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康復後的老夫妻展示治療期間醫護人員送上的生日賀卡 記者郭良朔 攝)
每天吃過飯,樓下轉兩圈,再來一段「八段錦」,康復回家已有月餘,梅昌義、劉明秀這對老夫妻已回歸往日正常生活。
從感染到痊癒,歷時70天,兩位老人先後輾轉隔離點、方艙醫院、雷神山、康復驛站,他們一路遇見了很多「可愛的人」,有醫生、護士、警察,老夫婦與他們結下深厚的友誼。「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我們永遠忘不了他們。」
現在,老兩口經常通過微信,與他們互相表達關心問候。「等疫情完全結束,最想和這些最可愛的人聚一聚」,梅昌義已和方艙醫院的「陶警官」約好相聚,還有寧夏的「90後」護士唐丹、劉玉文,通過微信給劉明秀髮來和孩子的合影,裡面有最美的笑容。
「溫暖、細心,他們就像家人一樣」
梅昌義、劉明秀都是年過七旬的老人,家住江岸區二七街道預警學院社區。1月21日開始,老兩口相繼「中招」,不停發燒、咳嗽。經過社區協調,兩人先轉入酒店隔離點,經核酸確診後,2月9日,兩人進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劉明秀患有低血糖等基礎疾病,感染後身體更加虛弱,走路雙腿無力。入住方艙第一天,晚上9時許,她讓老伴攙扶著去廁所。經過斜坡時,劉明秀一腳踩空摔倒在地,「頭磕到地上,疼得不行」。
值班的護士長趕了過來,檢查老人頭部時,未看到明顯外傷,她建議老人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劉明秀不想添麻煩,執意不肯。「那怎麼行」,護士長態度堅決,而且立刻撥打了醫院電話。半小時左右,劉明秀坐上了救護車。「護士長非常認真負責,讓人很安心。」劉明秀回憶說,「我雖然生著病,但也不怎麼害怕了。」
讓劉明秀經常念叨的,還有來自新疆的醫生劉剛。每次去開藥,劉醫生總是輕聲細語地問:「平時還覺得哪裡不舒服?」開完藥,他還會反覆叮囑老人怎麼吃。來自寧夏的護士劉玉文和唐丹,知道老人行動不便,每次做CT檢查時,雖只有200米的路程,也要老人坐在輪椅上,一路慢慢推過去。
「他們特別溫暖、細心,就像家人一樣。」劉明秀把這些故事講給老伴聽,梅昌義就用手機代替紙筆,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他們工作時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廁所。我們很感動,也很心疼,希望他們保護好自己,勝利之日凱旋而歸時,一個也不能少。」梅昌義老人在日記裡這樣寫道。
「他們很辛苦,我們也應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在這個互幫互助的大家庭,梅昌義度過了自己的75歲生日。在方艙,有一位名叫陶煥波的警官,不當班時,他就擔負起幫病友代購日用品的任務。當時物資緊缺,為了讓梅昌義老人度過一個難忘的生日,陶警官四處打聽,花了兩天時間,託同事的親戚訂購到生日蛋糕。
生日當天,來自廣東的醫護人員用一張A4紙,趕製了一份生日賀卡送給老人。「這比在商店裡面買到的賀卡更加有意義。」梅昌義深受感動,把賀卡珍藏起來。
老夫婦也用行動回饋著身邊的人。在方艙醫院,老兩口所在病區組建了臨時黨支部,發動大家報名,協助醫護人員照顧自理能力差、行動不便的病人,幫忙分發食物,搬運物品。
「他們很辛苦,我們也應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梅昌義是一名退休軍人,立過三等功,而且是一名老黨員,他自告奮勇報了名。看到飲水機裡的水喝完了,他一聲不吭地拎起50斤的桶裝水換上;醫護人員送飯忙不過來,他上前幫忙分發;看見微波爐弄髒了,他拿起抹布擦乾淨……因表現積極活躍,梅昌義在表彰大會上被評選為「黨員之星」。
「這些襪子不捨得再穿了,要好好珍藏」
由於肺部炎症吸收較差,3月6日下午,老兩口轉入雷神山醫院繼續治療。兩人被分在感染一科A12病區8病房,所在病區由錦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負責。入院當晚,老兩口又有了新的「奇遇」。
正在看電視,聽見有人敲窗,老兩口轉頭望去,四五名「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正推著一輛滿載生活物資的小推車。「需不需要點什麼?」一名瘦瘦高高的醫護人員問。
老兩口起初以為是「流動小賣部」。想到襪子不夠穿了,一人要了一雙襪子。準備給錢,醫護人員忙說,「這個不要錢,特地買來送給你們的,喜歡什麼就拿」。
看到兩位老人不好意思,醫護人員又塞給他們一盒魚罐頭和一盒紅茶。隨著物品一起的,還有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A12 未來戰隊」。這時,瘦瘦高高的醫護人員笑著轉過身,指著防護服背後的名字說,「爺爺奶奶,看,我叫魏來」。
兩雙襪子,現已被老兩口珍藏在柜子裡。「以前在醫院經常穿,現在不捨得穿了,要好好珍藏。」
「現在儘量不出門,疫情結束了再好好聚一聚」
從雷神山出院後,老兩口轉入康復驛站觀察了14天,檢測為陰性後才解除隔離回到家中。
治療期間,梅昌義用手機記錄了很多文字和圖片,回家後,他忙著重新整理,列印成冊,「這是人生中最珍貴的記憶」。
老兩口的生活,也恢復如初。每天早中晚,梅昌義和老伴吃完飯,就在小區裡面轉兩圈,每天要確保「日行萬步」。在方艙醫院裡學的「八段錦」,劉明秀每天也會練一練。
「現在還處於疫情防控階段,非必要、不外出,還是要認真執行。」很多天沒有見到的親戚朋友,老兩口也儘量打電話聯繫。
惦記著那些讓自己重生的醫護人員,劉明秀會偶爾用微信和他們聊聊天。唐丹給老人發來自己和兒子的照片說,「回來後,發現兒子都長大了」。劉玉文也發來自己與兩個孩子的合影,時常問候老人,最近身體可還好,在家心情是不是好很多了。
梅昌義與陶警官聊天時,了解到現在疫情工作還是很艱巨,囑咐他多保重身體,兩人約好了,「等疫情結束,再一起好好聚一聚」。 (長江日報記者陳俞 通訊員劉培 周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