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溪三十六堰為何能申遺成功

2020-12-22 婺城新聞網

  記者孫武斌、報導組月映紅/文、記者洪兵、吳潮宏、通訊員卓德強/攝

  昨晚,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通過線上視頻會議,公布了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躋身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申遺成功,更多人開始思考,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的背後有著怎樣的艱辛努力?其核心競爭力在哪裡?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之後的路該如何走?婺城又應如何借申遺東風,更好地保護與宣傳白沙溪三十六堰?為此,本報記者先後採訪相關文化學者、水利專家和婺城區幹部群眾,一起探討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背後的故事,共商白沙溪三十六堰未來的發展之路。

  白沙溪三十六堰前世今生

  金華古稱婺州,地處丘陵,缺水乾旱歷來是農業豐收的最大威脅。農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為了戰勝乾旱,在溪流圍堰攔水開渠灌田,水流可以多級利用,為丘陵地區抗旱奪豐收起了極大作用。

  建武三年(公元27年)盧文臺率部36人從宜陽退隱到輔倉停久,從東漢永平三年(60)開始,最早運用「以潭築堰,引水灌田」的方法,在白沙溪上築堰,名白沙堰,因位於高儒村又名高儒堰。白沙堰歷來是三十六堰的代表堰。故歷代《金華府志》記載為:「白沙堰廣一丈三尺,長六十裡。」高儒、停久兩村農田相互接壤穿插,共灌溉溪西兩村農田500畝,還建有水碓加工糧食。

  盧文臺首建白沙堰,再建停久堰,為創建其他三十多座堰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此後兩百年間,人們在白沙溪上下持續修築堰壩,創建了規模宏大的梯級群堰。

  20世紀50年代末期,白沙溪流域金(華)蘭(溪)湯(溪)毗鄰地區,是金華的重點產糧區。1960年9月,一座壩長110米,高44.6米,蓄水6800萬立方米的中型水庫——金蘭水庫建成。水淹沒了三十六堰中的6座白沙堰。同時,利用當地低丘緩坡地勢落差,相繼興建了88座小型水庫,改造了5座白沙堰,使之形成中小水庫相連,庫、堰、渠、瀆相接的「長藤結瓜」式的自流灌溉網絡。受益農田從12萬畝增擴到27.8萬畝,灌區範圍包括兩個縣20個鄉鎮。1995年,庫容8558萬立方米的沙畈水庫建成,與金蘭水庫相連,集雨面積308平方公裡,水源豐富充沛。

  近年來,金華市、婺城區及有關地方鄉鎮黨委政府一直堅持白沙溪水治理和對白沙古堰的維護,在各有關部門和當地人民群眾的支持配合下,千年白沙古堰完好無損,並正常持續地發揮它的歷史功能。自2013年起,婺城區就對白沙溪各段堤防進行綜合治理,白沙溪的水與沿線水庫互聯互通,形成了特有的旱灌溉、澇分流的海綿效應,提高了行洪排澇能力和農田灌溉功能,河道整體環境穩步提升。

  去年,婺城區順利完成白沙溪琅琊鎮至金華江出口全長15公裡的「美麗河湖」創建工作,白沙溪正逐漸成為集安全、生態、人文、產業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河流,被評為浙江省「美麗河湖」省級樣板,為「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遺」實至名歸

  關於此次白沙溪三十六堰躋身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一事,不少市民在高興之餘,也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是白沙溪三十六堰?為什麼白沙溪三十六堰能申遺成功?它符合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哪些標準?」

  對此,婺城區水務局局長江衛鋒根據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標準給出了答案。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分為兩類:至今仍在發揮灌溉功能,已不能發揮歷史功能但仍具有「檔案」價值的遺址。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工程歷史須在100年以上;工程形式可以是引水堰壩、蓄水灌溉工程、灌渠工程,或水車、桔槔等原始提水灌溉設施、農業排水工程,以及古今任何關於農業用水活動的遺址或設施等。

  「白沙溪三十六堰至今已有1900餘年歷史,遠遠超過這個標準,其次,三十六堰屬於渠道及附屬工程,也符合第二條標準。」江衛鋒說。

  此外,第三條標準裡提到10個條件,申遺工程只需符合其中條件之一即可,而白沙溪三十六堰遠遠超過這個標準。

  這10個條件分別是灌溉農業發展的裡程碑或轉折點,為農業發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作出了貢獻;在工程設計、建設技術、工程規模、引水量、灌溉面積等方面(一方面或多方面)領先其時代;增加糧食生產、改善農民生計、促進農村繁榮、減少貧困;在其建築年代是一種創新;在其建築年代屬於工程奇蹟;為當代工程理論和手段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在工程設計和建設中注意環保;獨特且具有建設性意義;具有文化傳統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續性運營管理的經典範例。

  水利部專家認為,白沙溪三十六堰運用「以潭築堰蓄水,開瀆引水灌田」的科學經驗,有十九堰至今仍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發現不僅填補了中國水利史的空白,也向人們展示了近兩千年前中華民族在水利工程技術上所達到的高度科學技術水平,其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保障了工程可持續利用,對當代水利工程管理具有多方面的借鑑意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白沙溪三十六堰具有獨特的人文特色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是一件大喜事。」12月8日晚上,20多年來一直研究「白沙文化」的退休幹部杜順華無比喜悅。

  杜順華不僅是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的親歷者,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民間力量」——他為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提供了大量文獻方面的材料。

  退休前,杜順華曾擔任婺城區人大教科文衛主任。他一直關注白沙溪流域文化的挖掘。曾經連續6年,聯合部分人大代表提交有關加強白沙溪流域歷史文化研究、重建恢復白龍橋廊橋、修繕古方洞山塔等議案,這些議案,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白沙溪流域文化的挖掘,為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提供了歷史文化支撐。

  2010年,杜順華退休後,更是全身心地投入白沙溪流域文化的研究,重點對白沙溪三十六堰形成歷史的發掘和整理,系統性地搜集關於白沙溪三十六堰的文化和傳說。20多年來,他樂此不疲,僅各類手稿資料就撰寫了上百萬字,在婺城區政協、區委宣傳部、文聯等單位的支持下,先後彙編了《杜順華說白沙(1—3)》《傳說白沙》《古韻白沙》等,並正在創作《紅色白沙》,大大豐富了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的文化底蘊。

  而為了收集這些歷史資料,杜順華退休後一個人在金華生活了11年,放棄了與在杭州的妻子和兒子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經常一個人帶著一點乾糧,進村入戶,一待就是一天,沿白沙溪來回走過的路,超過了二萬五千裡。

  「我其實也沒做什麼,就搜集了些故事。」老杜說,他從來沒想到,竟然也能為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出了份力。

  今年年初,中國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公布2020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候選申報名單,「白沙溪三十六堰」列入候選名單,標誌著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正式進入「申遺時間」。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有著自身獨特的特色優勢。」婺城區水務局規建科科長江勤學全程參與了申遺申報工作。他認為,白沙溪三十六堰厚重的人文歷史底蘊,成為申遺的一大亮點。據統計,在白沙溪流域,不僅有規模龐大的古廟群,其沿線還有22處歷史文物點,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5處。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三年的古方洞山塔,是金華市城區唯一的一座殘存古塔。

  同時,由白沙溪三十六堰灌溉工程遺產體系支撐起一千九百多年的農業開發過程中,灌區規模逐漸擴大,人口和經濟規模顯著增長,生態環境並未蛻化,至今仍然保持著充足的活力和良好的發展勢頭。從生態環境保護角度看,灌溉工程促進了浙中生態廊道建設,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具有先進的科技價值、悠久的歷史價值、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豐富的文化價值。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後的未來之路怎麼走

  結合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近年來,婺城十分重視白沙溪流域的提升改造,如今,水清岸綠景美的白沙溪,如同一條美麗玉帶貫穿婺城,成為婺城區向人們展示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社會進步的「重要窗口」。同時,婺城通過舉辦「盧文臺治水」文化節等活動,通過「農產紅盟」等平臺,進一步打響白沙「水品牌」,推動白沙溪沿岸農產品從農田、美食作坊到市區千家萬戶1小時配送,幫助沿岸鄉鎮創收1200餘萬元。

  申遺成功,有利於傳承保護珍貴水利文化遺產,促進灌溉遺產的發掘、傳承和保護,開創具有時代特徵和行業特色的白沙溪三十六堰水文化發展新局面。為此,本報記者連線在北京參加2020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申報單位集中領獎儀式的婺城區委書記蔡豔。

  「這是婺城人民無上的榮耀和榮光。我為婺城人民感到驕傲!」蔡豔說,兩千年前,盧文臺將軍帶領百姓創造了「白沙溪三十六堰」這一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蹟,至今恩澤百姓。白沙溪是我們婺城人民的母親河、幸福河,我們百姓世代保護傳承,白沙溪水至今歡歌千年。白沙溪三十六堰此次躋身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走上了國際舞臺,對婺城區加快「婺城水·幸福城」的新時代水利事業和新時代婺文化建設,打造浙中文化新高地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成為婺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為打造「重要窗口」提供了具有國際辨識度的婺城典範。

  據悉,下一步,婺城將以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為契機,大力做好宣傳、保護、利用、傳承、弘揚五篇文章,學習盧文臺將軍一心為民、造福百姓的民本思想,創新創造、勇創一流的創新精神,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力推進新時代水利事業和白沙溪文化建設,將白沙溪打造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世界級「幸福河」,將婺城打造成世界級的「幸福城」。

責任編輯:鄭劍

相關焦點

  • 一探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的歷史密碼
    金華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與福建天寶陂灌溉工程、陝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和佛山桑園圍4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自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23項。這是繼麗水通濟堰、諸暨桔槔井灌工程、寧波它山堰、湖州漊港、龍遊姜席堰之後,我省第6處獲此殊榮的灌溉工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由國際非政府間學術組織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評選並授予。
  • 群堰臥霽虹 沃野自茲始 金華白沙溪三十六堰成為我省第6個世界灌溉...
    金華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與福建天寶陂灌溉工程、陝西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和佛山桑園圍4個工程全部申報成功。自此,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23項。這是繼麗水通濟堰、諸暨桔槔井灌工程、寧波它山堰、湖州漊港、龍遊姜席堰之後,我省第6處獲此殊榮的灌溉工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由國際非政府間學術組織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評選並授予。
  • 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通過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選,躋身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成為浙江省第六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區委書記蔡豔,市水利局局長金時剛,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燕華,副區長江少華,區委辦、區水務局和白龍橋鎮、琅琊鎮負責人在北京視頻會議現場一同見證「灌溉工程界諾貝爾獎」花落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是浙江省現存最古老的堰壩引水灌溉工程。
  • 浙江金華:千年古堰煥新姿
    一位退休老人的申遺情結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是一件大喜事。」婺城區退休幹部杜順華激動地說。2020年12月8日晚上,他就守在屏幕前觀看了三十六堰申遺成功的報導。  20多年來,杜順華一直致力於研究「白沙溪文化」,也成為三十六堰申遺不可缺少的「民間力量」。  退休前,杜順華曾擔任過婺城區人大教科文衛主任,連續6年聯合部分人大代表提交了加強白沙溪流域歷史文化研究、重建恢復白龍橋廊橋、修繕古方洞山塔等議案。
  • 金華婺城:聚力「做好三篇文章、實施六大工程」,擦亮「白沙溪三十...
    12月18日上午,浙江省金華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新聞發布會。「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遺,為金華再添一張世界級金名片在金華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書記陳龍的關心重視下,婺城區從去年7月開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過一年的努力,於北京時間12月8日,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
  • 修復用好白沙古堰 浙江金華將實施六大工程
    原標題:修復用好白沙古堰 浙江金華將實施六大工程綠色動態科技日報訊 (洪恆飛 月映紅 記者江耘)「申遺成功後,當地將重點實施白沙溪文化解碼、打造生態廊道、古堰壩修復等六項工程,構建以白沙溪為核心的產業經濟圈、生態活力圈、人文幸福圈。」
  • 福清申遺成功!福建再添一世界遺產!
    申遺成功! 福建再添一世界遺產! 福建水利又喜添一世界級「金名片」! 8日晚 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 公布了2020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福清天寶陂成功入選
  • 尋找浙江那片紅——超高顏值的堰壩在這裡
    高顏值的堰壩工程建設湖光山色、竹溪探幽、流水童年、婺州風華、樂山知水、梅溪印象等七處特色河道生態景觀節點,在原堰基礎上建設改造巖頭堰、溪口下堰、鐵堰、茶堰等九座形態各異的堰壩;並將周邊文化元素和傳說故事融入建設,恢復打造文旅景點;同時對梅溪兩岸原有堤防進行生態化改造。
  • 全部成功入選
    全部成功入選 2020-12-09 1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上善如水姜席堰---申遺成功的原因
    龍遊姜席堰申遺成功了!沒想到這麼順利,這麼快!這似乎是在靈山江邊散步時突然看見一匹黑馬踏著一朵彩雲而來,對我嘶叫一聲,瀟灑地落在江面上,笑眯眯地看著朝我揚了揚蹄。       呵呵,這馬我熟悉,就是傳說中當年蒙上眼睛馱起石灰,馳騁在龍遊城南田野上,灑下白色開渠樣線的那匹駿馬。就是傳說中主持修堰的姜公和席公最後為促修堰成功而騎著躍入江中」馬井「中的那匹勇駒。
  • 全部成功入選——
    根據水利部的消息,國際灌排委員會8日晚公布了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我國申報的4項水利工程全部成功入選。這四項水利工程分別是天寶陂、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白沙溪三十六堰和桑園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