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不拍電影的昆汀在家狂寫影評

2020-12-09 騰訊網

看死君:新冠疫情下的全球電影界,都紛紛進入停擺狀態,電影人們宅在家裡都在幹什麼呢?阿莫多瓦寫起了新冠日記,荷蘭弟錄了個倒立穿衣的小視頻,《沙贊》導演大衛·桑德伯格在家抽空拍了部恐怖短片。

阿莫多瓦寫起了新冠日記

荷蘭弟錄製倒立穿衣小視頻

大衛·桑德伯格在家拍恐怖短片

而我們最最最愛熱鬧的昆汀,看完手頭電影存貨之後,開始新的副業——寫影評,整個三月發了十篇影評!既有他最愛的西部片,也有六七十年代港臺武打動作片。看完文章才知道,昆汀對華語武打動作片到底有多狂熱。

作者| 昆汀·塔倫蒂諾

譯者| 小飛俠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在李小龍真正崛起之前,王羽是香港電影界當之無愧的頭號武打巨星,美國影迷喜歡稱呼他為吉米王。回望五六十年代的日本電影界,已經打造出不少響噹噹的動作男明星,但那時的香港電影還沒有真正的,能和三船敏郎、高倉健、勝新太郎等叫板的動作巨星。

李小龍和王羽

直到1967年,由王羽主演、大導演張徹操刀、邵氏出品的《獨臂刀》,才一改此前香港電影以女性題材為主的狀態。

1967《獨臂刀》

在王羽之前,香港電影最受矚目的明星是女演員凌波,她的觀眾緣好到,無論演小生還是演女旦,觀眾都愛看。那時的香港觀眾情願看一個反串的女小生,也不願去看一個真正的男人。

凌波在《十四女英豪》片場

因此,《獨臂刀》之於香港影史的意義重若丘山,可以說現代武俠電影大部分都脫胎於《獨臂刀》。這也是香港第一部票房過100萬美元的電影,一夜間王羽就成了香港乃至亞洲的當紅炸子雞,張徹也順理成章進入百萬美元導演行列。

張徹的作品之所以與眾不同,在其陽剛氣質和暴力美學。相較於彼時以傳統戲曲為主的香港電影,張徹的創作無疑與60年代日本武士電影氣質更為接近。張徹作品中的武打動作設計沒什麼優雅可言,單刀直入,左劈右砍,血肉橫飛。

影片賣點中的賣點,當然是英俊中帶點憂鬱沉默的王羽,一洗當時香港銀幕上不是老牌粵劇武生關德興、就是男扮女裝的凌波的狀況。一個英偉的男人,帶著血海深仇的矛盾掙扎前來復仇,既新鮮又刺激,成功打造出張徹、王羽金牌組合。

繼《獨臂刀》大獲成功之後,順勢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經典武俠影片《大刺客》《獨臂刀王》《金燕子》等等。王羽甚至還紅到日本,在1971年的《座頭市與獨臂刀》中,和日本超級武打巨星勝新太郎演對手戲。

1971《座頭市與獨臂刀》

可惜好景不長,邵氏電影公司出了名的刻薄小氣,打造低薪電影明星實屬常態。已經嘗到成名滋味的王羽當然不甘心每月領著微薄的薪水,於是乎在1970年正式離開邵氏,加盟到鄒文懷的嘉禾電影旗下。

這一離巢,在張徹看來無疑就是背叛;此後二人分道揚鑣,張徹另捧狄龍、姜大衛成為邵氏當紅小生。後來張徹起用姜大衛拍《新獨臂刀》時,還當著所有媒體罵過王羽。

1971《新獨臂刀》

雖然姜大衛與張徹也曾打造出無數經典武俠佳作,但姜大衛終究不是王羽。直到張徹遇到傅聲,才終於覓得王羽接班人,只可惜傅聲也是英年早逝。

傅聲(1954-1983)

說回王羽,離開邵氏後跑到嘉禾當起了導演。而作為一名導演,王羽無疑稱得上是武俠電影史上最偉大、最具創新精神的電影人之一。他為邵氏兄弟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也是他執導的第一部作品《龍虎鬥》。事實證明,這部電影在類型片發展史中甚至比《獨臂刀》更具歷史意義。

1970《龍虎鬥》

可以說《龍虎鬥》打響了王羽執導功夫片的頭炮,於1970年在香港正式上映,是當年香港乃至亞洲最鮮活、最有生命力的電影之一,只有三隅研次《帶子雄狼》系列能跟他相比。

雖然張徹的電影掀起了一波港臺武俠片浪潮,但基本上都局限於古代俠客。王羽的動作片是實實在在的拳拳到肉,這一類型的轉變預示著功夫武打片時代的正式開始了。

到後來,這種類型發展到無論酒樓、賭場還是武館,英雄面前都是一屋子對手,這種場面到今天都還是主流。但王羽第一次用中國拳腳功夫打出電影質感帶來的震撼,至今無人能敵。

隨著邵氏兄弟起訴王羽違約,而後避走臺灣,王羽在臺灣拍出第二部個人作品《黑白道》,用作品證明自己是導演王羽。

1971《黑白道》

這部電影由他本人與臺灣傳奇武打女星上官靈鳳聯袂主演。而王羽自己則是最好的導演和男主演,這就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史泰龍一樣。

王羽無論是跟張徹、孫仲,還是臺灣導演李作楠合作,都足以證明其在舊派功夫電影時代的地位。而李小龍則用《猛龍過江》證明了他是一個沒啥天賦的電影創作者。

1972《猛龍過江》

與成龍後來的創作相似,王羽偏好誇張的、視覺上刺激的動作設計,這些動作場面一直是其電影的焦點所在。

以上談到的導演在視覺設計上都不如王羽。從演員角度看,王羽扮演的無疑都是華人英雄好漢;但從導演角度看,其導演風格深受日本武士電影的影響。最明顯的有,《龍虎鬥》中在大雪紛飛下搏鬥的武者,《黑白道》中的夜戰,《戰神灘》中的岸上火把列陣場面……

1973《戰神灘》

王羽比任何人都了解拍攝的目的,也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角色。以臺灣為新陣地,貫穿整個七十年代,王羽參演了一系列血腥、剛猛、暴烈的動作片,如《霸王拳》《俠義雙雄》《四大天王》《一夫當關》這些,都屬於王羽的硬派系列。

1972《霸王拳》

1971《俠義雙雄》

1972《一夫當關》

1974《四大天王》

另外,少不了還有《追命槍》,跟以往有很大區別:第一,這幾乎是有史以來最暴力的電影,全長90多分鐘,王羽一襲白衣和一根銀槍,力戰萬軍。第二,這麼慘烈的打打殺殺是由女導演高寶樹執導的,她也是唯一的一位武俠片女導演。

1971《追命槍》

王羽到了嘉禾之後,和羅維導演共同合作了兩部特別帶感的動作片,《龍虎金剛》和《冷麵虎》。(譯者按:王羽和羅維在嘉禾時期應該是合作了三部電影,還有一部《海員七號》昆汀並未提及)

1973《龍虎金剛》

原本《冷麵虎》應該是李小龍主演,有人說李小龍是為了《猛龍過江》放棄《冷麵虎》,不過按照羅維的講法,是他堅持要把角色留給王羽。

我很難相信這個說法,畢竟李小龍如果真想拿到這個角色,嘉禾不會不答應。但毫無疑問,王羽肯定是更適合演繹《冷麵虎》中的怪客,這跟他離開邵氏後的轉變有關。

1973《冷麵虎》

在邵氏期間,王羽的角色大多是英勇忠誠的正派,反派角色都讓羅烈給演了。但是離開邵氏後,王羽很喜歡演一些又高傲又滿嘴噴糞又暴力的混蛋。

譬如在《冷麵虎》中,不惜化身流氓,滲透到黑幫中調查父親遇害真相。看這些片子,有時候看著看著,會不自然地同情反派。而正是這段時間,他被大眾稱為亞洲的史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

另外三部武打傑作是《戰神灘》《獨臂拳王》和《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其中《戰神灘》應該是王羽預算最高的電影。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結合《七武士》和《斯巴達三百勇士》。

王羽在這一點上挺有意思的。電影創作上,王羽吸收了很多黑澤明影片的設計,但其影片中明顯的反日情緒又顯得格外矛盾。影片中不乏「我是日本人的爺爺」,「殺倭寇,你怎麼不早說呢」,「你們這批狗娘養的,入侵我們的家園」之類的對話。

1973《戰神灘》

日本角色是當時香港、韓國、菲律賓電影中的常規反派。我們經常能看到,像羅維的《精武門》中,李小龍一人單挑日本空手道高手和數十日軍,證明「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1972《精武門》

同樣的,在黃楓的《合氣道》中,女主演茅瑛還聯手韓國跆拳道大師,合擊日本人。

1972《合氣道》

但這些都難以跟王羽《戰神灘》恢弘壯麗的場面相提並論。影片後半部分全是夜幕水戰,黑夜被火把照得通亮。這是香港七十年代所有武打電影中,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大場面。這麼說都還是太小瞧這部影片,這簡直就是偉大的戰爭場面,完全碾壓奧遜·威爾斯《午夜鐘聲》中被過譽的戰爭場面。

1973《戰神灘》

1965《午夜鐘聲》

身穿全套盔甲的中國義軍和日本武士之間的最後一戰是如此精彩,用了這麼大篇幅去描述,這讓影片不那麼像是一部武打動作片,反而更像是一部歷史戰爭片,頗有《七武士》《勇敢的心》和《天國王朝》的氣魄。

另外兩部經典作品《獨臂拳王》和續集《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是王羽在美國最出名的兩部電影,尤其是在黑人觀眾中。主流電影潮流換了一撥又一撥,但這類武打動作片還是在美國影院存活了很久。這些都是讓王羽深入美國民心的重要角色,並且與武打片影迷建立聯繫。

1972《獨臂拳王》

1976《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

然而,與《獨臂刀》那種展現經典武俠俠義精神的影片不同的是,《獨臂拳王》系列電影則是更趨近於漫改的精彩電影。影片裡面全是在美國人眼中能力非凡的超級英雄,與一溜兒也是武功高強的反派對戰。

在七十年代,這些電影是(美國)影院裡最位接近漫威宇宙的電影。《獨臂拳王》中的反派,功夫野獸、空手道殺手、暹羅惡魔、藏傳密宗、跆拳道高手、柔道王和印度瑜伽,這些名字和功夫,聽起來就像亞洲主題陣容的《神奇四俠》。

在功夫熱潮達到頂峰的1973年,美國上映了《獨臂拳王》,票房表現不錯,但同時還有一堆爭奪影院排片的香港電影,其中就包括張徹的《新獨臂刀》。

1971《新獨臂刀》

等到《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1977年在美國上映,還一度登上過「綜藝」排行榜榜首。後來斷斷續續在美國影院上映,與其同時上映的還有李作楠的《天皇巨星》。而我在影院看王羽的電影比看其他任何一部都要多。

1976《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

可惜《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不像《龍虎鬥》和《戰神灘》那樣成功。即使與《獨臂拳王》相比,也顯得略有不足。勉勉強強能稱其為一部電影,幾乎沒法兒形成完整的故事鏈,甚至也沒有什麼戲劇張力。

也許很難將《獨臂拳王大破血滴子》歸為一部佳作,但情人眼裡出西施,喜歡這樣的電影,便自然就會認為它是非常棒的功夫片。我從小就喜歡這類電影,年齡越大感情越深。

對圈外人來說,這可能看起來像一堆狗屎。但對武俠片行家和王羽影迷而言,這就是只有鑑賞家才能品出門道的葡萄佳釀。

作者| 昆汀·塔倫蒂諾;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譯者| 小飛俠,轉載請註明出處

Mondo電影海報藝術典藏

每位影迷都不容錯過的收藏級畫冊

《Mondo電影海報藝術典藏》

收藏級畫冊,中文世界首發

完美復刻,顏值炸裂

特8大尺寸全畫幅開本+長幅寬銀幕拉頁

定價398元,現在僅需288元

相關焦點

  • 「影評人」昆汀眼中的王羽:香港功夫巨星,林青霞偶像
    好萊塢大導演昆汀,最近隔離在家做起了影評人 ,一連寫了九篇自己心愛電影相關的影評,這其中他多次談到了香港早期的武俠電影。他先是單片幅大段介紹了一部42年的港臺武俠片《勾魂針奪命拳》,隨後重點介紹了一位早期的香港功夫巨星——王羽。
  • 《如何寫影評》:電影向左,影評向右|邊觀影邊寫影評,你也可以
    這本書主要從三大方面講述了應該如何寫影評,第一部分是認真觀影與電影進行無聲的對話;第二部分是寫影評前的準備工作;第三部分就是關於影評寫作的滿滿乾貨。「看得不好,寫得也必然不好「——開始評寫電影的唯一方法是全神貫注地看電影,甚至是我們不喜歡的一部影片。無論是在觀影前的準備還是在看完電影後的片刻裡,作為一個作者,我們需要將個人的感受和最初的觀影感受整理出來,這些材料是我們分析這部電影的基礎。
  • 鬼才導演昆汀的未完成片單中,竟有一部漫威超級英雄電影
    他曾說,一生只拍10部故事長片,而去年他執導的《好萊塢往事》是其第9部作品,也就是說,如果他遵守承諾,餘生只剩下最後一部電影可拍了。漫畫中的盧克凱奇近日,因為疫情隔離在家的昆汀,開了一個播客節目,經常分享一些創作趣聞,正好也分享了《僱傭英雄盧克·凱奇》這個未完成的電影項目,以及當初對於選角的一些看法。
  • 一生只拍10部電影的昆汀,現已拍了9部,哪一部是你心中的NO.1
    這其中,昆汀的創作速度可以說是非常慢的,慢到至今為止,57歲的昆汀只拍攝了9部銀幕長片。雖然昆汀的作品不多,但這絲毫不影響昆汀被譽為最具創造力的鬼才導演。在昆汀拍攝的為數不多的銀幕長片中,他的非線性敘事、章回體電影、暴力美學、話癆戀足、黑色幽默等特質,展現的淋漓盡致。
  • 【昆汀影評】我最喜歡的中國武俠電影導演
    大家期待已久的昆汀影評來啦!  下面這篇是昆汀在3月23日發布的一篇對於香港動作電影中功夫巨星,同時也是導演的王羽的評價。    回到王羽,王羽離開邵氏兄弟的同時,他也開始自己執導拍電影了。作為導演,王羽是武俠電影歷史上最偉大、最具創新精神的電影人之一。他為邵氏兄弟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是他作為導演的第一部電影。  事實證明,在這一類型的發展中,這部影片甚至比《獨臂刀》更具歷史意義。
  • 香港電影的超級影迷昆汀:一面是「無恥混蛋」,一面是電影大師
    小時候昆汀不喜歡讀書,經常和社會小混混打架,後來高中退學到一家音像店裡打工。得以音像店的便利,昆汀在那閱片無數,據說有20000部之多。也因為這樣特殊的電影學習經歷,在之後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致敬老片的片段,他也被戲稱拿來主義的痞子亂燉,電影界的無恥混蛋。
  • 書評|《如何寫影評》:發現電影的魅力,寫出專業影評
    她問我喜歡看電影嗎?我說喜歡呀。接下來她又問看過這些電影嗎,但我都沒有看過。朋友哈哈大笑,你這算什麼喜歡呀?說來也是,其實我就口頭上說喜歡看電影,其實並沒有看過多少。寫書評一年多了,有人問我,你喜歡寫影評嗎?這次我老老實實說不會寫,沒有寫過。書友推薦說那你可以先看看《如何寫影評》這本書,它是很實用的基礎書籍。
  • 只拍十部電影的大導演昆汀《好萊塢往事》,有哪些驚恐細節?
    文/孫笑語聲稱只拍十部電影的大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在2019年坎城電影節交出了自己的第九部作品《好萊塢往事》,併入圍主競賽單元。《八惡人》之後,期待已久的《好萊塢往事》終於和觀眾見面了(不包括內地觀眾),自資源釋出以來,對這部電影的熱議和解讀從未停止過。影片大規模復盤了1969年的好萊塢盛景,連細節都做得考究精緻。
  • 《電影意志》:看電影如何看?寫影評如何寫?
    不知你是否跟我一樣,當看完一部電影企圖要表達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時,會感到煩惱?因為評價一部電影可以有100個角度,也有太多的領悟,一篇文章難以囊括全部,那麼該如何評價一部電影呢?判斷影評好壞的標準是什麼呢?影評的終極目標又是什麼呢?
  • 《如何寫影評》帶你全方位了解電影結構,輕鬆寫出專業影評
    現在很多人喜歡看電影,看完電影,不過癮還喜歡去看影評,比如豆瓣,知乎等大眾影評平臺。看影評是為了深入的全方位的了解這部電影,去看看他人的見解和觀看角度,有時會帶來新的體驗更勝過看電影本身。所以,看影評是一種享受,就像慢慢品一杯酒,感受酒的不同原料帶來的味覺刺激。《如何寫影評》這是一本比較專業學術的書,主要是給學電影專業的學生看的。作為業餘電影愛好者寫影評,有一定的借鑑意義。作者簡介蒂莫西科裡根,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文教授,電源學研究主任,在電影教育領域貢獻卓著。
  • 昆汀將出《好萊塢往事》小說集,電影版剪掉的內容或在書中重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邵梓恆 昆汀·塔倫蒂諾近日與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團籤訂了兩本小說的出版協議,一本是《好萊塢往事》小說集,另一本則是《電影猜想》。去年昆汀就多次強調,導完《好萊塢往事》之後暫時不碰電影,轉寫小說或劇集。
  • 第十七講:如何寫好一篇走心的影評?
    我們平時提到的影評,即電影評論,用百度百科的定義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攝影、劇情、線索、環境、色彩、光線、視聽語言、道具作用、轉場、剪輯等進行分析和評論。」通俗點來說,影評就是我們在看完一部電影之後對它評頭論足,比如這部電影好不好,好在哪裡,爛在哪裡,問題出在導演還是演員身上,故事講述得是否緊湊,導演拍這部電影目的何在,表現出怎樣的主題等等,都可以予以評論。
  • 《如何寫影評》:3步教你學寫影評
    在我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裡,看電影算一個。又覺得寶貴時間來之不易,每看一部電影,就有點挑,挑題材、挑評分、挑演員……很多次,我挑該看哪部電影的時間,就佔去前奏的一大半。看電影的過程,當然是愉悅的。但看完後,總覺得有些東西不吐不快。其實,跟看電影一樣,寫影評也是件有趣的事兒。
  • 《如何寫影評》|理解電影,才能理解生活
    寫影評在很多人眼裡看來是很隨意的事情:敘述一下電影劇情,再寫一點自己的觀影體驗,或者抓住影片中讓自己感動的某一點,進行意識流的描寫。其實這種寫法,看似深刻,或許並沒有真正看懂導演想要傳遞的內容。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的蒂莫西·J·科裡根,所著的第八版《如何寫影評》中,就對影評進行了系統的分類和方法指導。
  • 昆汀「曼森殺人案」電影《好萊塢往事》3大滿分炸裂 小李皮特大戰...
    索尼電影發行、昆汀·塔倫蒂諾第9部電影、聚焦「曼森家族殺人案」的《好萊塢往事》還未上映。及吸引了眾多目光,不光是因為這是一部昆汀作品,而且還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布拉德·皮特兩大男神銀幕首秀對飆演技。日前該片曝光媒體評分,好評如潮,其中就有三個滿分,屬實炸裂。
  • 昆汀《殺死比爾》對中國功夫推崇備至,《好萊塢往事》卻黑李小龍
    好萊塢大導演昆汀他的《落水狗》《低俗小說》《殺死比爾》系列等積累了大量中國粉絲,作為好萊塢最特立獨行的電影大師,號稱一生只拍十部電影的昆汀,拍了他的第九部電影《好萊塢往事》,然而,這部電影中涉嫌辱華,不尊重李小龍,帶有種族歧視導致不能中國上映
  • 昆汀差點為《幽靈公主》寫臺本?後舉薦尼爾·蓋曼
    昆汀差點為《幽靈公主》寫臺本?1905電影網訊 此前有傳言稱,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幽靈公主》曾找昆汀·塔倫蒂諾撰寫本片的英文配音臺本,昆汀卻並未接下這份工作,而是推薦了小說家尼爾·蓋曼(《美國眾神》《
  • 為什麼現在對張徹的電影《五毒》評價這麼高?
    對於張徹的《五毒》,一直以來有這麼兩種說法:一是美國一雜誌將其排為「世界最怪誕電影第11位」,另外一個消息則說這是昆汀最為喜愛的一部香港電影。經過本人運用高科技手段無敵Google的求證。至於昆汀對這部片子的評價,據說是參與殺死比爾的白眉毛劉家輝傳出來的,據傳昆汀有意重拍胡金銓的傑作《大醉俠》,劉家輝聲稱昆汀對於香港武俠電影非常之熟悉,《五毒》是其最愛之一,其他兩部分別為李小龍的《龍爭虎鬥》和劉家良的《少林三十六房》。張徹原名張易揚,1957年到香港拍電影反響平平,只好寫文章討生活。
  • 《如何寫影評》:怎樣從專業角度寫出通俗易懂的影評
    文/珠珠「頭腦中有思想,眼裡有電影,筆下有才情,就能寫出好的影評。」—— 蒂莫西·J··科裡根《如何寫影評》《如何寫影評》是一本心心念的書籍,這次總算「啃」完了。文中將「寫」的方式分為:電影報告、電影評論、理論文章、評論文章。其中電影報告和理論文章的目標受眾通常是教授電影研究的老師或學生,屬於專業研究類型;而電影評論和評論文章適用於所有影評愛好者。
  • 電影推薦:《好萊塢往事》—昆汀的迷影梗看懂了嗎?
    本來這部電影是打算在內地上映的,但是幾次定檔後又撤檔,最終乾脆沒了音訊,內地影迷無緣在大熒幕上觀看這部電影著實讓人感到有些遺憾。但作為昆汀的影迷,確實不應該錯過這樣一部電影。02/小李子飾演的瑞克在60年代的好萊塢是一位炙手可熱的動作片明星,演了很多西部片和戰爭片的男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