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14:04:37 來源:江津區融媒體中心
肖祖成為返鄉人員測體溫。
2020年1月下旬,新春佳節之際,本應是萬家團圓之時,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而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江津區白沙中心衛生院黨支部迅速行動,凝心聚力,全體黨員同志積極踴躍投身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決斷與效率:這個發熱診斷室只花了一天半
院支委緊急決策確定用車位來搭建發熱診斷室。
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白沙中心衛生院院長辦公室內,疫情防控碰頭會照例進行。「田院,經督查提示,我們現用的發熱診斷室在一樓,需要整改!」支部書記荊義紅提出了醫院首當其衝的難點。原來,該院一面臨江,一面臨街,靠近白沙古鎮東華路,樓體系70年代和2006年新舊樓聯結而成。怎麼因地制宜,讓發熱診斷室既獨立出來,又讓發熱病人檢查方便呢?
「這個問題必須解決,走,看現場!」說幹就幹,院支部副書記 、院長田勇帶領班子成員把綜合樓一樓看了一個遍,最終,立於綜合樓前的車位處:「去掉車位,改成發熱診斷室,請後勤科落實,24小時之內投入使用!」抗擊疫情,攻堅克難,這個支部,立行立動。
發熱診斷室。
1月28日,嶄新的發熱診斷室獨立於樓前。「別看這發熱診斷室小,洗手臺、消毒燈、發熱病人就診流程等設施流程圖一個都不少,咱們醫院像變魔術一樣變出了這個診斷室,我們坐在裡邊,心中感到無窮的力量。」 黨員、中西醫結合科女醫師褚賢珍真情告白。
親情與戰場:這一對夫妻毅然選擇了後者
肖祖成為密切隔離者送降壓藥。
「太忙了,兩個孩子照顧不過來了,送走吧。」支部委員肖祖成、黨員何鳳花夫婦在大年初二下午,電話商量出了這個決定。初二晚上8點,肖祖成夫婦讓自己的一雙兒子上車,駛離了白沙,其中大兒子7歲,小兒子3歲。晚上11點,他們到達了自貢農村的親戚家。「爸爸媽媽,好久接我們回去?」「會回來接你們的,你們要聽話。」夫妻倆當夜便匆匆踏上返程,回到白沙已是凌晨3點。
時隔4個小時後的初三早上7點,夫妻倆準時出現在了疫情防控的崗位上。接下來的每一天,肖祖成夫婦更加忘我地投入到了疫情防控中。
何鳳花,是醫院免疫規劃組工作人員,為了抗擊疫情,她堅守在了白沙鎮窄口村卡口,監測駕乘人員體溫。
肖祖成為居家隔離人員調配消毒水。
肖祖成,身為醫院分管公共衛生的副院長,在這場疫情中一直馬不停蹄。沒有隔離衣,肖祖成便用雨衣替代隔離衣。從武漢回來的每一個有健康異常的返鄉人員,他親自上門;每一個密切接觸者及其家人,他親自上門;需要藥品的隔離人員,他親自上門;區疾控工作人員對白沙鎮的可疑人員開展咽拭子採樣,作為協助的他親自上門……
從1月22日至今,夫妻倆沒有一天休息,每天都忙到深夜,不管防疫工作有多苦、有多累,他們一件一件去落實,戰「疫」不停,腳步不停。
全家總動員:這家人分隔三地心卻一樣
李艦在白沙高速路口排查現場。
1月31中午2點,白沙中心衛生院副院長辦公室,支部委員李艦正在梳理著卡口監測體溫的排班表,旁邊一位年輕人正在幫忙整理資料。
「我爸已經好幾天沒有回家了,我來看看他。」原來,李艦已經七八天沒有回過江津的家,他的兒子李傑在區婦幼保健院口腔科上班。口腔科響應要求在疫情期間停開,抽這個空檔,李傑從江津來白沙看看自己年過半百的父親。
李艦分管醫院醫療業務工作。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的這段日子以來,他夜以繼日地規範預檢分診臺、調配發熱診斷室人手,展開與疫情防控相關的培訓,配合白沙鎮留觀展站病床設置,組織調派人員參加白沙鎮窄口和高速路口卡口體溫監測工作。 他在卡口、診室、部門之間不知疲憊地來回奔波,餓了,常常就用一個方便麵對付一下。
他的妻子姓杜,在李市鎮,是李市中心衛生院的一名的內科醫生,同他一樣,杜醫生在疫情防控這場戰疫中,也在默默地堅守著,為返鄉人員監測體溫,坐診發熱診斷室……兒子李傑,中午看過他後,便返回了江津,在區婦幼保健院發熱門診和預檢分診臺上值守著。「快一個月了,江津回過一次,是因為到區衛健委領口罩,李市就回過兩次。」李艦淡然自若地說。
這一家人,全是抗擊疫情的戰士,他們雖兵分三地,但卻用行動昭示著同樣的醫者初心!
老將再上陣,大年初一全副武裝
黎愈綸坐診發熱診斷室的醫師心聲。
「作為黨員,我們就應該衝到最前線,要有擔當。」16年前,他身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值守過發熱門診。16年後的大年初一,他坐在了防控新冠肺炎的發熱診斷室裡。他是黨員黎愈綸,白沙中心衛生院內科副主任,區最美醫生。
「我們一定要把工作做細,不能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後果。」1月31日,黎愈綸在發熱門診遇到一位咳嗽病人劉某,問他是不是武漢回來的,他起初說不是,在多次反覆詢問後終於承認是湖北回來的,便為病人做照片和驗血檢查,所幸沒有發現異常。第二天病人的女兒出現發熱,他當機立斷為父女倆聯繫區二院檢查,並護送到二院,經檢查提示暫無問題,由社區為父女倆監測體溫。隨後黎愈綸便多次給父女倆打電話宣講防疫健康知識。
黎愈綸說:「要儘自己的努力,把科室的工作搞好,並且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他的家中,還有77歲的老父親需要照顧,母親因病住在養老院,妻子回江津後,因小區裡發現確診病例需要隔離不能回來。
我是一個兵:深夜,我在卡口這裡站崗
閆德國深夜在卡口測體溫。
「您好,請問你最近到過武漢嗎?請問您有親戚從武漢回來嗎?您與他們有接觸嗎?您最近有過咳嗽、發燒等現象嗎?」凌晨1時32分,記錄表上清楚地登記著人員信息,這是黨員閆德國接班以來登記的第1256輛車。
白沙鎮窄口村卡口處,面對每一個過往車輛,他總是一遍又一遍重複著這些話語,然後舉著紅外線體溫槍,為每一位駕乘人員測量體溫。
他曾是部隊的一位士兵,轉業成為了白沙中心衛生院的一分子。作為醫院公共衛生科副科長的他,根據醫院的防控工作安排,第一時間被抽調到防控指揮組,協調負責社區防控宣傳、對過往車輛檢查等具體工作。
閆德國的老家在雲南,當看著新聞裡不斷播報疫情擴散的消息,他主動放棄了休假,退去了回鄉的車票,匆匆給年邁的父母打了個電話,回到了白沙。
我們一起來:守護鄉親守護白沙
吳明虎和妻子在松林崗入戶流調。
「松林崗有戶湖北返家人員,是密切接觸者,請立即開展流行病調查。」2月10日中午,接令後,剛衝泡好方便麵的黨員吳明虎,抓起一個麵包,便立即前往距離白沙鎮約半個小時車程的松林崗社區。
吳明虎是醫院公共衛生科副科長,作為疫情防控指揮組的成員,他主要負責流行病調查工作,那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相對比較危險。自疫情發生以來,他毫不猶豫地踏進了一戶又一戶的家門,及時梳理流行病調查信息,給出相應的處理意見。
在松林崗社區,他與擔任該村衛生室室長的妻子周英,在這戶湖北返鄉的密切接觸者家裡相遇了。他們的女兒吳怡嫻是白沙中心衛生院公衛醫生,也是卡口體溫監測工作者之一。守護鄉親,守護白沙,全家一起行動。
黨旗樹起來,黨員站出來!
退休黨員羅其華向支委請令共抗疫情。
1月25日,大年初一,60歲退休黨員羅其華通過微信向支委請令。他說:「請安排工作,一定完成任務,共同抗擊疫情,這是一個基務保同和黨員的職責!」
1月26日,大年初二,護理部黨員蔣忠瑩和陳美玲在白沙鎮留觀站內鋪設19張留觀病床。她們說:「除了在醫院護理病人,防控疫情,用得上我們,我們就去!」
2月6日起,醫技科黨員塗海洋主動向指揮組請令,參加白沙高速路口的體溫監測工作,因為科室人手緊,夜晚他守卡口,白天他在彩超室上班。他說:「特別是天亮時,最想做的就是好好在一張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覺,但我能堅持!」
退休黨員曾顯容為同事送來自家種的菜。
2月12日,退休黨員曾顯容將自家種的放心蔬菜帶到了醫院。她說:「近期大家買菜不方便,需要的來拿去,明天我帶另一種菜來。」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白沙中心衛生院支部成員們,戰「疫」一線,勇敢向前!
「書記,我要入黨!我也去卡口!儘管安排我!」白沙中心衛生院書記辦荊義紅書記收到了很多年輕醫務人員遞交的入黨申請書。
守護家園,抗擊疫情。白沙中心衛生院和當地各部門一起,正在構築一道保障轄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堅固城牆!
(通訊員 何霞 肖祖成 黎愈綸 閆德國 塗海洋 廖海歐)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