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都有這個經歷,蹲久了突然站起來感覺頭暈、腿腳發麻,眼前一黑或者變得模糊,嚴重的時候還會有暈厥的症狀。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一起來聊一聊。
有可能是直立性/體位性低血壓
通俗易懂來說,就是在突然站立的情況下,頭部的位置迅速升高,心臟還沒來得及把足夠的血液運輸到大腦,大腦暫時性的缺氧,產生暈眩或者昏倒等現象。在醫學上叫做直立性低血壓或者稱為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分為突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突發性多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直立性小動脈收縮功能失調所致。主要表現是直立時血壓偏低,還可伴有站立不穩,視力模糊,頭暈目眩,軟弱無力,大小便失禁等,嚴重時會發生暈厥。繼發性多見於脊髓疾病,急性傳染病或嚴重感染(如大葉性肺炎),內分泌紊亂,慢性營養不良或使用降壓藥、鎮靜藥之後。
一般容易出現在兒童、身體虛弱的女性、高齡老人、正在服用某種特殊藥物的患者。但並不是說明,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就是說明身體虛弱不健康。
如何預防體位性低血壓?
1、老人起床或從坐位站起時必須動作緩慢,遵循三個「1分鐘」的方法,即醒了睜眼平臥1分鐘,床邊雙腳下垂坐1分鐘,床邊扶持站立1分鐘,然後再緩慢行動。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後如有頭暈,應繼續臥床休息。
2、不宜久站,呈站立狀態時要每隔幾分鐘活動一下。另外,彎腰後不可突然站起,應扶牆或藉助其它物體逐漸起立。
3、運動鍛鍊可改善人體對血壓的調節,持之以恆的運動有助於減少低血壓發生,但應注意運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可做體位變動過大的運動,以步行、慢跑、遊泳等項目為宜,運動後應無氣喘,心率不超過110次/分鐘。
4、用降壓藥後,夜間起床小便最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所以,夜間起床更要注意遵循三個「1分鐘」的做法。
5、大量出汗、熱水浴、腹瀉、感冒、飲酒等都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誘因,應該注意。
6、長期臥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時動作應緩慢,做些輕微的四肢準備活動,有助於促進靜脈血向心臟回流,站立時做交叉雙腿的動作也有助於增高血壓。
(文章來源:中國江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