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內容如下:
耿英嫈:首先介紹一下國廣東方,國廣東方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旗下的網際網路電視牌照運營方,我們的牌照有三張,包括:OTT集成播控牌照、內容服務牌照以及IPTV的內容牌照。由這三張牌照負責的資質進行運營,與在座很多合作夥伴建立很好的合作關係,包括電信運營商、廣電運營商、各界新媒體。
首先看一下IHS最近關於聯網設備市場監測的數據:全球聯網設備現已達到81億臺,平均每戶家庭擁有4臺聯網設備,這些設備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PC、筆記本電腦,也包括網際網路電腦,還有各種圍繞網際網路電腦的周邊智能設備,包括音頻設備等。
IHS也頒發了一個全球網際網路流量報告,今年的披露是到2016年底,全球數據中心的IP流量也會年度達到6.6ZB,每月達到554EB。全球數據中心IP流量增長4倍,複合增長達到31%/年度。全球IP負載將會大量遷移到雲端,也就是到2016年底,全球IP負載將有2/3移至雲端。雲流量增速比全球數據中心增速的4倍還要更快,會是6倍的增長,每年複合增長率是44%。
中國網際網路用戶增速在全球的流量上升,雲端流量上升和數據中心的整個IP負載上升趨勢之下。其實,中國網際網路的用戶增速呈現一個放緩狀態,從增速來看,並不是從總量來說。把這些數據變成圖表能夠很容易發現,用戶的增長實際上主要靠移動網際網路拉動,但即便是移動網際網路每年遞增的增長率也已呈現一個平穩狀態。
網際網路中的特定領域——視頻網站的用戶增長也呈現逐步放緩趨勢。2015年,視頻網站用戶增長率只有百分之六點幾,比2014年的17.7%有明顯下降。增長主要是靠移動端增長帶來的。但在此趨勢下,實際上視頻應用的增長在大幅度上升,所以現在發生了一個新的融合業態——從早期的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現在其實可以關注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就是家庭互聯時代的到來。
《2015中國網際網路電視發展藍皮書》中披露,網際網路電視的應用正在成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圍繞這樣一個新的產業鏈所構建的網際網路電視生態將會帶來更大的產業空間和更好的市場機會。視頻的需求開始出現一個非常明顯的增長趨勢,且用戶收看視頻的終端選擇更加多元化。
隨著電信運營商提速降費的趨勢,用戶可以用更低廉的成本獲取到原來用非常高的流量成本才能支撐的視頻業務。同時高帶寬和視頻業務之間相互形成一個正向刺激。從電視端用戶來看,電視端用戶以及IP培育的客戶,對付費內容的觀看需求實際上是有一個習慣養成的過程,這個習慣養成過程要比在原來PC和移動端其實門檻變得更低一些,更容易接受一些。各家運營商不管是電信運營商還是網絡運營商已提前布局4K,這方面我們也有相應的準備工作。
三網融合給我們的產業帶來了新的整合機遇。2015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三網融合推廣方案》,明確表示,電信運營商可以從事除時政類節目之外的廣播電視節目的生產製作、網際網路視聽節目信號的傳輸、轉播時政類新聞視聽類節目的服務以及除廣播電臺、電視臺形態以外的公共網際網路的視聽節目的服務和交互式的網絡電視,也就是IPTV業務,還有手機分發業務。
看一下數據,電信運營商,只是三大電信運營商,寬帶用戶數量達到2.5億戶,廣電運營商的有線電視用戶規模2.4億,這兩個數據已經是相當的了。同時廣電運營商也在加快對2.4億戶家庭使用的有線網絡進行改造,進行雙向網絡改造和光纖改造。現在各地的發展還很不均衡,有的發達地區的雙改已進行到50%以上了,有的地區可能剛剛開始,但趨勢是不可擋的。
中國的網際網路電視,我們可以看一下,數位電視、傳統的數位電視IPTV以及OTT這三個市場從新增用戶來看,2015年其實已經開始進入到一個三分格局,基本數字相當。其中,傳統數位電視的增幅逐漸呈現放緩,基本上進入到一個增長變慢的狀態,IPTV和OTT用戶增長量在快速發展。特別是在三網融合政策的引導下,基於運營商網絡的IPTV市場會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尼爾森(Nielsen)發布的數據更側重於OTT,就是公網的網際網路電視業務的數據表現,會更樂觀,其用戶增長達到百分之百,用戶激活率和點播時長、表現用戶活躍度的數據也更加高一些。
中國網際網路電視實際上是在三個網上,三網融合實際上遠沒有發生。現在,作為我們這樣的一個內容服務運營商和集成播控服務商要面對三張網工作的,這對我們來說工作難度非常大,一張是OTT,完全基於公網的OTT TV業務,所以我們自己在開發自己的OTT TV版的APP,我們自己也成立了合資公司來專門生產智能電視機、智能機頂盒、智能音響,這個都是在to C的市場,通過公網服務向用戶提供服務。還有IPTV基於電信運營商IP網絡的,是基於公網的專網業務,這塊是我們非常充分地、緊密地跟各地希望運營商進行合作的業務。還有有線市場,DVB+OTT的業務,所以我們是在三張網上工作,三網融合沒有那麼容易,有很多挑戰。
我們的角色定位是一個服務平臺,因為我們是一個牌照方,所以我們需要做好多工作,首先要從內容、終端和用戶,這三個方面做好我們的播控管理。內容,我們要構建我們的內容服務模式,就是我們希望在網際網路電視時代打造一個與傳統電視不一樣的服務模式。用戶收看網際網路電視,他的收看方式在變,所以我們提供內容的服務方式也在變,我們提供點播、實況轉播、輪播、輪播的回看;構建我們的應用,網際網路電視的應用更多元化了,我們提供了遊戲電商、應用商店、教育、音樂、3D、VR,通過移動手機端的APP、PC端的APP以及我們的硬體產品來到達用戶。
我們的發展策略是基於我們擁有的牌照資源、平臺資源、服務能力和內容資源、應用資源和終端產品,還有我們的終端、渠道能力,在水平行業和垂直市場分別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這是我們一個非常理想的做法,就是我們希望能夠以牌照方角色貫通產業、構建生態,與大家合作共贏。
這是我們以完全開放的生態跟業界的,比我們更強的在某個領域有獨特優勢的公司一起來聯手合作。這是我們跟很多公司合資成立的公司,下面有9家合資公司,這個數量很快還要增加。這些合資公司分別在不同領域,包括垂直市場,就是運營商市場,有文化特色業務、區域市場,也包括遊戲、VR、3D、硬體終端、政府公共文化傳播,還有遊戲電商等,我們九大公司分別涉足不同領域。
做上述這樣的一件事情必須具備我們的核心能力,我們在建造一個通過自己自主研發的一整套完整的網際網路電視技術平臺。這個平臺我們希望對多業務形態都能夠進行適配,不光是點播業務、實況轉播業務、輪播業務等,也能進行多端適配、多屏適配,包括所有智能終端。
我們的系統架構全部都是模塊化和可擴展的開發形態,這個系統包含有媒資管理系統、轉碼生成系統、終端管理、產品管理、計費管理、大數據、消息、實況轉播業務、輪播業務。所有系統開發都是我們自己完全自主研發出來的。因為視頻需要非常龐大和強大的分發能力,所以我們在核心能力之中也在部署自己的分布存儲和CDN分發系統。
我們覺得整個網際網路電視已經重新定義了電視這個產業。這張圖顯示的是「新技術帶來新的生產工具,使舊生產方式轉移到新生產方式,從而發生舊平臺的衰亡、新平臺的蓬勃發展,新的產業徹底顛覆舊的產業」這樣一個過程。但是,實際上我們認為這中間發生的是進化、變異和顛覆的過程,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這個過程會變得非常之快。
實際上,由於網際網路思維的運行方式,像用戶思維、極致思維、流量思維、大數據思維、社會化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等都是網際網路思維的獨孤九劍,透露著網際網路的做法,一上來就要極致,一上來就要跨界,已經不容許像原來的傳統產業。網際網路時代上來就要極致,就要跨界、就要平臺,所以導致難以進化,非常難以進化,把進化的過程已經壓縮到非常短的一個周期了,所以現在我們的社會,整個平臺的進步變得更快,所以難以進化,只好變異,只有顛覆。像凱文凱利所說的,在快速、廉價、失控的過程,這是《失控》裡提出的概念。網際網路也是在這樣一個境遇下的新產物,有什麼樣的周期給我們發展的機會。
所以網際網路電視有一個重新的定義,我想引用吳小波新物種論的說法,他認為,網際網路電視已經不是電視了,它的關鍵詞是作業系統、數據和社交、軟體和服務,連接和效率。經濟學家角度給了一個重新的定義,我們來看網際網路電視的核心詞,我歸納的是叫多元。什麼多元?內容多元了,它不止是能收看到電視臺每天線性播出的24小時節目,可以有豐富的點播內容。
這個核心詞叫連結,連結產生新的商業機會,人和人連結產生社交,特定的人連結就形成特定的應用,比如教育和醫療,學生和老師的連結,醫生和病人的連結,人和設備的連結可能產生好玩的應用,比如一個設備就能掃描出你的身體是不是有變化,是不是有問題。智能家居就是設備和設備相連,一個智能插座和一個電燈的連結可以用手機APP操作開關,不用下床了。社區的一些智能應用和城市的一些智能設備的連結變成了智慧城市,所以這是因為連結,連結就是網際網路,所以我們在做很多的工作,從內容,各種方面做一些準備。
我們在做什麼?我們提供內容。我們在做輪播渠道,用網際網路的方式產生了30多路輪播專區。我們要做視頻版的新聞頭條,像環球視訊,是基於國際臺非常豐富的海外資訊,包括手機版和TV版。
電商方面,我們在做跨界、跨境、跨屏的電商,它在TV端和手機端都有相關應用。我們還有實況轉播業務,嗨播業務,我們在組織校園音樂的復興計劃,要做百場校園音樂會。除此,我們還通過直接進入到硬體終端生產,更直接地連接用戶。我們的終端在「6.18促銷」有兩款明星機型成績非常好,在這兒跟大家匯報一下,在京東、蘇寧、國美全網銷量第二,京東網際網路電視類別下,我們是京東的整個銷量第三,這是我們努力的回報。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