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原以為只有南路片風景好,沒想到北路一樣的美噠噠。所以最近北路片跑得多。一時陬市,二時漆河,三是架橋,還有觀音寺,牛車河、盤塘、馬鬃嶺.馬不停蹄。叫上太極攝郎跟我跑,他快當跑成了瘸子。
桃源處處桃花源,確實!
桃源很多好玩的,還有很多好吃的。
在桃源縣城,我經常吃喝打卡的地方,除了田桃源工作室下面的魚生有味,還有寶寶餐館、濱江土菜館、一峰尖紅茶館、杉樹灣、愛飯桃源店、人間煙火輕火鍋、興合園、老房子、九龍山土雞店、雙洲土雞店、舜天居、梅溪三莊、衝哥牛肉.
但還有一個神秘之處,我們稱之為:桃源吃貨俱樂部。
【橫豎都是美食】
要披露這個俱樂部,需要勇氣。說來話長,又不長。
抗疫期間,我回到桃源,幾乎所有餐館關門,我沒有地方吃飯,就去找老廚師飛伢子。民政局對面,掛了很多牌子,什麼「去哪兒旅行」、「樂善公益」、「玩樂桃源」、「龍玲茶修」、「古琴培訓」.
飛伢子又是個攝影家,抗疫期間沒有出去攝影,只好貓在家裡。我們一起聊寫作,聊攝影,聊人事,聊完之後要吃飯,他就弄菜,剛開始,炒一個菜,炒一碟花生米喝酒,後來弄一個缽缽一瓶酒,咱倆對拱。喝完,各自回家休息。
漸漸地,隨著疫情的稀薄,來的人越來越多,張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是吃貨、吃匠。記得我寫過一篇《吃貨們的春天》,不妨回顧一下:
仿佛是地下工作者,大家都秘密地到齊了,卷閘門「咣當」一聲拉下來,遂與外人間隔。倒不是來幹什麼壞事,主要是來吃來喝。
原材料早就備好,什麼牛抹布,豬裡脊,冬筍,赤菇,冷水鱸魚.新增烏雲界吉美源養殖的娃娃魚(全城每天只供應兩缽)
照例是飛鴨子當大廚,他舅哥當下手,吃貨先過嘴巴癮,談吃、扯淡。說得高雅一點就是:美食論壇。
抗疫期間,這屬於私下聚會,張揚不得,他們可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有的是千萬富翁乃至億萬富翁,即使不是,也曾經是;有的剛從領導位置下來。
但是在我眼裡,什麼錢不錢的,什麼廳座處座,都是吃貨。大家眼裡一律平等,都是對美食特別鍾愛的一群散弟兄,60後或者70後。
說起吃,上得壁。
一談到吃,眼裡必然閃精光,臉上肯然露喜色,那個眉飛色舞,唾沫飛濺,滿嘴跑火車。他們才不管什麼傳染不傳染!
酒是消毒的。喝酒有講究,至少50°,高度七八十。一律喉嚨裡進,每餐四兩,一天兩頓,雷打不動,風雨無阻。酒入柔腸,滋養了五臟六肺。
擔心中招?擔心三高?擔心就不會來了,他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要死懶朝天,不死做神仙」,世間萬物,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所以沒有特殊情況,大家都會聚在一起。
閒聊間,缽子一個個端了上來,熱氣騰騰,最少四個缽,多的時是九個缽。桌子是長條桌,一長溜。不分座次,先讓喝酒的落座。光吃飯的,一邊站著夾菜。因為除了吃貨,還有吃貨的家屬,夫吃婦隨,有其夫必有其婦,她們也是二等吃貨。
夠了,再不能這樣過,再也不能這樣活,天天渾渾噩噩,對不起自己,對不起社會,對不起靈魂的拷問。我們得幹點有意義的事,朋友一再提醒我們,酒醒後,我們也常常自我反思。
等疫情逐漸消散,各奔東西,大家都去忙自己該忙的事情,吃貨俱樂部也就沒有宣布地自動解散。
我東奔西跑上山下鄉,飛伢子也開始幹正事,他把長桌掀了,買來課桌黑板,他要發揮自己的特長,辦攝影培訓班了,美其名曰:
「大美桃源」風光攝影培訓班
對於攝影,我也瞄學了不少,如何構圖,如何利用光影,如何突出主題等等,倒也似模似樣。沙一沙——
為了表現醉眼看楓林花海,我故意將鏡頭晃動,把畫面搞模糊;
為了表現沙坪茶廠新與舊對比,展現時代前進的腳步,我構了一個箭頭標識的圖案;
為了表現桔鄉的變化,我把桔子樹作為前景.自我感覺滿意,經常得到太極攝郎的表揚,準備吸納我為攝協會員。
【酒醉佬兒看花海(配圖)】
【沙坪茶廠起高樓(配圖)】
【走馬桔鄉馬鬃嶺(配圖)】
少吃多攝少扯淡,跟我去原吃貨俱樂部——大美桃源風光攝影培訓班看看。學會多拍美圖,宣傳大美桃源。有你有我,重任在肩。
【原吃貨俱樂部華麗轉身】太極攝郎攝
治學三分匪氣,練劍半個書生
田桃源,微信號:tty1390736
【隨緣喜歡、轉發、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