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布斯海姆爭奪戰:二戰法國的史達林格勒

2020-12-27 戰爭電影

提到法國二戰電影,給人的印象幾乎都是愛情片或喜劇片,內容無非是法國婦女或者抵抗運動,很少有表現法軍正面戰場的片子,畢竟法軍在1940年西線戰場不到40天就無條件投降,拍了丟人。但在2017年法國居然還真拍了一部關於正面戰場的電影《冬季戰爭》(winter war),不過這裡講的是1945冬天的正面戰場:阿爾薩斯,雖然該片由於拍得實在太爛而遭到很多惡評,但其實這裡講講該片的歷史背景,應更有利於之後想去欣賞的二戰影迷們。

《冬季戰爭》海報

1945年1月,納粹德軍G集團軍群針對阿爾薩斯的「北風」軍事行動宣告失敗,面對盟軍優勢兵力的包圍與追擊,德國元首希特勒卻執意要德軍固守萊茵河以西65公裡的一個堅固橋頭堡——科爾馬,這裡曾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自由市,居民都講德語,盟軍因此將這裡稱為科爾馬口袋。

整個1月下旬,美法聯軍和德軍圍繞科爾馬地區的數個村莊展開激烈爭奪,雙方都傷亡不小,而其中又以整個科爾馬地區的防禦中樞傑布斯海姆(Jebsheim)村的戰鬥最為激烈,參加過該村攻防戰的雙方老兵甚至都講這次經歷稱為「法國的史達林格勒」或是「阿爾薩斯的凡爾登」,影片《冬季戰爭》所講述的,正是法國第一傘兵團在該村的作戰經歷。

電影中的法國傘兵

參加傑布斯海姆戰鬥的法軍主力是第一傘兵團(1er RPIMa)的一個營,其前身是戴高樂於1940年在英國成立的自由法國第一空降步兵連,經過英國特別空勤團培訓後,該連一部執行對法國內地的滲透偵查任務,一部前往北非作為普通步兵與英軍並肩作戰。1943年11月,該部擴編為團,1944年8月1日,作為對他們在解放法國戰役中的貢獻,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授予他們佩戴紅色貝雷帽,好取代之前的黑色貝雷帽。

支援第一傘兵團作戰的還有法國第5裝甲師第6作戰指揮部的坦克分隊、法國外籍軍團的摩洛哥騎兵一部及部分法國抵抗運動戰士。美國第63步兵師254步兵團也參與了這次戰鬥,這是一支新組建的部隊,組建於1943年6月,1944年12月才投入歐洲戰場,參與了阿登戰役的部分戰鬥。

第254步兵團的一門57mm反坦克炮

參加傑布斯海姆戰鬥的德軍為第654重裝甲營及第2山地師136山地步兵團,前者於1943年9月在法國魯昂組建,參加了東線作戰,1944年6月被調往西線戰場,到12月,該營自稱有25輛獵豹坦克殲擊車能活動;後者也是一支新部隊,組建於德國海德堡,主要由新兵、被打殘部隊的老兵和康復出院的傷員混編而成。

1945年1月25日,法軍與美軍抵達傑布斯海姆外圍,戰鬥正式打響。時值凜冬嚴寒(夜晚室外氣溫接近零下二十度),小鎮外白雪皚皚,這對擁有小鎮房屋作為掩體的防守方來說無疑是非常有利的。但到次日早上,美軍已宣布控制了傑布斯海姆的一半,德軍在下午17:00發起一次強大的反撲,但沒有任何收穫。

戰后街道一角

1945年1月27日,美軍已樂觀地宣布控制了整個村子,並報告又發現了又一個村莊,但他們犯了一個錯誤,呈長條形的傑布斯海姆的中心地帶在1940年就被夷為平地,美軍所看到的另一個村莊事實上是傑布斯海姆的北半部,德軍完全沒有撤出村莊的意思,他們在接下來的兩天裡發起了多次反擊,村莊爭奪戰也在這兩天達到高潮,德軍在火炮支援下出動了裝甲車輛加入戰鬥。

1月29日上午九點,孤注一擲的德軍步兵在七輛獵豹坦克殲擊車的支援下,發起最後一次大規模反撲,但被堅守陣地的法軍挫敗,此戰德軍擊毀盟軍坦克7輛,自身也被擊毀4輛。法軍將德軍壓迫到村莊北部僅剩的一些建築裡,這些德軍頑固分子寧死不降,大部分人戰至最後一刻。當日的戰鬥是如此激烈,以至於村莊內的大部分建築都被摧毀,到處都是被擊毀的坦克殘骸和屍體。

被德軍遺棄的獵豹坦克殲擊車

雖然法軍成功奪取了傑布斯海姆,但該村周邊村莊依然處於德軍控制之中,2月1日,法國傘兵與美軍一起,在法軍坦克的支援下,對傑布斯海姆以東的德軍陣地發起攻擊。在當日的戰鬥中,德軍第654重裝甲營的卡爾·巴斯(Carl Bath)中士指揮的獵豹坦克殲擊車一連擊毀五輛法軍的謝爾曼坦克,挫敗了盟軍的這次攻勢,他也因此於3月9日被德軍統帥部授予鐵十字勳章。

在持續一周的傑布斯海姆爭奪戰中,盟軍估計共打死500多名德國兵,法軍陣亡200餘人,美軍(僅第254步兵團)陣亡66人,此外另有2000餘人負傷。不過值得稱道的是,在村中躲避戰亂的700多名法國平民,卻無一傷亡。

戰鬥中被擊斃的德軍

傑布斯海姆的陷落,為德軍在整個科爾馬地區的防禦體系打開了缺口,2月2日,盟軍就解放了古鎮科爾馬。鑑於第254步兵團在傑布斯海姆戰鬥中的突出表現,該團被授予美國總統親自頒發的總統團體獎。

影片《冬季戰爭》雖然長達140分鐘,但該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小成本影片,其信息表裡的導演、編劇、配樂和攝影均為大衛·阿布卡亞(David Aboucaya)同一人,作為一名二戰影視業餘愛好者,他曾在2009-2010拍攝過兩部同樣以法軍為主角的二戰小成本影片。此外,影片群演的各種道具、服飾,也都是靠軍迷東拼西湊完成,如此低限度的預算,使得該片的觀影效果大打折扣,在IMDB評分3.8分。

相關焦點

  • 二戰為何德國會輸掉史達林格勒戰役
    說到近代史,不得不提二戰。二戰的影響力深遠,把6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捲入其中。發動二戰的有三個國家,分別是德國、義大利和日本。在這三個國家中,實力最強的應該要數德國了。德國用閃電戰拿下了波蘭,在歐洲戰場上高歌猛進,在面對英國和法國兩個強國的時候,都毫不退縮。德國在歐洲陷入僵局的時候,轉而進攻蘇聯。
  • 二戰:圖片揭秘慘烈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二戰中最慘烈的守城戰是什麼?或許應該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這場超過半年的血腥戰鬥,徹底把史達林格勒變成一個廢墟,顯示出二戰城防戰的慘烈。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二戰最慘烈的城市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二戰中的主要轉折點,時間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戰役包括下述部分:德軍逼近史達林格勒;德軍攻入市區;市區巷戰;蘇聯紅軍反擊;合圍全殲軸心國部隊。戰役中雙方傷亡約200萬人,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之一。
  • 二戰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源源不斷的坦克讓德軍絕望
    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史達林格勒拖拉機廠的工人們,駕駛著剛剛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場,迎戰德軍。" 二戰中,蘇聯歷經四年激烈的戰爭才贏得了蘇德戰爭。在戰爭中,蘇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產了大量的重型武器,也付出了極大的傷亡。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英美盟軍發揮了哪些作用?1個好漢3個幫
    1942年8月份,一支6000多人的英軍登陸部隊在法國的迪耶普展開登陸行動,由於準備不足和情報失誤,致使整個行動損失慘重。但卻意外獲得了德軍的高級密碼機和為下步登陸行動打下了基礎。其次,開闢第二戰場是三國首腦達成的共識,史達林格勒戰役勝利才是保證有些人認為,英美盟軍開闢第二戰場太晚,一些蘇軍的將領也表達了1944年的諾曼第登陸對蘇軍大反攻影響不大。但如果將整個二戰同盟國行動軌跡作一梳理,就會發現這不是哪個人主觀願望就能達到的。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如何提高了蘇聯國際上的地位?打贏是硬道理
    二戰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不僅成為蘇德戰場的分水嶺和轉折之戰,還幫助蘇聯迅速在國際和同盟國中贏得了尊重和地位。那麼,這場戰役的勝利,對蘇軍和史達林來說,帶來了哪些重大變化呢?01史達林格勒戰役,使德軍損失了四分之一的兵力從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到1943年2月2日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對於蘇軍來說,這段日子雖然打得慘烈,卻為蘇德戰爭最終勝利埋下了伏筆。一方面,史達林格勒戰役和莫斯科戰役一樣,使德軍閃擊戰遭遇前所未有的打擊。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 為何是戰略轉移最佳選擇? 彌補資源補給缺陷
    二戰德國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後,為什麼在1942年,不選擇重新進攻莫斯科而是選擇進攻史達林格勒?
  • 二戰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蘇軍把握戰場特點,最終反敗為勝
    二戰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被稱為蘇德戰爭三大轉折點。莫斯科會戰使蘇軍打破了德軍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史達林格勒戰役使戰場形勢發生逆轉,而庫爾斯克戰役更是蘇軍全面轉向大反攻的序幕。那麼,在莫斯科會戰和史達林格勒戰役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德軍都是先贏後輸,而且都離目標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為什麼呢?
  •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若德軍攻佔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包抄莫斯科以東大面積區域,向南可佔據以高加索為中心的數十萬平方千米的石油、糧食等資源產地。這次戰役的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結束。法西斯德國遭遇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戰略失敗,導致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發生根本變化。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1942年6月,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突然分成兩個作戰集團,A集團向高加索方向作重點進攻,以搶佔那裡的戰略資源並伺機向南拓展,B集團向史達林格勒進攻作牽製作戰,企圖佔領該城後再迂迴向北對莫斯科形成夾擊態勢。德軍進攻高加索,蘇軍是有預料的,但在史達林格勒展開作戰,史達林還是有些猶豫,因為蘇軍在史達林格勒的防禦並不充分。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唯命是從害了保盧斯?心理負擔太重
    作為二戰蘇德戰爭非常重要的一場戰鬥,史達林格勒戰役講述著戰場上許多發人深省的故事。其中圍繞德軍第6集團軍指揮官保盧斯的表現,一直飽受人們質疑,他的投降到底是發自內心還是戰場形勢所逼?實際上,保盧斯的失敗並不在軍事上,而是輸在了他的心理負擔太重,為什麼這麼說呢?
  •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為何堪稱經典之作?
    呂海峰話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在成功圍困列寧格勒不久之後,便又於1942年7月17日,集中了150萬兵力開始進攻史達林格勒。自此,在世界歷史上就翻開了列寧格勒保衛戰這光輝的一頁。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 二戰德軍為此輸掉史達林格勒
    「備飛」其實就是預備隊,在戰爭中預備隊擔任的絕大多數都是臨時性任務,而這樣的任務往往更為艱巨,而預備隊能不能完成上級的任務,通常也直接決定了戰爭的結果,比如二戰的史達林格勒會戰。在蘇德戰爭中,很多人都有一個非常直觀的感受,就是德軍每次都是無限接近勝利,但最後卻都被蘇聯紅軍逆風翻盤,一次或許是意外,但次次就足以說明問題。
  • 二戰蘇德戰爭,如果蘇軍打贏哈爾科夫之戰,還有史達林格勒會戰嗎
    二戰蘇德戰爭,對蘇軍來說,史達林格勒會戰是個意外的收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蘇軍在1942年5月份進攻哈爾科夫時,已經具備了打贏的條件,但此時,蘇軍並沒意識到德軍有進攻史達林格勒的戰略意圖,直到7月12日蘇軍從哈爾科夫戰場退守史達林格勒時,才發現雙方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兵力,蘇軍統帥部這才發現戰場形勢完全跟預想的不一樣,倉促組建史達林格勒方面軍,從而打響了蘇德戰爭關鍵一戰——史達林格勒戰役。那麼,如果蘇軍打贏了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還會有史達林格勒大會戰嗎?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保盧斯為何不執行雷鳴行動命令?左右為難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對蘇德戰爭的影響不必多說,其意義重大是蘇德戰爭的轉折之戰。但是,圍繞曼施坦因救援保盧斯的冬季風暴行動為什麼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卻說法不一,有的說是保盧斯沒有服從曼施坦因的突圍命令,有的說是頓河集團軍群裝甲突擊力量不夠。實際上,曼施坦因在下達冬季風暴救援命令以後,還單獨給保盧斯下達了一道雷鳴行動命令,只是保盧斯左右為難沒有執行這道命令罷了。
  • 二戰最為悲壯的戰役,史達林格勒戰役有多慘烈?簡直無法想像!
    二戰之中,最為激烈的戰爭是蘇聯與德國之間的衛國戰爭,而衛國戰爭中最為慘烈的戰役就是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史達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同時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自此之後,猖狂一時的納粹德國便開始走向了末路。而代表正義一方的蘇聯軍民在此戰中卻也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
  • 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史達林格勒,「火星行動」,淞滬會戰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可算作是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尤其在史達林格勒城的爭奪戰中,作戰雙方的傷亡都非常嚴重,例如蘇軍第95步兵師於1942年9月底抵達史達林格勒時有7000人,10月8日時僅剩下3000餘人,到14日撤離前線時只有500人左右。
  • 德國於1943年在史達林格勒投降,這標誌他將要失去二戰!
    德國於1943年在史達林格勒投降,這標誌他將要失去二戰! 七十年前的今天,希特勒在史達林格勒的軍隊在最野蠻的戰鬥之後投降了200天,傑弗裡羅伯茨此刻開始了對今天民主歐洲的漫長,歪曲和扭曲的旅程,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鬥像納粹德國和蘇聯俄羅斯,在史達林格勒的衝突一樣,引起了公眾的想像,70年來,在伏爾加河上為史達林城市而戰的故事已被告知並重述。
  • 希特勒為什麼決定入侵史達林格勒?前期勢如破竹的德軍為何會在此...
    熟悉二戰史的同學應該都聽過史達林格勒這個城市 ,畢竟,這裡曾經爆發過一場人類近代史上最為致命的戰役,而這場影響了二戰走向的戰役, 便是著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 穿過《失去的勝利》再來看二戰德國人眼裡真實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進行曲
    說明:「穿過《失去的勝利》再來看二戰德國人眼裡真實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進行曲」本文是建立在由二戰德國著名的三大戰地高級軍事將領之一的馮.曼施坦因將軍在戰後撰寫的二戰回憶錄
  • 「二戰風雲134」蘇德最後血戰·二十一——血戰史達林格勒終章
    1943年1月,蘇軍通過「木星行動」將史達林格勒和高加索兩支德軍之間的距離擴大到超過250公裡。至此,保盧斯軍團再無任何獲得增援的可能。1月8日,蘇聯頓河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向保盧斯發出投降的最後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