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不是一種姿態,最高境界是連「不」也不說
今日文2385字
【武漢協和醫院護士墜亡地探訪:死者系獨女,母親多次昏厥】
7月29日,湖北武漢。武漢協和醫院一名心內科護士墜樓身亡,目前警方已至現場調查。其家屬稱,該護士系家中獨女,孩子不到兩歲,在該醫院工作不到五年。
【柯達一夜熔斷13次】
近日,柯達獲美政府7.65億美元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7月29日晚,柯達股價最高漲幅一度達655%,向上觸發熔斷多達10次。不過暴漲之後又迎來暴跌,柯達從572%的漲幅快速回落至260%,最後收漲超300%。
【字節跳動副總裁、AI Lab負責人馬維英宣布離職】
據多方消息確認,字節跳動副總裁、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馬維英已宣布即將離職。他將赴清華大學智能產業研究院任職,加入正在籌備該產業院的原百度總裁張亞勤團隊。
德國最新研究:78%受訪新冠康復者心臟受損
新冠病毒帶來的後遺症正在不斷湧現,這一被稱作「新冠肺炎」的新發傳染病不僅只有呼吸道感染併發症,此前已有多名新冠患者出現心肌炎症狀,而最新研究顯示,即使患者已經康復,其心臟功能也會受到新冠病毒的持續影響。7月27日,《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臟病學》發表的最新研究檢查了100名德國新冠康復患者的心臟功能,發現78名患者心臟受損,60人出現了持續性的心肌炎症狀。本研究由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醫院領導進行。
你不能說這工作不認真不到位不仔細,但是......
有一種人,愈是風雨如晦之際,心靈愈是寧靜
紀念錢穆先生誕辰125周年
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有一種人,愈是在風雨如晦的時候,心靈愈是寧靜。他能穿透所有的混亂和顛倒,找到最核心的價值,然後就篤定地堅持。」
在大動蕩、大離亂中,他在一片對中國歷史的撻伐聲中保持了自我,他說對本國歷史要報有一種「溫情與敬意」,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在西南聯大堅守著知識分子的本分,寫下了《先秦諸子系年》《朱子新學案》《國史大綱》等令後人敬仰的傑作。
而當他站在一九四九年的香港街頭,看見滿街露宿、不知何去何從的少年時,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辦學,開創了新亞書院。
「山巖巖,海深深,地薄厚,天高明,人之尊,心之靈,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我精,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對向前行。」
這首廣為流傳的《新亞校歌》便是他親自所寫。
他是錢穆,字賓四,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
1963年,香港政府邀請新亞書院、崇基書院、聯合書院合併組成一所新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對這一名字,錢穆的弟子葉龍曾解釋說,中文不是語文的意思,而是文化之意。據說當時想了很多名字——中國大學,中華大學,最終還是錢穆堅持,「不如叫中文大學」。
此外,錢穆還堅持必須由中國人擔任校長,為此曾與港英政府斡旋良久,「(我)所爭乃原則性者,他日物色校長人選,餘決不參一議。」當時港英政府派來商議的英國人富爾敦,通粵語,讀中國書,曾說錢穆「君心如石,不可轉也。」錢穆期待的是,自此中文在香港再不受輕視。
我們又常說要中國文化;究竟中國文化最要處在那裡?
前幾年曾有人提起此語問我,我總回答說:「中國文化最要處在它的道德精神」。但現在,我覺得此話不夠鮮明;我想:中國文化之最重要﹑最特殊處乃在其能著重學做人,在其能看出人的理想和境界可日新月異地上進。這種向上和前進,乃是人格的表現,但不一定便是道德的表現。由外面看來,像是平平常常的,並沒有道德和不道德的鮮明界線之存在;但在其內心人格上,是可日有上進,實不平常的。信上帝,進天堂是死後事;但是,講到孔子的道德,中國文化之所重,則全在我們未死之前這一生,全在當下平常日用間。
朱子曾說,讀《論語》:「今日讀一章,明日便該覺得自己像換了一個人。」這已說到中國人講學問之最高深﹑同時最切近處。諸位今天進大學,要能在明天也覺像是換了一個人;而且日日該如此;一日復一日,「學無止境,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在我們內心境界上,有一個天天上達﹑欲罷不能之境;這始是中國文化中獨有的學問和獨有的精神。這種精神,不是要表露給人家看:所以說:「古之學者為己」,又說:「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曾說,他「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他的內心境界,真是天天在進步。又顏淵:「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當知:簞食﹑瓢飲﹑陋巷,在外面的人盡可見,看來好像總如此;但講到裡面,顏子的內心方面,則天天在進步,所以他覺得是可樂。
孔子亦說:「我見其進,未見其止。」我前面曾說:我在新亞此十三年中,學問是退步了。或許諸位可以說:我虛心或過謙。但,我總不能說我的做人退步了;因每一人之學問可以停滯不長進,但論人格,卻只能進,不能退。又且此種進步,只有自己一人知,不能為別人知。
淺言之,如諸位畢業後,去當一小學教師,每月得薪二百元,如此一年復一年,可以老做一小學教師,老得月薪二百,這也無所謂:但論做人,便不能老如此無長進。我們要能活在一個精神境界裡,要在自己人格上,不斷有上進,從童雅到白髮,那只是身體物質上變化。這種變化,一切禽獸生物都有,卻不是上進。我們做人,從幼到老,也不是上進﹔上進則在精神上。
孔子所講的道理,即中國文化之最獨特﹑最有價值處,是要懂得人之一生,在他內心應能天天有進步。每一人有他一分最高可能的理想與境界。諸位若知道這一點,人生樂趣與人生大道都在此;並可由此知道中國文化之高深獨特處。我們新亞在這樣一層上,似乎還是缺乏的;所以我今天要特地提出,使諸位知道,這便是中國文化精神,也該是我們新亞精神。
——選自演講《什麼是大學精神》
微信的規則進行了調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點「在看」,喜歡的話也點個分享和贊
這樣事兒君的推送才能繼續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才能繼續跟大家記錄分享精彩語錄、美圖和好故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