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砂、河沙,這兩種物料是不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小礦似乎也分享了很多篇關於兩者的文章了,那為何今天還要繼續重提呢?原因是它們在市場上的火熱程度有增無減,很多剛入行或者想要投資的朋友,對這方面的問題仍是一頭霧水。所以今天小礦就在以前的基礎上再重新完善下,對機制砂和河沙兩者的區別進行2.0版本的介紹。
首先是關於機制砂是否能完全代替河沙的問題。其實機制砂的出現和大規模的使用,一方面是河沙資源匱乏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國家對河沙開採的監控結果。河沙地被禁止,勢必需要另外一種替代產物——這就是機制砂。機制砂的出現和使用並不是盲目的,它也是通過大量的試驗和實踐所留下來的一種不僅可以替代河沙而且使用價值較高的一種沙子。所以,機制砂既有超越河沙的優良性能,又受國家政策鼓勵支持,是一種可以很好替代河沙的產物。
雖然機制砂可以替代河沙使用,但兩者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那麼它們的不同點有哪些呢?機制砂優於河沙使用價值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原料材質
機制砂是由鵝卵石、石灰石、玄武巖等石料經過破碎機、制砂機等制砂設備加工製成的,雖說現在制砂設備技術已經有很大進步,能滿足生產需求和建築要求,但天然砂是經過長期的海水衝擊作用形成的,單從材質上來說,天然砂是比較合適建築用砂需求的。
2、原料資源
能用於生產機制砂的砂石原料種類多,而且資源豐富,所以在使用過程中不用擔心材料短缺的問題,而天然砂是自然資源,需要經過長期的海水衝擊作用才能形成,這說明天然砂的形成周期較長,現有庫存的天然砂可能開採枯竭,所以並不具有長久性。從資源儲量來說,機制砂要優於天然砂。
3、綠色環保特性
一方面機制砂的粒度大小可通過調節制砂設備來滿足不同用戶的生產需求,而且還可以利用各種尾礦進行制砂,在資源利用方面減少浪費。另外,在生產過程中,很多制砂設備都具有環保功能,減少粉塵等汙染;天然砂的開採一般是在河道進行,這會對河道、沙灘等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所以單從環保型這一點對比,機制砂比天然砂更環保一些。
4、生產成本
在生產成本方面,你是否會有這樣的疑問,感覺不需要設備費用的河沙成本更低些?單從設備投資這塊,河沙的確很有優勢,整個生產過程只需要人工和運輸就可以完成。但重點問題在於天然砂開採申請難批覆,天然河沙的價格也高,造成整體費用明顯偏高。
機制砂的原料成本低,多是就地取材,雖然在制砂過程中需要購置制砂設備,但環保的制砂生產項目還是容易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所以生產成本相比,機制砂的成本比天然砂的成本會低一點。
河沙好還是機制砂好?如果不考慮市場因素,當然是河沙。但涉及到資源問題、手續問題、價格問題和效益問題,還是機制砂更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