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老齡人口總量居全國首位

2020-12-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山東老齡人口總量居全國首位

  人口老齡化是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那麼在沿海幾個經濟大省中,哪些地方最年輕呢?記者根據最近國家統計局官網公布的各省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結合各地統計公報數據,對GDP四強省份的老齡化程度梳理分析發現,當前四個經濟大省,山東、江蘇和浙江已進入到深度老齡化階段。其中,山東65歲以上老齡人口佔比最高,達15.84%,相當於有1595萬人。

  山東人口外流嚴重

  一般來說,根據人口的年齡不同,劃分為三個大的年齡段,首先是0至14歲的人口,代表少年兒童人口;15至64歲的人口,代表勞動力人口;65歲以上的人口,代表老年人口。國際上一般把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14%稱為「深度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過20%稱為「超老齡化社會」。

  根據這一標準,當前四個經濟大省中,山東、江蘇和浙江三個已經進入到深度老齡化階段。其中,山東65歲以上老齡人口佔比最高,達到15.84%,相當於有1595萬人,也是全國老齡人口總量最大的省份。

  除了總量大以外,山東老齡人口佔比高,跟其他兩個年齡段有關。從三個年齡段來看,山東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徵。」數據顯示,山東15~64歲的人口佔比僅為66.49%,是四個經濟大省中唯一一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在全國各省份中也僅高於貴州,位居全國倒數第二。

  山東的勞動年齡人口佔比低,與近年來山東人口外流有關,山東也是沿海四個經濟大省中唯一一個人口淨流出的省份。根據記者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到2019年,山東人口淨流出分別為41.97萬人、19.55萬人、19.93萬人,近三年合計淨流出達到了81.45萬人。如果擴展到更長的時間來看,2014年到2019年的6年間,山東人口淨流出已經多達105.78萬人。

  人口外流的最主要原因在於產業結構。從山東的產業結構來看,其主營業務收入排前列的輕工、化工、機械、紡織、冶金多為資源型產業,與年輕人的嚮往並不匹配。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分析,山東的傳統產業佔比較高,包括煤、鋼等重化工業突出,新興產業與廣東、江蘇、浙江差距很大。

  山東之後,第二經濟大省江蘇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達到了15.1%,在四個經濟大省中位居第二。江蘇的老齡化程度高有多重因素,一方面,江蘇的工業化和城鎮化較早,長期以來人口出生率比較低;另一方面,相比浙江和廣東,江蘇吸引的省外淨流入人口較少。由於省內存在明顯的南北落差,江蘇的人口流動主要是從蘇北、蘇中往蘇南流動,一部分流向上海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從四個經濟大省的老齡化程度來看,呈現出由北向南逐漸遞減的趨勢,即山東高於江蘇、江蘇高於浙江、浙江高於廣東的格局。

  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現,浙江吸引外來人口流入

  雖然浙江也進入到深度老齡化階段,但相比山東以及江蘇,近年來浙江大量外來人口流入,使得浙江勞動年齡人口佔比仍比較高。數據顯示,去年浙江15~64歲人口佔比為72.91%,位居全國第13,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31個百分點。

  浙江官方此前發布的一篇《浙江人口結構及其變化趨勢分析》分析指出,2011~2014年,由於大規模推動機器換人、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浙江常住人口呈小幅淨流出態勢。隨著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現,從2015年起,常住人口重新開始淨流入,且淨流入規模不斷擴大,由2015年的3.3萬人擴大到2019年的84.1萬人。2017~2019年,浙江人口增量分別為67萬、80萬和113萬人,連續3年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廣東;人口淨流入量分別為31.3萬、49.0萬和84.1萬人,其中2017年和2018年列廣東之後,居全國第二位,2019年居全國第一。

  該報告分析指出,人口淨流入的不斷增加,說明浙江吸引了全國其他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大量勞動力就業(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浙江的外來人口主要來源地包括安徽、河南、貴州、江西、四川等)。目前,浙江全社會年齡結構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橄欖狀特徵,社會負擔相對較輕,仍處於人口紅利期。

  近年來浙江經濟發展最為突出的就是數字經濟。浙江是數字經濟的先發地,近年來浙江工業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方向演進過程中,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更是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工業的升級又為現代服務業提供了發展的基礎。

  這其中,省會杭州更是著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從2018年的980.6萬人增長到2019年的1036萬人,增量達55.4萬人,年度增量首次超過深圳和廣州,位居全國第一。

  不過前述報告也指出,當前浙江16~24歲群體比例明顯偏低。隨著時間推移,當這部分人群成為30歲以上壯年勞動力時,如果沒有外來淨流入人口的補充,全社會勞動力將出現明顯不足。同時,10~15年後,預計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1%~26%,進入超老齡化階段,這將對浙江省應對人口老齡化工作提出較大挑戰。

  人口增長較快,廣東距離深度老齡化還比較遠

  身處華南的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目前65歲老齡人口佔比僅為8.57%,與其他三個大省都要低很多,距離深度老齡化也比較遠。

  廣東的老齡化程度較輕主要是人口增長較快。近年來廣東人口增長呈現迅猛態勢,數據顯示,2014年廣東常住人口為10724萬人。也就是說,近5年廣東人口增加了797萬人,接近800萬大關,略等於一個合肥市的人口數量。

  人口增長多,一方面是因為人口出生率較高,自然增長多。比如受傳統宗族文化、生育文化影響,粵東的潮汕、粵西的湛江、茂名等地一直保持較高的出生率,因此0~14歲少兒佔比較高。數據顯示,廣東的少兒人口佔比達到了15.97%。

  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廣東的人口流入規模非常大。雖然2019年淨流入規模被浙江超過,但是廣東已經多年保持快速的人口流入態勢。在珠三角的東莞和深圳,更是出現戶籍人口和外來人口的倒掛現象。

  廣東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分析,相比長三角等地,廣東的外來人口大量流入是持續性的。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孔雀東南飛、百萬民工下珠三角,到近年來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大量人才湧入,大規模流入持續的時間相當長。

  數據顯示,1978年廣東人口僅為5064萬,排在山東、四川、河南、江蘇和湖南之後,列全國第六位。但進入到上世紀90年代後,大量的外來工人湧入廣東找工作,「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這句話廣為流傳。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當年廣東人口為8642萬人,比1990年增加了2359萬人,人口總量僅次於河南和山東,升至全國第三位。

  進入新世紀後,廣東人口繼續高速增長。到2007年,廣東常住人口已達約9449萬,超過河南,首次躍居全國第一,並保持至今。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廣東省常住人口超過1.04億人,流動人口超3000萬。其中,省外流入人口達2150萬,佔全省總人口的20.61%,是常住人口與流動人口的第一大省。這其中,由於較低的落戶門檻,戶籍人口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成年後才遷入廣東的。

  廣東省統計局的分析指出,按國際通用標準衡量,廣東常住人口年齡結構類型屬於「老年型」(靜態視角)的發展期,由於人口出生率以及人口流動、遷移的原因,尤其是外來人口規模相對較大,使得廣東人口老年化進程比其他省份有所減緩。

  ◎新聞延伸

  老年撫養比山東壓力大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總體來看,我國內地目前除西藏以外,其餘30個省市、自治區基本都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其中有13個地區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2.57%)。

  人口撫養比也稱人口負擔係數,是指總體人口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意思是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大致要負擔多少名非勞動年齡人口。

  從老年撫養比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我國老年撫養比為17.8%,較上一年度的16.8%,增加了1個百分點。這說明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約17.8名老年人,也就意味著1名老年人需要約6個勞動年齡人口來負擔。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的撫養比增速明顯高於少兒撫養比,這說明當前老齡化的速度明顯快於新生兒的出生。

  分地區來看,2018年在31個省區市中,近4成地區老年人口撫養比超過當年全國水平(17.8%)。山東、上海、重慶、四川、遼寧及安徽等6地老年人口撫養比達到20%以上。

  其中,山東1名老年人僅有4個勞動年齡人口來分擔,可謂壓力最大。

  發達省份中,廣東年輕人的撫養負擔是最小的,平均有9個人來分擔一個老年人的撫養壓力;上海則是撫養壓力最大的發達省市,不到5個人來分擔一個老年人的撫養任務。

(文章來源:濰坊晚報)

(責任編輯:DF386)

相關焦點

  • 老齡社會時代,如何把握長壽經濟
    根據國家統計局官方數據公布,2019年年末,我國現有65周歲以上老人已達1.76億人,佔比總人口的12.6%,按照國際標準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是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一個標準。在未來的數10年裡,我國每年會新增老齡人口在1500-2000萬之間。
  • 全國各省養老床位數量排名,山東老齡化嚴重
    ,約佔全國總量的9%。數據顯示,山東青壯年人口(15-64歲)佔比僅為66.49%,位居全國倒數第二。而65歲以上老齡人口佔比達到了15.84%,共有老年人約1600萬,是全國所有省市中,老齡人口規模最大的。很多人可能會好奇,山東不一直都是生育大省嗎?為什麼老齡化會如此嚴重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 全國唯一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雙過億」 對山東意味著什麼?
    發布會上披露:2019年,全省常住人口、戶籍人口「雙過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51%。「觀政」梳理發現,山東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雙過億」的省份。作為一個人口大省,山東具備人力資源稟賦優勢,為人才強省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智力資源。
  • 山東開展「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行動,智能製造指數居全國首位
    會上,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於海田介紹,山東加快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數字賦能逐漸形成先發優勢。山東企業創新載體建設不斷加強,累計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53家,國家工業設計中心24家,培育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15家,認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581家。
  • 深圳五項專利核心指標全國居首
    華為、騰訊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別為4510件和2146件,分別排名全國第一位、第五位。截至2019年底,深圳累計有效發明專利量達138534件,同比增長16.5%。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06.3件,為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南山區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96.9件,全國第一。截至2019年底,深圳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85.2%,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 中國人口「最多」的省,達1.13億,也是近年經濟增長「最快」的省
    根據人們以往的印象,好像山東、河南、四川這些省的人口比較多,如果在30年前,的確是這樣,不過,如今人口最多的省份是近年來發展勢頭最猛的廣東省。可以看出,廣東、山東、河南位居前三,常住人口超過9000萬,四川、江蘇、河北和湖南位居第二,常住人口超過6500萬,去年,江蘇是中國第五大人口大省,但卻是第二大經濟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廣東以111346萬人口位居全國第一,但其登記人口只有9000萬左右,這意味著僅廣東省就有2000多萬外來務工人員,而上海的常住城市人口就超過2400萬,而戶籍城市人口只有1300
  • 寧波單項冠軍企業達51家 居全國城市首位
    央廣網寧波1月4日消息(記者曹美麗)致力於打造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第一城的浙江省寧波市又增加了12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近日,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公布的第五批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和產品名單,寧波有6家企業新晉為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9家企業的主營產品成為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其中,有3家企業為原單項冠軍培育企業晉升為單項冠軍示範企業。按此計算,寧波又新增了12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總數達到51家,位居國內城市首位。工業是寧波的支柱產業。
  • 「動態」全國老齡辦到訪盤古智庫,共話老齡社會轉型與創新
    來源:盤古智庫7月29日,全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朱耀垠一行到訪盤古智庫,與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梁春曉等智庫學者就我國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轉型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 廣東常住人口數繼續領跑全國,其中廣深佔全省增量46.5%
    文/羊城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通訊員 羅健波4月28日,廣東省統計局發布了《2019年廣東人口發展狀況分析》,2019 年,廣東省常住人口數量11521.00 萬人繼續居全國首位,佔全國人口總量的 8.23%。
  •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中國網北京8月30日訊28日,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黨組書記、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呂曉莉蒞臨現場並發表講話。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監察專員王謙、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黨建部調研員張峰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曹炳良主持。
  • 從歷年人口出生數據解析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總人口由1949年的5.4億人發展到2019年的14多億人,年均增長率約為1.4%。龐大的人口總量為中國經濟騰飛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60周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佔比達18.1%。其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萬人,佔比達12.6%。按照國際標準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是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一個標準。因此,我國已經正式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 這座城市GDP總量約佔全省三分之一,人口位居全國省會城市之首
    中國貧困縣西南地區有兩個大城市,人口眾多,經濟繁榮,同時被列為中國十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地處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背對著西藏高原東緣的高山峽谷,成都是中國南方唯一能從繁華街眺望雪山的大城市,作為西南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成都的綜合實力一直位於二線強,與杭州、南京等發達地區的省會相比,是一個水平較高的城市。
  • 中國2018年R&D經費總量世界第二 人力規模全球首位
    中國2018年R&D經費總量世界第二 人力規模全球首位 2020-04-02 17:41:32  人力規模全球首位  中新社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2日通過官網發布最新完成的2018年中國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和人員發展分析顯示,2018年,中國R&D經費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R&D經費總量接近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2位。
  • 最新十大人口淨流入城市:上深北居前三 珠三角人口密度最高
    上海深圳北京位居前三從淨流入總量來看,上海、深圳、北京、東莞和廣州位居前五,這其中除了東莞之外,其餘均為一線城市。其中上海的人口淨流入達到了958.84萬人,總量位居全國第一。根據2019年上海市統計公報,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
  • 全國各地人口增量排名,浙江廣東增長最多山東黑龍江淨流出最多!
    根據國家統計局正式反饋,山東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數據修訂為66649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9821億元,總量下調12.8%,在各省區中GDP下調總量最大。山東成為年淨流出人口最多的省份我們排名帝根據全國各地2019統計公報公布的人口增長數據,就發現了各地經濟前景端倪,我們將各地常住人口的增量減去各地人口的自然增長量,如果是負數則說明本地的自然增長人口都沒有全部留下,而其中一部分人流向了外地,如果是正數,則說明本地接納了外地淨流入人口。
  • 山東有3座城市,經濟增長十分迅速,並且人均GDP也是十分的高
    山東地處於華東沿海,黃河下遊,是華東地區最北端省份,隨著我國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山東也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在生產總值上能夠達到全國前三名,之前更是與廣東和江蘇這兩個經濟大省,共同被評為了中國最具綜合競爭力省區,而今天小編要為大家帶來的便是,山東境內經濟增長十分迅速的三座城市,並且人均
  • 2019年山東統計公報:GDP總量71068億 常住人口增加467萬
    表1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常住人口平穩增長。全年出生人口118.39萬人,出生率11.77‰;死亡人口75.44萬人,死亡率7.50‰;自然增長率4.27‰。年末常住人口10070.21萬人,較上年增加23.01萬人。
  • 華中師大獲批中國老齡協會首批老齡科研基地
    11月10日,中國老齡協會老齡科研基地授牌儀式暨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成為全國首批老齡科研基地。 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宣讀了《中國老齡協會關於公布第一批老齡科研基地遴選結果的通知》。
  •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拼出哪些「全國首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山東視察指導,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山東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趟出一條路子來。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為山東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強」產業加快壯大——7個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首位「十強」產業加快壯大,產業生態「四梁八柱」逐步夯實。
  • 加碼養老金融 中信銀行全力護航老齡事業發展
    記者從中信銀行了解到,在與中國老齡協會、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中信銀行在養老金融、健康銀行、老年大學信息化等三個方面深度合作,將銀行服務嵌入客戶旅程,讓客戶體驗品質養老、健康養老、智慧養老,以實際行動和專業服務支持老齡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