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綠景控股股價出現極致的過山車行情,連續4個漲停後緊接著3個跌停,其中轉折日更是上演天地板——由漲停到跌停的極致體驗。在3月19日轉折日當日,成交量創下多年來新高,換手率更是高達17.97%。那麼,綠景控股為何連續漲停,又因何突然連續跌停?目瞪口呆的投資者該如何看待已經跌出一片綠的綠景控股?
事情得從綠景控股3月16日突然拋出的收購案說起。在停牌半個月有餘之後,綠景控股拋出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以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新三板企業佳一教育100%股權,作價12億元。
佳一教育屬於當前炙手可熱的行業——教育,2015年至2018年期間在新三板掛牌。佳一教育主營業務為K12課外培訓服務和教學解決方案輸出,其線下直營教學服務對象為華東地區三四線城市及二線城市的小學和初中生,一般以18-22人小班授課。2018年-2019年,佳一教育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9億元、3.4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911萬元、5629萬元。
問詢函打破市場幻想
此次交易價格為12億元,而2019年年末佳一教育的淨資產為3.17億元,收購溢價高達278.55%。收購完成後佳一教育將變成綠景控股的全資子公司。
收購熱門資產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綠景控股股價聞訊連續3日漲停。
不過就在其股價大漲的當日,深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深交所指出,佳一教育2016定向發行股票106萬股,發行價格32元/股,發行後總股本為1906萬股;2017年再次定向發行股票633.41萬股,發行價格12.63元/股,發行後總股本為5780萬股。前兩次估值分別為6.1億元、7.3億元,而本次交易價格高達12億元,造成差異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這不綠景控股第一次收購熱門資產,自2011年之後,綠景控股曾多次轉型,酒店管理、礦產資源、木薯加工及醫療大健康產業都有嘗試,但結果不盡如人意。
K-12教育是門好生意嗎?
在嘗試過那麼多行業之後,綠景控股瞄上教育行業。那麼,當前K-12教育是門好生意嗎?
從綠景控股股價由連續3日漲停再到原路打回原形可知,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而且前車之鑑似乎也給出了綠景控股相同的答案。
2015年上市公司銀潤投資向大股東借款23億元收購知名的K-12教育機構——學大教育,後上市公司更名為紫光學大,然而在收購後的兩年,紫光學大連續出現虧損,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17年紫光學大勉強扭虧為盈,之後便開始轉型,甩賣當年收購來的學大教育,2017年、2018年紫學光大曾三次試圖重組並出售學大教育,但因條件不成熟而終止,一時尚難以脫手。
2019年新東方在線加速擴張K12教育業務,卻導致業績由盈轉虧。新東方在線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旗下的在線課外教育機構,提供大學教育、K-12教育及學前教育。然而財報顯示,當年由於加速擴張K-12教育,導致銷售、營銷、研發開支迅速增長,K-12教育業務是新東方在線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而綠景控股股價遭遇過山車,由連續漲停到連續跌停,正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