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過狗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狗狗需要適當的運動。平日裡要帶著狗去外面溜達溜達,來釋放它們過多的精力。在海底世界裡,蝸牛就是狗狗的替代者,遛蝸牛成為了海底居民的日常。但是蝸牛畢竟是沒有腳的,只能分泌黏液蠕動行走,所以散步成為了小蝸最不喜歡的運動。為了解決小蝸不喜歡散步的問題,海綿寶寶給小蝸出了幾招,不過最贊的還是給小蝸裝上一條腿~
海綿寶寶最先想的就是給小蝸製造一個代步的機器,這一個機器採用履帶與齒輪驅動來實現移動的目的。就目前的觀測,此機器採用的能源應該是海水,不知是暗流流動驅動還是海水能量提取。而操控方式應該是採用超級黑科技——意念波操控,就是讓小蝸的腦電波與代步機器的電波連接,從而實現控制。當然,這一切都是小燈個人的天馬行空,嘿嘿!
經歷過失敗,才知道成功的方向。在第一次失敗後,海綿寶寶就摸準了接下來的「道路」,也是最便捷的方式。給小蝸裝上一雙腿,小蝸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樣走動了。海綿寶寶的身體可以再生,所以用海綿寶寶的腿作為小蝸的新腿是最理想的。
小蝸第一次擁有自己的腿,還是非常的不習慣,並不能「熟練」的使用它。不過,小蝸在海綿寶寶的訓練下,很快就邁出了第一步並順利畢業。
小蝸擁有了新的腿後,就和海綿寶寶在公園裡開心地玩耍。小蝸找回自信,在公園瘋狂的欺負同類並且還開始惡意傷人。不過,小蝸在怎麼調皮搗蛋欺負人,小蝸對海綿寶寶是非常的順從的,非常的聽話,讓海綿寶寶不忍責罵。
在遊樂園玩了很久,小蝸就託著海綿寶寶回家了。因為很累了,倒在地上的海綿寶寶就讓小蝸去開門。小蝸用自己的兩個眼珠開門,可是小蝸用了吃奶的勁都沒有把門給打開,反而把自己的眼球纏在了門上。海綿寶寶看到後,很快就決定再給小蝸裝上一雙手。
經過對小蝸的一番測量,海綿寶寶很快就給小蝸裝上了自己的一雙手。有了腳的經驗,小蝸很快的就掌握了手的用法。有了手和腳的小蝸非常的開心,小蝸玩起家裡電燈的開關,學會了開門。更為重要的是,小蝸對海綿寶寶越來越好了。小蝸最開始成為了海綿寶寶的代步工具,後來小蝸開始給海綿寶寶餵飯,不過食物卻是蝸牛食。海綿寶寶有了小蝸的這些照料,也開始越來越懶。在最後,海綿寶寶連吃飯的咀嚼都由小蝸代勞。
海綿寶寶這樣「奢侈」的生活足足過了一個星期,這一個舒適圈被一個鬧鈴給打破,原來到了海綿寶寶上班做蟹黃包的日子。做蟹黃包是海綿寶寶一生的最愛,海綿寶寶掙扎地起來,但是因為這一個星期的「奢侈」,海綿寶寶的四肢癱軟無力。海綿寶寶只能用舌頭移動,爬到了門口強行站了起來。但是因為工作帽太重了壓垮了海綿寶寶,倒在地上的海綿寶寶四肢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萎縮。
小蝸看到海綿寶寶這個樣子傷心不已,就代替海綿寶寶去上班了。
但是因為做出來的蟹黃包裡面全是黏液,遭到大量顧客的投訴。蟹老闆發現廚師居然不是海綿寶寶,為了自己的錢,蟹老闆就決定去海綿寶寶家看看情況。這一結果讓蟹老闆整個螃蟹都不好了,在菠蘿屋裡的海綿寶寶長長的舌頭墊在了身體下面,分泌著黏液。海綿寶寶的四肢已經退化,整個人變成了一個黃色的「蝸牛」,用牙齒吃著蝸牛食。
在一旁的小蝸則過上了以前海綿寶寶的日子,而海綿寶寶完全地成為了一隻蝸牛。最讓人震驚地是,小蝸以前的蝸牛碗被換上了海綿寶寶的名字。海綿寶寶再也不是一直受到小蝸服侍的主人了,而是一隻寵物。在故事的結尾,因為蟹老闆的拯救,海綿寶寶重新的變回來了,小蝸也「暫時」恢復了原樣。但是,他們真的一切恢復正常了嗎?並沒有,習慣已經深深的刻在了他們中,海綿寶寶在最後還是一隻「蝸牛」。
點點關注不迷路,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