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之王》作為一部主打笑淚的賀歲片,觀感很燃也很爽。
雖然影片設置富家子弟突然失憶淪落街頭,資本碾壓草根,富二代發現自我價值源於實實在在的勞動,以及最後靠真情逆襲等等這些橋段都非常套路。
而且全片一直特別刻意地cue觀眾,處處在明示「這裡要搞笑了」、「這裡要煽情了」,各個橋段的剪輯轉場有些生硬。
但電影密集的笑點,以及把平平無奇的「搓澡」拍出了動作片的感覺,在情緒和視覺衝擊力上都有足夠刺激,是一部合格的賀歲喜劇。
01 編劇符合預期
《沐浴之王》的編劇結構是一個典型的三幕結構,開頭、中段和結尾都交代得很清晰,並且符合觀眾的觀影預期。
電影開頭部分,劇情交代了喬杉飾演的小澡堂老闆周東海遇到的困境,就是大財團要統一收購鎮上的浴室。
同時電影的另外一個男主肖翔也有自己的麻煩,他唯利是圖的表哥眼裡只有生意沒有親情,準備暗中陷害肖家的這個吉祥物。
三幕結構的開頭有四項功能:
1. 呈現故事世界,告訴讀者故事的場景設定、時代和相關背景;
2. 奠定故事的調性,讓讀者有所依據;
3. 說服讀者繼續讀到中段,為什麼讀者要關心你的故事,繼續讀下去;
4. 介紹對手出場,哪些人、哪些事要阻擋主角;
把這四項功能對應到《沐浴之王》,觀眾很快就能get到故事將往什麼方向發展。最終屌絲肯定會逆襲,反派表哥的陰謀肯定會被挫敗。
觀眾好奇的是,編劇將會以怎樣的中段劇情把主人公帶向這個大團圓結局。
故事的中段也有一個核心,就是衝突。
在中段劇情中主人公和反派要對抗,並互有勝負。中段的主要作用是加深人物關係和為結尾的最後一戰鋪墊。
《沐浴之王》中段其實分為兩條線索,一條是肖翔和周東海一起對抗即將收購澡堂的資本勢力。這條線索中肖翔和周東海有過勝利,也就是他們把澡堂改造成網紅澡堂那段很歡樂的橋段。
這段戲可以算是整部電影中的一次小高潮。
同時,這條線反派也有勝利,也就是小鎮上負責收購那個內奸故意曝光網紅澡堂,導致肖翔和周東海兄弟二人的努力付諸東流。
《沐浴之王》的中段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加深雙男主的兄弟情,這也是整部影片的編劇前提。
看過中段後,觀眾自然很期待劇情如何結尾,而且期待主角勝利,反派失敗,並且期待著主角到底怎樣打敗反派。
編劇對結尾的處理也很符合預期,直接設計了一場沐浴大賽。在中段經歷過考驗和試煉的主角需要一場翻身仗,來結束這場虛構的旅程。
觀眾對故事的預期很簡單,無非就是希望通過故事看到變化,三幕結構的故事都會設計成「遇到困難、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奧利給模式。
因為這種模式最符合觀眾希望戰勝困難的預期。
02 類型符合預期
喜劇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故事類型。
早在戲劇理論鼻祖亞里斯多德所著的《詩學》裡就曾對喜劇的特點有過論斷:「喜劇傾向於表現比今天的人差的人。」
在這個論斷之下,後來又延展出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等等論述。
比如我們在討論卓別林、周星馳的喜劇時會發現,他們的作品之所以幽默,其中主角的設定一開始都會比較慘,也就是所謂「比今天的人差的人」。
所以《沐浴之王》以一個躲在小鎮開澡堂還債的周東海,加上一個被陷害失憶的富二代為主角,同樣符合觀眾對於喜劇的預期。
在《類型電影教程》中作者說:「喜劇是具有某種內在的基本精神的,這就是超越。」
這裡的所謂超越,是指人們面對社會的種種不安和恐懼,要以笑聲來超越這些矛盾,對自己進行精神安慰。
在電影院笑過之後也許並不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但起碼可以讓自己放鬆這兩個小時。
這樣,賀歲喜劇的目的就達到了。
03 視聽符合預期
在觀看《沐浴之王》的過程中,最大的驚喜還是來自於導演對「洗澡」這件事的挖掘。
印象裡上一部以澡堂為核心場景的電影還是張楊導演的《洗澡》。
只不過那部《洗澡》是借澡堂這個北京市民文化的一個典型場景來講親情與時代。
而《沐浴之王》則更多地發掘了沐浴文化本身,並以動作戲為表現形式,增強影片的觀賞性。
尤其是電影最後肖翔與那位來自國外的沐浴大師的battle,讓人一下就想起《中華小當家》、《食神》、《滿漢全席》那種既誇張又有衝擊力的表現方式。
《沐浴之王》把看上去平淡的搓澡、按摩等行為加上了動作設計和武打片的快節奏剪輯,還煞有介事地請朱時茂講了很多按摩養生知識,這些場面和內容都讓人感到新鮮感。
在電影的職員表裡發現,《沐浴之王》的動作指導是劉明哲老師,他憑藉《刺客聶隱娘》的動作指導獲得過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提名,並參與過《葉問》、《萬萬沒想到》、《羞羞的鐵拳》等影片的動作指導,所以影片中的動作戲看起來還是很爽的。
另外,電影中還不時響起一些增強氣氛的歌曲,雖然有時出現得比較突兀,但歌曲本身可以燃起來。
總的來說,《沐浴之王》是一部能逗你笑的爽片,彭昱暢和喬杉雙男主設定反差也很大,最後沐浴大賽有一種「搓澡版」《中華小當家》的感覺。
雖然我們早被星爺的喜劇片教育過很多年,但如果只想進電影院笑一笑的話,《沐浴之王》能滿足你。
看完不妨再團個洗浴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