校的小妖到一線隊。而且這三人都未滿18歲,還是未成年人。其中最為惹眼的就是年僅15歲的小球員李星賢,05年出生的他入選過恆大足校各級梯隊,也隨恆大西班牙足校參加過「恆大杯」馬德裡足球冠軍賽,進入恆大一線隊,也創造了恆大足校進入恆大俱樂部一線隊的最年輕紀錄。另外還有兩名16歲的球員,據記者苗原透露04級的左腳左後衛萬隸楷是其中一人。他們年紀太小無法註冊報名,只能在足協杯尋求出場機會。但能在第二階段隨隊備戰訓練,對小將們也是一次寶貴的經驗。
可以看出現在恆大年輕化的決心,而且因為擁有恆大足校這樣的後備力量,所以恆大在年輕化的過程中更加有信心。而且目前來看,恆大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因為有恆大足校輸出優秀的年輕球員,所以恆大始終能夠保持活力和速度,保持良好的競技水平。而正是有恆大一線隊的出色成績,良好的平臺,恆大足校才能吸納更多優秀的年輕人才。可以說這就是一個職業足球隊的基本模型了。
你認為現在恆大這樣做會給中超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未來中超聯賽會有更多年輕人才湧出嗎?除了恆大你認為還有哪些球隊能夠颳起青春風暴?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