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豆瓣 8 分經典電影的成功,有一半功勞是屬於配樂的

2020-12-14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PPSO」(ID:appsolution),作者 周宇,36氪經授權發布。

網際網路改變了信息的傳輸方式與效率,同時也大大拓展了我們能看到的人與物。這不,我又一次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了兒時的「感恩教育」演講視頻。

學生集體戴口罩捂眼睛,原來是「感恩教育」.圖源:澎湃新聞視頻截圖

動人的背景音樂,再配上講師的雞湯式演講,不一會,孩子們就開始低頭啜泣,眼淚迷住了雙眼,而後更是向著父母深情表白:

媽媽/爸爸,您辛苦了。

近二十年後,這種套路式的演講還能有市場,也是奇事一件了。而且感恩教育演講的核心之一——背景音樂,如今也同樣被應用於各種心靈雞湯、成功學演講視頻中,賺走無數觀眾的點讚和感動。

為什麼這種套路能一直奏效,視頻背景音樂(BGM)又是什麼時候成為了帶動看客情緒的工具了呢?

為了讓你沉浸於視頻中,背景音樂成為了標配

視頻背景音樂誕生的準確時間,現在已經很難考究了,我們只能從視頻這一內容媒介的首個承載者——電影上,了解音樂是如何成為視頻的重要內容元素,又如何完成工具化表達,影響你我的情緒。

有趣的是,視頻背景音樂這一元素並非是有聲電影時代的產物,早在電影的嬰兒時期——默片時代,為電影配上音樂就已經是常態了。

1895 年,盧米埃爾兄弟在法國成功放映了電影《工廠大門》,標誌著電影的誕生,在此後的十多年間,電影快速發展,從小眾娛樂走向了成功的大眾娛樂業,製片廠、演員、攝影師、電影院等我們今天熟悉的行業組成,在這段時間內一一出現。

《工廠大門》記錄了工人們走出大門的場景

當時的電影院放映的電影基本上都是默片,即無聲電影,儘管畫面簡單,但對真實世界的復刻還是吸引了大量觀眾,而為了不讓放映機器運行時的噪音影響觀影、烘託觀影氛圍等,不少影院都會請或大或小的樂隊在現場表演,喜劇片就表演歡快的歌曲、悲劇電影則表演低沉、節奏急促的歌曲等。

這種通過歌曲烘託氣氛的放映形式,今天依然存在,它們多被稱為交響視聽音樂會,像《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視聽音樂會就曾在 2017 年進入中國,並在上海完成了演出。

圖片來自:harrypotterinconcert

現場觀眾除了享受超大熒幕帶來的視覺效果外,片中的配樂將由現場的交響樂團演奏,視聽體驗獲得了進一步的提升。

不過受限於當地文化和表演人員的專業能力、習慣等因素,在默片時代不同電影院放映同一部電影,其配樂可能是不一樣的,體驗自然也不同,為電影配上合適的歌曲,在當時可是讓不少放映人員頭疼。

技術的進步改變了這一切,有聲電影來了。

1927 年,史上第一部有聲故事片《The Jazz Singer》上映,有聲電影自此快速發展。它的出現也為電影引入了對白元素,觀影和欣賞門檻進一步降低,很快電影就成為全球性的大眾娛樂產業。

《The Jazz Singer》

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電影從文學、音樂、戲劇、繪畫等藝術領域借鑑學習了不少,在戲劇和文學領域已經被廣大受眾認可的「故事」這一內容形式,更是成為了電影領域的主流,尤其是商業電影上,這也導致現在大部分人在討論電影時實際上討論的都是敘事電影。

敘事電影往往強調通過劇情推進,讓觀眾沉浸其間,以達到共情的目的,有聲電影的出現雖然帶來了對白,能最大程度上模仿真實世界,但這並不代表就能讓觀眾沉浸其中。

此時,音樂作為電影的重要元素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音樂家很早之前就做到了用音樂帶動聽眾情緒,和借鑑戲劇、文學一樣,電影人們同樣借鑑了音樂這一藝術領域,通過為電影配上專屬的音樂,烘託氣氛、表達主人公心理狀態,進而帶動情緒,讓觀眾代入到故事中。

曾有人做過一個實驗,將經典電影中的音樂去掉,不到二十分鐘觀眾就看不下去了,表示太無聊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老師在《電影批評》公開課上同樣提到了「電影音樂其實強制讓觀眾進入某一狀態的工具」。

之所以你我看電影時為之落淚、害怕、歡笑,不僅僅是因為劇情,更是電影音樂的影響了情緒,不同節奏、旋律都會對情緒產生不同影響,節奏歡快明朗的音樂容易帶動正向情緒,反之則相反,甚至還有專門研究音樂對情緒影響的學科「音樂心理學」。

從默片時代到如今,電影音樂一直以來都是讓用戶沉浸於電影故事的重要工具之一。正如電影借鑑了音樂、繪畫、戲劇等古老藝術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影配樂的工具化應用也被應用到其他領域中。

文首所述的感恩教育其實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通過背景音樂帶動學生的情緒,畢竟沒有背景音樂的烘託,僅靠套路化、口號化的演講,要讓人落淚可並不容易。

當然,帶動情緒只是電影音樂眾多功能之一,在電影人們的前僕後繼之下,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變得極為豐富。

童年陰影、時代符號,背景音樂的作用還有很多

正如上文所述,音樂在電影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帶動情緒、讓觀眾沉浸於電影所展現的視聽故事當中,驚悚類電影對音樂的應用尤其多,同時也讓不少音樂因為成為了一代人的「童年陰影」。

1975 年上映的經典驚悚電影《大白鯊》,開啟了暑期檔大潮的同時,也被不少人看做是童年陰影,片中鯊魚向主角團逼近時,電影音樂《鯊魚》響起,儘管該配樂只有兩個音符,但低沉、越來越急的節奏,讓人陡然緊張,危險正在逼近的感覺油然而生。

點擊觀看《大白鯊》片段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片中的鯊魚並不算太過可怕,但搭配上這激烈、低沉的音樂,效果就不一樣了,《大白鯊》的導演史匹柏就在電影放映後稱「大白鯊電影的成功,有一半功勞屬於配樂」,製作這一配樂的約翰·威廉士也因此獲得了一座奧斯卡金像獎。

前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中,除了劇情立意被廣大觀眾誇讚,其配樂《小白船》同樣引發了大量討論,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中有網友評論其為「毛骨悚然」。

這首聽起來悠揚的曲子,總是配上一些毛骨悚然的畫面,像是片中露出屍體的畫面,極強的反差感,同樣帶動了觀眾「害怕」的情緒。

而最近在國內上映的日本電影《菊次郎的夏天》,則用一曲《summer》徵服了無數觀眾,悠揚、平緩的曲調,讓人在不知不覺間就平靜了下來,情緒走向平和,這也是不少人稱其十分「治癒」的原因。

當然,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不止於此,作為流行文化的承載者,在電影中音樂也被視作時代的象徵。2015 年的黑馬電影《夏洛特煩惱》,片中主角夏洛做夢回到 90 年代,從醫院走出後,隨之響起的歌曲是《公元一九九七》。

這首極具時代意義的歌曲,是不少人的年代回憶,在片中則作為一種符號,意指片中主角夏洛回到了 1997 年,與電影劇情相對應。

此外,片中多次出現《相約九八》《雙截棍》《那些花兒》等上世紀 90 年代傳唱度極高的歌曲,顯然也是以歌曲強調「回到 1997 年」這一劇情,通過音樂喚起觀眾記憶,以便更好的沉浸於電影所展現的故事當中。

在電影中,視覺畫面和音樂就像是發生了奇特的化學發應一樣,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調動人們的情緒。作為先驅者,電影在音樂應用技法上的探索極為豐富,為後來者提供了豐富的案例與應用方式。

越來越火熱的短視頻,就是獲益者之一。

短視頻時代,BGM 成為了一種新的 meme

技術的進步催生了電影這一新生內容形式的同時,也為專業電影人們提供了創作的土壤,短視頻也是一樣,網際網路技術的出現,讓信息傳輸的速度增長了成千上萬倍,也催生了不同的內容形式。

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是技術進步的產物,同時它們也借鑑了電影等領域的成果,建立了一套新的表達標準。

隨手拍一段十幾秒的視頻,並為它配上一首歌,就是一個標準的短視頻,同時平臺還為用戶準備了大量音樂可供備選,像抖音前期還會設立話題,引導人們完成固定歌曲下的挑戰。

短視頻應用的發布流程中,大多都有配樂環節,平臺為用戶準備了大量可用的音樂

這種方式極大的降低了用戶的視頻表達門檻,同時也為無數的用戶提供了一個模板,甚至於短視頻平臺還推出了剪影等專為手機剪輯而生的剪輯軟體,都是為了降低用戶的視頻製作門檻。

這其中音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前快手邀請周杰倫入駐,除了看重周杰倫的影響力,他的歌曲版權也是原因之一。

短視頻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智能推薦算法滿足用戶需求,更是因為它降低了用戶表達的門檻,為普通人提供了視頻製作的模板。

當然,短視頻的火爆也連帶著讓視頻配樂(BGM)火了起來,作為一首 16 年前發行的歌曲,《處處吻》就因為短視頻平臺再度火了起來,僅抖音一家平臺話題播放量就達到了 22.8 億。

這首帶有香港娛樂行業黃金時期色彩的歌曲,為短視頻賦予了一層復古懷舊的意味,和電影中將音樂作為時代符號的表達方式如出一轍,區別只是電影需要更為專業的知識和技能。

為同一首歌曲(BGM)配上不同的視頻,並以病毒裂變般的速度快速傳播,已經成為了短視頻平臺的常態,甚至於還演繹出了對音樂做二次改編、填詞創作的形式,B 站上就有這不少《處處吻》的改編填詞作品。

相似的事情,還在不斷發生。

在短視頻平臺的推動下,視頻配樂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時代中極具爆款潛力的迷因(meme)之一。

相關焦點

  • 《怪物獵人》電影豆瓣5.5分 劇情薄弱、配樂不搭
    《怪物獵人》電影已於今天正式上映,豆瓣首日評分5.5分,有41%的評分者給出了3星評價。除了不可名狀的問題造成的大面積差評外,也有很多差評表示本作的電子風配樂和電影不搭;沒有經典配樂勇氣之證;一驚一乍的Jump Scare鏡頭太多且毫無意義;劇情很迷惑;節奏奇怪等等。
  • 配樂比影片火的電影,屬於上一代的情結,豆瓣8.8分的經典之作
    所謂的經典有時候其實與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對於影視作品而言,不同的年代有著屬於該年代獨有的環境特點,這些環境決定著它們的受眾度。朋友再見》 作為一首我國人民十分熟悉的歌曲,由於它出現在南斯拉夫電影《橋》中,有人誤認為它是南斯拉夫民歌,實際上它是一首義大利民歌,1969年上映的南斯拉夫電影《橋》描寫了第二世界大戰中,南斯拉夫遊擊隊在反法西斯鬥爭中戰鬥生活的內容,是我國觀眾十分喜愛的影片,電影《橋》的插曲《啊!朋友》也在我國廣泛傳唱。
  • 《晴雅集》票房超3億,豆瓣5.1分,美術和配樂功不可沒
    其實豆瓣的評分還算準確,起碼是符合我的預期的。算是郭敬明有史以來最好看的片子了(豆瓣評分歷史最高),當然也有很多人說是爛片。電影劇情在此不多說,畢竟吐槽的人不少。我只想說,吸引到我的點。比如服化道,美術設計和配樂是我認可的。畢竟電影藝術總監是屠楠,他的代表作《妖貓傳》,金雞獎最佳美術,亞洲電影最佳美術,金馬獎提名最佳美術。
  • 豆瓣評分8.7分,韓國黑幫電影的巔峰之作
    說起黑幫電影,香港有《無間道》和《黑社會》,日本有《極惡非道》,好萊塢則有《教父》,而韓國有一部電影卻集四部經典之所成。 這部電影就是《新世界》,韓國黑幫電影的巔峰之作,李政宰、崔岷植和黃政民聯合主演的作品,一部看過之後便讓人沉迷的優秀電影。
  • 每一部都回味悠長,豆瓣8分以上超經典歐洲電影
    經典好看的歐洲高分電影:《極速風流》豆瓣評分:8.8 (64708人評價)導演: 朗·霍華德劇情簡介:一直以來,尼基(丹尼爾·布魯赫 Daniel Brühl 飾)和詹姆斯(克裡斯·海姆斯沃斯 Chris Hemsworth飾)都是針鋒相對的死對頭。
  • 任達華七部經典電影推薦,豆瓣保底8.0,了解一下?
    任達華作為香港電影的代表人物,一直以來塑造了許多眾所周知的江湖人物,讓人印象特別深刻。今天影子給大家推薦幾部,任達華出演的經典,高分電影,劇情超級好看,豆瓣保底8.0,一起了解一下吧!這是一部以情動人的電影,劇中任達華飾演的爸爸對兩個兒子恨鐵不成鋼的那種嚴厲,讓我們在看完電影之後,胸中迴蕩著一種濃厚的感情。《槍火》豆瓣評分8.7這是一部99年上映,由黃秋生、吳鎮宇、呂頌賢、任達華等主演劇情動作片,影片講述了黑幫龍頭被追殺,於是聘請一班黑道中人保護,在這個過程發生了一場黑幫兄弟之間的槍戰。
  • 雷德利·斯科特生涯十大電影,8部豆瓣超8分
    《普羅米修斯》具有口碑上的爭議,不過要想,時隔這麼多年,在爆米花電影的大潮流下,雷德利·斯科特依然能保持著別具一格的思想深度,是難得的。  很重要的一個功用是,《普羅米修斯》成功開拓出「異形宇宙」,使得經典的老系列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 【發燒名盤】動人心弦的經典電影配樂《馬友友的電影琴緣》
    專輯中,莫裡康內重新為 《海上鋼琴師》、《新天堂樂園》、《教會》、《四海兄弟》、《真愛伴我行》、《黃昏三鏢客》、《鐵面無私》、《摩西傳記》、《馬可波羅》這些跨越半世紀的經典電影配樂進行重新編排,在保留原樂章結構的同時,亦為大提琴獨奏增設樂章情緒的切入點,好讓馬友友跟他的大提琴有充分發揮的餘地。
  • 美國經典科幻電影,豆瓣評分8分,值得一看!
    美國經典科幻電影,豆瓣評分8分,值得一看!《後天》這部電影描繪的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地球一天之內突然急劇降溫,進入冰川期的科幻故事。故事中,氣候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在觀察史前氣候研究後指出,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暖化將會引發地球空前災難。
  • 豆瓣8分以上:春節假期必刷電影大片盤點
    既然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還要繼續宅家裡,那看電影仍然是一個好選擇。閒話不多說,奉獻自己的硬碟片單,推薦七部豆瓣8分以上的大片給大家,即便大家可能已經看過,但每一次觀看或許你還能看出不一樣的地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選擇屬於你的生活,你的記憶上映日期:2012-11-22(中國大陸) 豆瓣評分:9.1 Mtime評分:8.8
  • 影薦 經典電影2.0:十部成功的翻拍片
    但翻拍是個冒險活兒,成功就是經典2.0,失敗就是「滾,別侮辱經典了」。史上最成功的翻拍作品之一,阿蘭·詹森在1983年導演的這部電影翻拍自劉別謙1942年的同名經典,在敘事節奏上依然保持著經典版本的穩健節奏,導演掌控力絕佳,演員表演相較經典版更加出色,更多的插科打諢加足了喜劇效果,好像是經典版的誇張變體
  • 一半電影 一半人生
    現在來聊聊我們這個公眾號的名字:一半電影 一半人生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生活就是電影;戲如人生,電影就是生活不同的人生就像不同的電影,不同的電影也映照著不同的人生電影歷史上的今天電影從誕生到今天,作為「第七藝術」,也就一百多年的時間,可是就在這一百多年裡,有無數的電影工作者為之嘔心瀝血,前赴後繼,才有了今天的輝煌。
  • 日本經典電影,豆瓣9.1分,我給10星
    現在我都能經常聽到這首bgm,真的是很經典。雖然場景和戲節有些許瑕疵,但是真的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故事背景細節豐富,人物刻畫生動,還有區別於一般動畫的深刻主題。童年的記憶,宮崎駿的作品每一部都值得回憶,畫面極美,常常被帶入其中無法自拔。
  • 我看過的十部感人至深的日本治癒系電影,豆瓣評分都在8.0以上!
    日本影視人對人性社會及人類情感的剖析可以說是走在亞洲影視人的最前端,日本影視人除了擅於拍攝揭露人性及社會醜惡面的陰暗及黑暗題材影視作品之外,日本影視人製作的溫情題材的電影或電視劇有很多也是感人至深並具有很好的治癒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十部最為經典的日本治癒系影片!
  • 殿堂配樂,七奪奧斯卡,豆瓣9.7,難以逾越的經典《貓和老鼠》
    大家好,小編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悲傷的消息,根據外媒消息,奧斯卡獲獎插畫師、動畫師、電影導演和製作人吉恩·戴奇(Gene Deitch),也是《貓和老鼠》的導演於2020年4月16日在公寓裡意外去世,享年95歲,但沒有透露更多細節
  • APLUS藝術教育-電影配樂|群星閃耀時—好萊塢電影配樂簡史
    在默片時代,電影音樂由放映的影院現場單獨配送,用留聲機甚至是現場樂隊。曲目有時是鋼琴家單獨自由發揮,有時是小的樂團演奏經典曲目。直到1929年能同步播放音樂與聲音的賽璐珞膠片出現,音樂才成為電影敘事的必備一環。至此,專業的電影作曲家正式成為職業。2、電影配樂的黃金時代—(1930-1950s)
  • 《聲入奇境:經典配樂大師》影評:致敬給耳朵共鳴感動的大師
    、布魯諾·庫列斯、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等各個時代風格迥異的配樂大師與知名導演的跨時空分享,由他們成功化光影為音符過程,一窺經典電影背後偉大樂章靈感的誕生。而不同的是,這次《聲入奇境:經典配樂大師》卻從譜出這些配樂的配樂家的個人角度切入,透過他們與幾位合作導演的深度訪問,搭配電影片段來告訴我們這些配樂配得多好,這位配樂家有怎樣的創作過程與他們的創作理念。
  • 豆瓣評分9.5分!《美麗人生》到底是什麼神仙影片
    這部1997年首映的義大利電影由羅伯託·貝尼尼執導,羅伯託·貝尼尼、尼可萊塔·布拉斯基、喬治·坎塔裡尼等主演,講述的是最普通的人生故事,卻體現了夫妻真情、父愛如山。影片曾拿下當年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並一舉奪得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大獎。
  • 盤點大師顏尼歐的「經典配樂電影」,讓你回味無窮
    盤點大師顏尼歐的「經典配樂電影」,讓你回味無窮。 義大利傳奇配樂大師顏尼歐在羅馬病逝後,他的音樂生涯贏得了一個奧斯卡,兩個葛萊美獎,三個金球獎,並在2007年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而且《新天堂樂園》30周年紀念版重回大銀幕,向傳奇大師致敬的同時也可以回味經典!
  • 邂逅電影配樂大師,聆聽「膠片上的經典旋律」
    11月20日19時,由長春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主辦、長影集團承辦的《膠片上的經典旋律》交響音樂會,為觀眾奉獻了《天堂電影院》《鐵達尼號》等10餘首歐美電影配樂大師的經典作品。當電影與音樂相遇,註定會發生許多令人難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