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愉琳向丈夫學習擒敵拳。梁鈞銘攝
盧愉琳,女,漢族,廣西北海人,1991年8月出生,龍邦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三隊民警劉華政的妻子,現為龍邦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輔警。
盧愉琳最喜歡舒婷《致橡樹》,結婚8年,她就像一株木棉,守護在丈夫這顆木棉樹身邊,同甘共苦,互知相伴,照料家中的老人的小孩,支持丈夫事業發展,免除家庭後顧之憂。
千裡尋夫: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盧愉琳和劉華政都是北海人,他們青梅竹馬,相識相愛。早在2012年,盧愉琳就認定劉華政是真命天子,多次催促辦理結婚登記,劉華政卻覺得,自己長期在百色邊境一線執勤,聚少離多,結婚後會讓盧愉琳過著兩地分居的苦日子,並打算結束這段感情,愛她就不要讓她跟自己受苦。
直到2017年,盧愉琳得知劉華政的心思後,作為海邊長大的「海山公主」,她不顧家人的忠告,孤身一人連夜從1千裡開外的北海老家乘坐班車來到靖西市,再從靖西市區轉乘班車到邊陲小鎮龍邦鎮龍邦口岸找到劉華政,對他說:「愛你就要支持你,你不來娶我,我就去嫁給你!」就這樣,他們最終結為連理。
2018年,武警部隊改革在即,劉華政面臨著走與留的艱難選擇,既無法割捨對移民管理新事業的熱愛,又顧念著遠在北海的年邁父母和妻子,內心非常痛苦。在命運的十字路口,為消除丈夫的顧慮,盧愉琳捨棄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毅然來到邊遠艱苦邊境地區。經過努力爭取,她應聘為同單位的一名輔警,與丈夫共同守護邊關。
後來,在她的支持和鼓勵下,劉華政順利通過轉改考核,由士官成為一名光榮的移民管理警察。
堅守後方: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他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誰家都會碰到一些急事,但他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很少請假,結婚那麼多年,只有婚假和產假。」
盧愉琳不是沒有埋怨過丈夫,可是她很快就發現,委屈和不滿不能讓家庭幸福,反而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連鎖反應。於是她告誡自己,要調節好家庭氛圍,讓這個家和睦有愛,充滿陽光和正能量,用身教言行給大家做好榜樣。
劉華政母親長期身患重疾,定期到醫院進行專門治療,作為年輕的媳婦,面對生活重擔,盧愉琳無怨無悔,一邊忙著家務事,一邊照顧著婆婆,默默地撐起這個家。用柔弱的雙肩承擔起生活的重擔,用無私的奉獻、無悔的付出,默默地支持丈夫對移民管理事業的執著追求。
「結婚前,我是什麼家務都不會做。他顧不上家庭,我就自己學著去做,如今,燒菜做飯、換水龍頭、通下水道,家務事樣樣拿手。」
女兒出生後,她忙裡忙外,成為家裡的「頂梁柱」,用女性博大的愛心和廣闊的胸懷,解除後顧之憂,為丈夫的事業撐起一片家的天空。
共著警服:愛你,也愛你足下的土地
不管在哪裡,幹什麼工作,都要做到行業表率。她給自己定下做好警嫂、做好輔警的標準。特別是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丈夫長期在一線執勤封控,無法回家,她一邊照顧剛滿1歲的女兒,一邊協助機關處室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事情雖小,卻也繁瑣。有時忙碌起來,她只能把女兒一個人留在家中,通過在家中安裝監控攝像頭,不時查看女兒的狀態確保安全;有時則在女兒睡覺的時間,加班加點完成本職工作,又在女兒醒後無縫銜接……在極其艱辛的條件下,她做到家庭與工作兩手抓、兩不誤。
作為機關輔警,兩年來,她不僅出色地完成了300餘次會議保障工作,還經常利用劉華政在家輪休期間,主動申請到邊境口岸一線參加疫情防控執勤增援,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同事的好評。大家常常笑著說,警察藍是他們最美的情侶裝。
「我既是警嫂,也是輔警,這兩個身份對我來說,既是鼓舞,也是責任。」在她看來,成為「警嫂」和「輔警」,意味著選擇了堅守和付出。
「每一個民警身後,都有全家人的努力和支持。我很平凡,但我也感到很幸福。」這就是一名移民警嫂,可歌可敬的好警嫂的價值追求。(梁鈞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