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
你信佛嗎?平時會去寺廟上香嗎?你又知道南京有哪些靈驗的寺廟嗎?
下面就為你一一介紹南京的那些寺廟。
雞鳴晚鐘是玄武十景之一,雞鳴春曉則是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棲霞寺位於南京城東北處的棲霞山下,棲霞寺不僅規模宏大,殿宇氣派非凡,是南京風景最佳處,且因其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聲名顯赫。
棲霞寺是中國四大名剎之一,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
靈谷寺初名開善寺,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僧人寶志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並封其為「天下第一禪林」。《金陵梵剎志》將其與大報恩寺、天界寺並列為大剎。
內設玄奘紀念堂,堂中供奉玄奘法師坐像,像前的玄奘法師頂骨紀念塔中有玄奘頂骨舍利。
大報恩寺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之一,是明清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被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文化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亦是中國的象徵,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為金陵三大寺。
大報恩寺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其生母碽妃而建,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標準來營建,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大報恩寺琉璃寶塔高達一百多米通體用琉璃燒制,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被稱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是中外人士遊歷金陵的必到之處。
保聖寺塔位於南京市高淳區淳溪鎮,當地稱四方寶塔,相傳建於東吳赤烏二年(239年),系孫權為其母延壽祝福而建。是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古城高淳的一個標誌性建築。保聖寺塔造型為四方七級,磚木結構樓閣式,總高33.5米。塔的底層外設簷廊而依附塔身,外觀給人以穩重端莊之感。底層塔屋內四面,共安磚雕佛十二尊。各層翹角,懸有銅鐘,悠揚的鐘聲隨風傳送。塔身似健筆凌雲,氣勢雄偉。
定山寺位於南京市浦口區珍珠泉旅遊度假區內,是禪宗的重要寺院,被譽為「達摩第一道場」,是禪宗中的祖庭之一。
宋代以來一直被認為是達摩渡江北上駐錫的寺院,史載達摩曾於此面壁修行,現在尚有「達摩巖」、「宴坐石」、「卓錫泉」和「一葦渡江碑」等重要歷史遺蹟。明弘治四年潔雲禪師在寺內豎立達摩造像碑一塊,此碑為國內現存最早的達摩造像碑。
宏覺寺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東善橋鎮祖堂山,始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初名「佛窟寺」,後稱「弘覺寺」。清代為避乾隆皇帝弘曆名諱,改稱「宏覺寺」。宏覺寺背依牛首山,面對雲臺山,左右群山環抱,地理位置絕佳。山南麓就是目前江南地區最大的地下宮殿——南唐二陵。
宏覺寺是金陵名剎,於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司空徐度所建,原名為佛窟寺,明正統年間(1436-1449)改名,為明代南京的八大國寺之一。
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皇帝下令建造靜海寺,為褒獎鄭和(原名馬三保)航海的功德,同時為供奉鄭和從異域帶回的羅漢畫像、佛牙、玉玩等物品,和奇花異木的活株而敕建。賜額「靜海寺」,取意四海平靜,天下太平。規模宏大,可謂金陵名剎。鄭和晚年曾在此生活過。
1842年,英國侵略軍與清朝政府在長江岸邊的這座靜海寺裡進行兩國之間的談判。就在這座寺廟裡,議約了《南京條約》,決定割讓香港島。
毗盧寺位於南京市玄武區,始建於1522—1566年,因廟中供養毗盧遮那佛,初名毗盧庵,金陵名剎之一,民國時期成為全國佛教的中心,中國佛教會、中華佛學研究會、中國宗教聯誼會、首都中醫院皆設於此。
清涼寺在廣大信徒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還是由於清涼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佛教中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師利菩薩就居住於清涼世界。
文殊菩薩就是以其具有大智慧而深受信眾禮敬,信仰十分廣泛。欲求智慧者便朝拜文殊師利菩薩,因此信眾也將清涼寺視為文殊菩薩的聖地道場來朝禮,金陵四十八景之一便有「清涼問佛」之說,此景由此而得名。
南京方山定林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金陵名剎、「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寺中的方山斜塔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塔的傾斜度是5.3度,比斜度為4度的義大利比薩斜塔還要「斜」,至今仍為世界第一斜塔。如今每天都有眾多遊人、香客來這座千年古剎遊覽。
轉載自:南京最優惠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