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農商行「逾期」近三年發放貸款 被一路訴至最高法

2020-12-17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張壽林 每經編輯:易啟江

常聽說借款人逾期,很少聽說銀行逾期。這一回,黃河農商行打破了常識,身為經營信用的機構也開始不守信用,構成實質違約,「逾期」數年才「如約」放款。

可能人們以為這只是遲到的放款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事實卻不這麼簡單,「逾期」放款帶來的多米諾牌效應,讓一眾人捲入旋渦,後果超乎想像。

3月6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份黃河農商行和某助貸公司之間糾紛的裁定書。黃河農商行未能依約發放貸款,圍繞對方損失如何計算的問題,雙方各有說法,這簡直成了一道邏輯測試題。糾紛雙方各以為是,從中級法院層層上訴,一路訴至最高人民法院。

圖片來源:攝圖網

寧夏觀歌公司根據《銀行貸款確認函》出借1800萬元

事件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甚至更早。依據一審法院的認定,2014年,寧夏自治區金融辦、黃河農商行、北京觀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四方籤訂《助貸四方協議》,對助貸基金合作達成協議,約定黃河農商行已提供貸款但即將到期的企業客戶,若符合續貸條件但尚未完成續貸手續的,由黃河農商行推薦給基金,向客戶提供過橋融資,客戶續貸手續完成後,黃河農商行向基金償還過橋資金本金和利息。在現行利率水平下,費率按每日0.1%收取。

接近一年後的2015年2月,黃河農商行又與寧夏觀歌公司(下稱「觀歌公司」)籤訂《助貸兩方協議》,協議約定黃河農商行認可觀歌公司享有並承擔《助貸四方協議》項下寧夏農業綜合投資公司、北京觀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所有權利和義務。觀歌公司接到黃河農商行客戶申請後,向黃河農商行出具《銀行續貸確認函》確認。助貸基金借款可以由觀歌公司委託具有貸款資質的機構代理發放。基金借款發放後,黃河農商行應及時履行《銀行續貸確認函》,保障基金借款本息按時收回。任何一方不履行,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並承擔由此給對方造成的損失。據觀歌公司的說法,《助貸兩方協議》籤訂後不久,2015年3月5日,觀歌公司向黃河農商行麗水支行發出《銀行貸款確認函》,函件載明,因鹽池生茂公司在黃河農商行的貸款申請已獲批准,貸款手續正在辦理。但鹽池生茂公司急需資金周轉,向觀歌公司提出助貸申請,借款1800萬元,歸還助貸借款的資金來源正是黃河農商行向借款人發放貸款。觀歌公司向黃河農商行確認這一信息,並要求後者承諾在16日內向該借款人發放貸款,且額度不低於助貸基金借款本息。後來提供的確認函上加蓋有確認機構黃河農商行麗水支行業務公章。也就是說黃河農商行對這一貸款確認信息予以了確認。

隨後的事實表明,黃河農商行並未履行按時發放貸款的承諾,這筆銀行貸款在接近三年後的2018年1月才發放。在這期間,由於銀行貸款未按期放款,事情逐漸複雜起來。

觀歌公司與鹽池生茂公司在此前的《委託貸款借款合同》中約定,借款利率為日萬分之二,但因鹽池生茂公司未按期還款,2016年7月18日,雙方協商後鹽池生茂公司承諾,同意這1800萬貸款按照年息24%計算逾期利息,利息計算到2016年7月22日為600萬元。隨後鹽池生茂公司自行借款600萬元,歸還了該筆借款利息。

日萬分之二換算為年利率約為7.2%,未按期還款後雙方協調將年利率調整為24%,利率大幅增加。

2018年1月,黃河農商行才將本該近三年前發放的1800萬元支付到寧夏觀歌泛利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帳戶。問題來了,此時資金才到帳,觀歌公司要求黃河農商行承擔違約責任,賠償違約損失。

究竟黃河農商行給觀歌公司造成的損失是什麼?損失又如何確定?偏偏是,《助貸兩方協議》違約責任條款並未明確交代違約責任和損失的認定標準。一審法院銀川中院(2018)寧01民初207號民事判決書認定,觀歌公司將資金交給鹽池生茂公司佔有使用,後者又因黃河農商行放款不到位不能及時清償觀歌公司款項,導致資金被鹽池生茂公司佔用,損失在於資金佔用費。

一審法院判決,黃河農商行應該預見到因其未按期放款,導致觀歌公司的資金被鹽池生茂公司佔用損失,損失應以日息萬分之二為標準核算。

但觀歌公司認為損失按照日息萬分之二認定錯誤,沒有考慮其因黃河農商行違約而實際產生的損失,於是上訴至寧夏高法。

黃河農商行:無需承擔助貸協議中約定的相關權利義務

觀歌公司上訴的理由是,《助貸四方協議》約定「基金資金使用期限原則上不超過7天。在現行利率水平下,費率按每日0.1%收取。這遠遠高於萬分之二。而且,觀歌公司與黃河農商行合作辦理的約50筆助貸業務均是執行日息0.1%的費率,黃河農商行行對此知曉。

此外,觀歌公司還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與該院已生效的另一判決認定的事實相悖。在本案之前,觀歌公司已將鹽池生茂公司等起訴至一審法院,一審法院曾在2017年確定,鹽池生茂公司已償還給觀歌公司的600萬元系償還借款利息,尚欠觀歌公司借款本金1800萬元及剩餘利息未還。而在本案中,一審法院卻認為,鹽池生茂公司已還款的600萬元應根據鹽池生茂公司使用1800萬元的天數,據實核算衝息衝本情況,從而認定這600萬元中償還利息為191.88萬元,本金408.12萬元,剩餘借款本金為1391.88萬元。觀歌公司認為,該認定與已生效判決相矛盾。

其又提出另一個理由,本案寧夏黃河農商行在與觀歌公司合作的業務中,均約定利率為日萬分之二,助貸基金顧問費為日萬分之八,兩項費用合計剛好為《助貸四方協議》約定的每日0.1%,足以證實黃河農村銀行對其違約可能產生的損失能夠預見。

觀歌公司還提到,其發放的助貸資金來源為基金投資人,需定期向投資方剛性兌付投資收益,每月支付的利息遠遠高於一審法院認定的每日萬分之二。

黃河農商行則辯稱,這一案件中,鹽池生茂公司不是黃河農商行的續貸、存量客戶,不屬於助貸協議中約定的貸款客戶。就鹽池生茂公司而言,黃河農商行無需承擔助貸協議中所約定的相關權利義務。因此一審法院以借款利率日息萬分之二作為損失核算標準,認定正確。

黃河農商行還稱,依照《委託貸款借款合同》中約定的日萬分之二的利率標準,計算1800萬元借款自2015年3月5日至2016年8月19日的利息為191.88萬元。依據合同法第二百條借款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之規定,600萬元還款扣除利息後的408.12萬元應當直接抵扣借款本金。因此,一審判決對此認定正確。

而2018年1月,觀歌公司又收到1800萬元,至此已實際收到2400萬元還款,黃河農商行認為該金額已遠超出1800萬元借款本息。

最高法:黃河農商行不應就借款本息承擔賠償責任

一審法院認定,按照合同法,「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黃河農商行應該預見到因未按期放款給鹽池生茂公司,導致觀歌公司的資金被鹽池生茂公司佔用損失,損失應以日息萬分之二為標準核算。

至於2018年黃河農商行支付的1800萬元如何認定,一審法院判決,從2016年8月20日至2018年1月23日期間,黃河農商行應該承擔的鹽池生茂公司佔用觀歌公司借款本金1391.88萬元(認為有一部分本金上次已抵扣),及產生的佔用損失約145.03萬元(以日息萬分之二標準核算),1800萬元足以衝抵佔用本金、產生損失金額,略有剩餘的約263.09萬元應在觀歌公司與鹽池生茂公司之間均產生效力的《承諾函》中進行處理。

觀歌上訴至寧夏高法後,二審認為,2018年1月黃河農商行已向寧夏觀歌泛利小額貸款公司轉入1800萬元,經核算已足以衝抵觀歌公司因黃河農商行未按期發放貸款而受到的資金佔用損失,因此觀歌公司上訴理由不能成立,駁回上訴請求。

但觀歌公司依然不服二審判決,於是又上訴至最高法。此時觀歌公司已更名為寧夏考普德供應鏈有限公司。考普德公司稱,二審認定的事實與一審法院生效判決認定的事實相互矛盾:已生效的(2016)寧01民初911號民事判決認定,鹽池生茂公司已償還考普德公司的600萬元是借款利息,尚欠借款本金1800萬元及剩餘利息未償還。二審將已還款的600萬元錯誤核算衝息衝本,認定鹽池生茂公司償還的600萬元中,償還利息為191.88萬元,償還本金408.12萬元,剩餘借款本金為1391.88萬元,認為認定事實錯誤。

考普德公司又稱,每日萬分之二的利息標準也不符合融資市場基本規則和常理。

此輪訴訟中,黃河農商行未提交書面意見。最高法於2020年1月15日裁定,二審以日利率萬分之二作為黃河農商行預見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資金佔用損失計算標準,並無不當。考普德公司主張按照每日0.1%的費率計算其損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最高法還裁定,觀歌小貸公司收到鹽池生茂公司通過第三人還款600萬元,以及黃河農村銀行直接向其支付的1800萬元,合計收到款項2400萬元。二審認定鹽池生茂公司的還款已足以衝抵考普德公司因黃河農商行未按期發放貸款而受到的資金佔用損失,該認定並無不當。

最高法最終裁定,黃河農商行不應就鹽池生茂公司欠付考普德公司的借款本息承擔賠償責任,駁回其再審申請。

日利率萬分之二作為黃河農商行預見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資金佔用損失計算標準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江蘇揚州農商行違法遭處罰 向員工發放經營貸款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日訊 銀保監會網站昨日公布的揚州銀保監分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揚銀保監罰決字〔2020〕7號、8號)顯示,江蘇揚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揚州農商行」)存在向員工發放經營貸款的違法違規行為。
  • 亳州藥都農商行發放700萬元貸款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當前,安徽省亳州藥都農商行給出了他們的回答:2月3日下午受理,2月4日上午完成授信,企業快速拿到貸款資金。2月10日,中新經緯記者從亳州藥都農商行了解到,近日,亳州藥都農商行為兩家疫情相關企業共計發放700萬元貸款,助力企業全速生產,踐行金融助力防疫工作。
  • 吉林一農信聯社為改制農商行違法處理貸款 理事長被判5年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吉林一農信聯社為改制農商行違法處理貸款,理事長被判5年貸款集中度過高是農信社改制成農商行過程中的一大障礙,有一家農信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竟選擇鋌而走險。最終,58500萬元貸款逾期54230萬元。吉林省四平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杜春偉犯違法發放貸款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10萬元。其他從犯也因違法發放貸款罪分別被判1年到2年不等,處罰金3萬元到8萬元不等。
  • 山東惠民農商行內部管理混亂:有員工參與企業騙貸 還有員工用他人...
    惠民農商行內部管理混亂,對損失結果的發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句話出自山東惠民農商行姜樓支行原客戶經理崔道X的辯護詞。崔道X除個人騙取山東惠民農商行貸款270萬元外,還夥同他人騙取貸款30萬元,給山東惠民農商行造成損失高達300萬元。天網恢恢,崔道X犯騙取貸款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12萬元。
  • 最高法民間借貸利率上限不約束持牌金融機構?法院:金融機構的貸款...
    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從這個表述看,最高法的司法解釋的確不是針對持牌金融機構的,而是約束民間個人和非金融機構的借貸行為。但是,時隔兩年之後的2017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 向不符合條件的借款人發放貸款 安徽明光農商行被罰
    滁州銀保監分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滁銀保監罰決字〔2020〕9號)顯示,向不符合條件的借款人發放貸款,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管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安徽明光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被罰款40萬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截圖如下:
  • 業績排行榜出爐,十大農商行再變陣,年底...
    看規模:年底萬億級農商行有望增至四家近兩年,全國前十大農商行的門檻基本被確定為3000億元。基於此,2018年末,國內資產規模超過3000億元的農商行合計十家。到2019年末,這一數字增至11家。其中,前六大農商行的排位已經連續三年保持不變,依次為重慶農商行、北京農商行、上海農商行、廣州農商行、成都農商行、東莞農商行。
  • 湖南邵陽昭陽農商行員工違法放貸百萬獲刑
    2015年至2017年期間,劉某武擔任湖南邵陽昭陽農商行塘渡口支行信貸員,從事該銀行的信貸業務工作。在辦理貸款業務過程中,劉某武違反國家規定,對貸款用途、資產情況、身份信息等貸款信息未盡調查審核的職責,違法向劉某1、張某2等發放貸款12筆,金額共計人民幣240萬元。截止2019年9月,尚有人民幣230萬元貸款逾期未能收回。
  • 河曲農商行:黨建引領聚合力普惠金融進萬家
    河曲縣地處忻州西北部,與陝西省府谷縣與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隔著黃河相望,素有「雞鳴三省」之稱。全縣農業人口11萬,耕地面積40萬畝。河曲農商行以黨的建設為統領,以「打造黨建特色亮點,引領普惠金融發展」為抓手,積極探索「黨建+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將信用工程建設當作今後三年發展的「生命工程」,確定了「先試點、後推進、樹標杆、帶全局」的總體工作思路,黨委班子成員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定期深入基層調研普惠金融工作情況,積極對接地方黨政部門,尋求政策支持,全力做好金融服務工作。
  • 黑龍江延壽農商行5宗違法被罰130萬 股權質押越紅線
    5.向商業銀行的關係人發放信用貸款,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優於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 黑龍江銀保監局對其罰款130萬元的行政處罰依據為《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第四十七條和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七十四條。
  • 哥斯大黎加人逾期貸款超過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三
    據《號外報》12月3日報導, 2020年上半年哥斯大黎加逾期不償還貸款人數有所減少,但債務總額卻增加了5%。哥斯大黎加人均淨收入約為490000科朗,但人均逾期貸款額為361684科朗,即逾期貸款額超過了收入的73%,這代表著高負債率。目前,有18%的人逾期貸款超過492776科朗,高於哥斯大黎加人均月收入,幾乎是最低工資的兩倍。
  • 濟南農商行納入被執行人名單 近年不良雙升盈利下滑
    另外,濟南農商行此前也多次收到行政處罰,天眼查顯示,2017年4月26日,濟南農商行因通過滾動發放存單質押貸款方式虛增存貸款、員工帳戶違規與企業(個人)帳戶進行資金往來、未按監管規定製定相關制度、以自有資金打包處置不良貸款
  • @重慶科技企業:憑「知識」也能獲得貸款了
    為解除銀行的後顧之憂,設立由市區兩級財政資金以4:6比例出資建立的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統一管理,對合作銀行在企業知識價值授信額度範圍內發放的「知識價值信用貸款」進行風險補償,建立3%警戒、5%熔斷的風險防範機制,發揮風險平衡作用。  一方面,降低銀行損失。明確由風險補償基金承擔貸款本金損失的80%,銀行只需承擔20%貸款本金損失及利息損失。
  • 貴州烏當農商行不良貸款率持續高位,五大股東股權質押比超96%
    事實上,近年來,貴州烏當農商行的資產、負債規模在逐漸增長,2016年至2018年,該行的資產總額分別為168.22億、212.88億、228.28億元,後兩年增幅分別為26.55%、7.23%;負債債總額分別為157.70億、202.03億、216.99億元,後兩年增幅分別為28.11%、7.4%。
  • 河北陽原縣一銀行長本行貸款791萬元 舊電影膠片抵押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涉事的陽原農商行浮圖講支行原行長蔣志湘名下還通過自己就職的單位貸款791萬,業務種類顯示為「其他個人經營貸款」。冒名貸款頻發,多起村民「被貸款」今年6月份至9月份期間,新京報、澎湃新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等媒體,分別曝光了陽原縣多起農民「被貸款」的事件。
  • 藥都農商行優化「零接觸」線上貸款 助力疫情防控
    本報訊 為保障疫情期間客戶生活及防疫物資生產、採購等方面的融資需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安徽省亳州藥都農商行快速優化線上快貸產品「金農易貸」模型,進一步擴大受眾群體,拓寬線上貸款投放範圍,助力解決疫情期間客戶的生活、經營及必須的消費類融資需求。
  • 又一家農商行與評級機構「分道揚鑣」 中誠信國際因山西平遙農商行...
    2018年淨利潤0.82億,同比減少56.93%《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去年7月發布的這份跟蹤評級報告中,中誠信國際認為平遙農商行仍面臨了諸多的信用挑戰,包括該行應對監管要求壓降不良貸款偏離度,不良風險暴露明顯,撥備計提壓力加大導致盈利明顯下滑,逾期及關注貸款佔比較高,不良存在較大上升壓力。
  • 浙商銀行發放貸款破萬億佔總資產超55% 成本收入比降至26.24%
    受此影響,報告期內浙商銀行發放貸款及墊款利息收入達551.14億元,同比增長25.18%,帶動當期利息淨收入增長28.38%至338.74億元。另一方面,浙商銀行全面強化成本管控收效明顯。年報顯示,2017年至2019年浙商銀行業務及管理費由109.19億元增長至121.6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5.56%,遠低於同期營收增速;近三年成本收入比分別為31.91%、29.69%、26.24%,呈下降趨勢。
  • 仁東控股陷多重困局:連續8跌停11天蒸發近200億 巨額貸款逾期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自海科金集團入主後不久,該公司股價即從去年11月中旬的15.40元/股一路飆升至今年11月20日盤中的64.72元/股,達到自2017年以來的最高點,漲幅超過3倍。但就在海科金集宣布退出不久後,仁東控股的股價逐級走低。截至12月4日,該公司股價已直降至25.9元/股。
  • 重慶農商行:零售業務見成效,普惠型小微貸款餘額較年初大增
    截至2020年上半年,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下稱「重慶農商行」)總資產10730.7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28.48億元,增幅4.16%。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730.49億元,較年初增加78.54億元,增長12.05%,比全行各項貸款較年初平均增幅高3.5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