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差點被改為拼音,此人發明一種東西,成功阻止漢字字母化

2020-12-15 古今那點事兒

漢字作為中華文明的特殊符號,從古至今已有5000年,更新迭代多次,也曾歷經數次重創,但每一次,都有中華兒女突破重重障礙,拯救漢字於危難之中。20世紀就湧現了兩位愛國志士,一個靠凝練優美的文筆,一個靠先進前沿的科技,一路帶領漢字勇闖至今。這兩位人物分別是趙元任和王永民,今天帶大家了解王永民的故事。

至今,國內學習五筆的風潮仍未散去。五筆就是學的過程艱難,但學會了就超級簡單,以至於某些畏難的人至今仍被攔在五筆的門外。但再難都不如當年王永民發明五筆難。上世紀80年代,歷經浩劫的中國正式步入了科技化時代,但科技的發展離不開電腦的支撐,更離不開文字的輔助。眾所周知,電腦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而西方的主要文字符號是英文,因此,當時要熟練地運用電腦,就必須要學英文。當時,很多人都很篤定,曾經被趙元任以一篇文章拯救回來的漢字這次一定會消亡。畢竟,國家的科技化發展才是大事,必須要與時俱進才能帶領中國人民真正的富起來、強起來,因此,呼籲漢字拉丁化的人不在少數。眼看著關於漢字的改革就要提上議程,王永民的出現,又將漢字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王永民來自河南南陽,家庭極為貧困,但條件即使再艱苦也無法澆滅他那顆熱愛學習的心。他一心只想上大學,希冀通過知識改變命運。1962年,王永民終於如願以償,成功入讀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子系。王永民深知從戰爭年代走來的中國經歷了諸多不易,他不願看到中國再失去任何屬於他自己的東西。看到漢字拉丁化的呼聲愈之強烈,王永民苦苦發愁多日,最終萌發了以科技拯救漢字的想法。自1978年,他便開始全身心研究能夠將漢字輸入電腦的輸入法。天道酬勤,歷時5年的潛心研究終於獲得豐收,這項研究成果被稱為五筆輸入法。研究成果一經發布,西方世界一片譁然,舉國上下為之歡呼。鍵盤不僅能拼出英文,也可以拼出漢字,中國的科技化發展不用再以英文為基礎了。

五筆輸入法的問世,讓漢字與26個英文字母無縫對接,那些有關漢字拉丁化的聲音也日漸消失。後來,政府經系統檢驗後,確認五筆輸入法能夠解決漢字的輸入問題,便宣布不止現在,未來也不會再提及漢字拉丁化這一說法。的確,漢字字形之優美、意蘊之深遠,如果將它從時代的洪流中抹去,不知多少中華兒女要為之遺憾。

而今,五筆輸入法已邁入不惑之年。即使現在的拼音輸入法也很盛行,但五筆輸入法仍舊沒有丟失它應有的地位,更是每臺電腦內置輸入法的必備。很多會五筆的人都覺著五筆比拼音方便、簡潔許多。王永民的這項發明,不僅改變了漢字的命運,也提升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更是我國科技發展取得重大進步的體現。

相關焦點

  • 當年漢字差點被改為拼音,他用96字奇文力挽狂瀾,全文僅一個讀音
    諸多的知識,文化故事等等都是經過漢字流傳下來的。漢字也是中國的獨特的一種文化景觀,漢字的發展一直沒有停止過。同樣漢字的存在,記錄了每一個時期的時代背景,記錄每一代人的故事,也讓這些一直流傳下去,亙古不滅。但是漢字也曾經差點消失在過去,也遭受過一次極為慘重的打擊。這件事如果成功,漢字就要在我們這一代之中消失,再也難以看見。
  • 他發明了一種東西,使漢字沒有拉丁化,拯救了漢字的生死存亡
    中國漢字曾經歷過兩次的生死大考驗,第一次是在新中國成之前,當時的國力衰竭,民族自信幾近喪失,在這種背景下,以魯迅、劉半農等為首的文人紛紛提倡將漢字拉丁化,理由是漢字太繁瑣,不利用學習與教育發展,這場文字大革命在新中國成立舉行的掃盲行動中消逝。
  • 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
    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在漢語拼音發明之前,中國人是如何學習漢字發音的,這種發音的方法學習效率如何? 中國古代文盲遍地的一個很重要原因,是不是漢字的學習難度太大?古代中國人學習漢字有多難?非常難。為什麼歷史是一部貴族史?因為普通人連字都不認識,如何能進入以文才取仕的上層階級?
  • "漢字慧"開創漢字書寫國際化時代
    中國經濟網6月29日訊 重慶字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今日正式發布「漢字慧」形體結構字母化教學體系與高氏漢字字母化系統。這一教育科技創新項目的運用,將顛覆外國人學習漢字的傳統方法,開創漢字書寫的國際化、彩色化時代,讓外國人用母語方式輕鬆學習中文,是跨越漢字難學的最後一道難關。
  • 全世界都在用英文,漢字也曾差點被拼音代替,只因他才得以保存
    經過很多方面的討論,很多專家已經形成一個認識:這些符號應該是一種文字。也就是說,我們的文字起源,其實可以追溯到距離現在八千多年的時代。一片甲骨驚天下,殷墟甲骨文是公認的較為成熟的漢字文字系統。那些被刻上字符的龜甲,是另一個時代開啟的證明。有了系統的文字,也就有了一套更為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倉頡造字想來應是能與女媧造人、盤古開天地置於同一地位的神話故事。
  • 拼音出現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
    在世界主要文字之中,漢字是唯一一種指示會意文字體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語素文字是不表音的,也就是說,漢字和漢語發音是沒有關係的,這和拼音文字有本質的區別。幼兒園都要學的東西現在的漢語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作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中文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 魯迅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結合當時大背景就明白了
    魯迅先生不僅是世界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他還是可以和王羲之相媲美的書法大家,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和文字打交道,他為何會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句話呢?這只會讓他們更加的愚昧無知,所以魯迅倡導想要消滅繁體字,消滅一種字就必須要用另一種文字進行代替,當時西方殖民者為了同化殖民地的文化將當地原文字改造根據拼音來匹配相應的拉丁文來方便語言上的溝通魯迅提議消滅繁體字就是基於漢字拉丁化。魯迅出點是對的,但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只會摧毀我們的語言文化並不利於社會的發展,當然最後漢字拉丁化並沒有成功繁體字也依舊存在。
  • 外國人發明漢語拼音,周有光探索漢字之美!
    周先生是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訂者,並主持制訂了《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劉半農更是表示「漢字不滅則中國新文化無望」,有文化的人都這樣說了,沒文化的人自然也沒話可說,於是這場運動最終確實實現了初步的成功。用拼音替代漢字,看著是一種可行的方法,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人們很快發現了這其中的弊病,比如「攻擊」二字,用拼音來寫與「公雞」二字毫無區別,而在漢字之中,這樣的同音字數不勝數,該如何區分呢?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中國漢字,多有意思,拆字重裝,便是新意,可新意之下,又能同原意相結合。日月是天地,一昏一亮是更迭。一切都可解讀,一切都有深意,這便是漢字。當年,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統共一個讀音。
  • 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
    原標題:中國漢字為什麼要用外國字母做拼音中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 「拼音漢字完善漢字法」助推百年漢字強國夢
    漢字強則中國強 「拼音漢字完善漢字法」助推百年漢字強國夢(節選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是如何認識漢字的?老祖宗的方法讓人佩服
    而想要學習中國文化,就必須要精通漢字。我國漢字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最遠可以追溯到倉頡造字。經過多次的演變,才發展成為如今的漢字。現今的漢字看似簡單,實則非常深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中國的漢字種類很多,比如多音字、形近字、近義字等等,想要徹底的區分他們實屬不易。現在的人們基本上通過拼音來認識漢字,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實際上,漢字不止是在中國流傳數千年,在此過程中也對眾多的國家有著或深或淺的影響! 一、全世界最難學習的語言——漢語 如今,以漢字為基礎的漢語在中國最為廣泛的使用,而漢語可不止一種,而是同時有著眾多的方言存在的!同時,漢字也是全球範圍內使用時間最長,並且從沒有出現過斷層的文字。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音節的拼寫採用聲、介、韻3拼法,聲調則另加標記。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
  • 越南獨立後,胡志明迫不及待廢除漢字,用簡練拼音文字代替!
    引言越南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其歷史很多都是由漢字書寫,例如一些史書都是由漢字書寫的。越南用漢字的歷史很久,但自從近代史,越南獨立後,其領導人胡志明迫不及待地廢除漢字,用簡練的拼音代替漢字,這到底是為何?
  • 漢字差點變成英語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瞿秋白
    漢字差點變成英語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瞿秋白說到趙元任這篇奇文,就需要結合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大變動事件。進入到民國時期,由於清朝不斷出現戰敗的情況,很多文人墨客都對漢文化出現不自信的想法。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是近代化各國當中唯一一個保存著象形文字特徵的國家。胡適和魯迅先生,都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認為只有像日本一樣,進行全盤西化的改革,才能夠真正使得中國改變思想和文化的陳舊。日本摒棄和服和日本本土文化,全盤進行西化這場文人主導的文字改革運動,更是引來南京政府的關注。
  • 教幼兒識字,先學漢字還是拼音?
    但是學了這麼多東西,學會的也只是漢字的音,要想完全認識字,你還要學漢字的形和義。很明顯,直接學習認字和通過漢語拼音學習認字,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學習字音方面了。孩子們需要把整套漢語拼音體系都熟練掌握了,才能學會漢字的讀音。而直接學習認字,只要老師、家長或識字軟體等直接告訴孩子,這個字怎麼讀就可以了。
  • 發布 | 漢字轉拼音工具
    通過查找漢字拼音庫實現實時漢字轉拼音的功能。
  • 瞿秋白提議把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反對,全文就一個讀音
    歷史早已證明了漢字的重要性。然而,100多年前在五四運動出現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的口號,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各種知識分子都為此大打出手。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出版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也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明確表示反對,並在第二年2月制定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引起了巨大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