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改為四大名著?

2020-12-18 初九筆記

歷史還不是一門科學,僅僅靠偽造和刪節才會被弄得像門科學似的。——羅素(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聞

文章字數|1530字,閱讀約4分鐘

簡介:

眾所周知,四大名著是我國重要的文學作品,也是我們從小就要學習的出版物,對我國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四大名著中的故事和人物家喻戶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卷首語中寫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多少古今之事,盡在笑談。

羅貫中把這種霸氣寫在作品的前面,讓人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宏圖。不得不說,四大名著確實有其重要價值。但實際上,在建國初期,原來的"六絕"被刪掉了,大家知道的是《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這兩本書。這兩部也是文學作品,但為什麼非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呢?。

建國後,為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

《聊齋志異》是一部清代小說。在這部小說中,蒲松齡用了大量的妖魔鬼怪等事物來反映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因為這部作品充滿了魔幻色彩,使其獲得了歡樂,幾次被搬上大銀幕。但是,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場景和人物,與原著中的場景和人物是不同的

作者蒲松齡,寫這部作品也是希望表達以下三個方面:一、表達對當時惡勢力的貪官汙吏的批判;二是表達對科舉制度的不滿;三是宣揚婚姻自由,諷刺當時的社會和制度。這本書雖然反映了當時腐朽的制度,但卻用了很多魔幻的色彩來表達作者心中的理想,即使作者非常想擺脫封建的束縛,但故事在別人看來卻格外荒誕

第二本被刪除的書是《儒林外史》。這本書是吳敬梓在乾隆年間寫的。雖然是一部長篇小說,但實際上是由不同主人公的故事交叉組成的。在《儒林外史》中,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人物的精神狀態和表情,作者用鮮明的筆墨表現每個人物的特點,在一波三折的過程中,將人物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讓很多人感同身受,沉浸在這部文學作品中。

吳敬梓在這篇作品中想表達的是,那些被外界稱為"優等生"的人,為了獲得榮華富貴而選擇讀書,諷刺了當時"學而優則仕"的科舉制度。無論是《聊齋志異》還是《儒林外史》,都得到了世人的認可。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我們也大力提倡民族文化,希望提高國民素質,所以確實把這兩部作品放在了名著裡

但當時國內民眾對本民族的文化沒有很好的認知基礎,而這兩部作品充滿了對鬼神的批判精神,有很多對鬼神的描寫,所以我們最終認為這兩部作品不適合做名著。在這兩部作品中,《聊齋志異》中有很多關於鬼神的描寫,充滿了"人妖"的愛情故事。另一本《儒林外史》則充滿了對現代的批判,這兩本書都可能影響到三觀尚不健全的年輕人,所以為了積極弘揚中華文化,我們的名著只有"四大名著"。

杜甫在《偶題》中寫道:杜甫文章千古,得失寸心。詩人認為,文章是傳承千年的事業,而得失的苦與樂只有作者自己明白。

就像這些名著一樣,確實可以傳承千年文化,而文章本身也飽含著作者的辛酸苦辣。這些文學作品,一方面可以反映社會現實,另一方面也可以表達作者自己的心態。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部文學作品背後的故事,只有作者自己最能體會

捍衛正義:文人用筆墨批判黑暗,希望警醒世人

無論如何,《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仍然是兩部公認的作品,雖然它們沒有被列入四大名著,但我們不能否認它們豐富的文學價值。現在,我希望大家有時間、有機會能讀一讀這兩部作品。

眾所周知,我們的古代社會束縛著人們的思想,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在統治者的管理下,很多人都是"敢怒而不敢言",對於當權者心存畏懼。所以,當一些扭曲的現象出現時,就會導致社會的動蕩,而古代的文人,正是用自己的筆來批判當時的黑暗,希望以此來警醒世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來等待自己心中的正義。現在還有很多人在和文學做鬥爭,當社會上出現不公平的事情時,文人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捍衛正義的聲音。

參考資料:

《三國演義》

有時

這裡是《初九筆記》,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

相關焦點

  • 我國原有六大名著,建國後被刪成四大名著,刪除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解放前的「四大名著」原本是「六大名著」。為何在解放以後卻只有其中的四部了呢?明末的四大奇書與建國前的「六大名著」其實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經存在明末「四大奇書」。這「四大奇書」分別是《三國》、《西遊記》《水滸傳》以及《金瓶梅》。
  • 本來有六大名著,為何建國後卻成四大名著?刪的那兩本你肯定聽過
    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只要讀過一點書那肯定都是能說出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本書。但是如果問有沒有聽說過六大名著,大部分人應該都會回答沒有。不過也有人懷疑是不是在瞎編亂造,其實在建國以前還真有六大名著這麼一說。
  • 建國後,為什麼要將6大名著改為4大名著?刪的這2本家喻戶曉
    中國文壇的作品一直百花齊放,影響與傳播最為廣泛的則是中國的四大名著。它們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作品,它們承載著一輩又一輩中國人的回憶,領導著中國文學的發展,向世界傳播中國的優秀文化。四大名著分別是《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每一部都有屬於中國人獨特的情懷,它們也是很多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在那個沒有手機和數碼設備的年代,看書或者聽長輩講解某一個小故事,都是美好和幸福的回憶。《西遊記》講解師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經,一路上遇到各種妖魔鬼怪,克服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到達西天的故事。
  • 中國原本有六大名著,為何建國後變成了四大名著?少了哪兩本書?
    例如我國現在的四大名著。裡面育人的道理到了現在都毫不過時。在古代外國從中國偷書回國屢見不鮮。其實在我國新中國成立之前並不是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在建立新中國之後剔除了兩本。剔除得是那兩本呢?原因又是為何?最開始的四大名著是由明朝的大文學家王世貞提出的這一概念。
  • 建國初期有六大名著,為何要刪掉這兩本?內容太過精彩?
    大家都知道四大名著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殊不知,在建國初期是有六大名著的,經相關專家探討,將其兩部移除了。這兩部名著大家非常熟悉,就是《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那為什麼要將這兩部移除名著行列呢?
  • 原本是六大名著,後來變成了四大名著,被刪的兩部是啥?
    六大名著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在當年出版社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選擇了六本名著,如果不出意外,現在應該叫六大名著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四大名著。因為當時還是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的,畢竟經過了連續的戰亂,能坐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本書是多麼愜意的事情!這四本書受到民眾的追捧,並且有供不應求的勢態。於是,別的出版社也來跟風,印刷這四本經典的名著。而剩下的兩本雖然後來補印了,但是四大名著的呼聲早已蓋過這兩本滄海遺珠。
  •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六大名著,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另外的兩個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六大名著,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另外的兩個是什麼?提到中國古典文學的代表之作,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吳承恩的《西遊記》及曹雪芹的《紅樓夢》。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六大名著,除了四大名著之外,另外的兩個是什麼?在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當時的中國文學界將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六本古典小說統稱為六大名著。國家出版局為了振興中國的文藝事業,提高老百姓的文化水平,豐富人們的業餘生活,決定出版一些符合當時國情的優秀文學作品。
  • 建國後,為何要刪掉《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兩大名著?
    對於《聊齋志異》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了解,卻不知道《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曾與四大名著位列中國六大名著。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可以說《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同四大名著並駕齊驅。可是等到建國以後,這兩者卻被刪除,昔日聞名全國的六大名著卻只剩四大名著。
  • 為何《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沒入選四大名著?是價值觀扭曲?
    提起我國的四大名著,可以說是眾人皆知,不僅國內流傳甚廣,在國外同樣有著很高的影響力!在資源匱乏的年代,文人騷客們的思想卻無比豐富,譜寫出了一篇篇傳世之作。後來世人按照對這些文學著作的喜愛程度,選出了「四大名著」,也就是說,這並不是官方選定出來,而是「約定俗成」的。最初的時候,人們選出來的文學著作共有六本,也就是說最初有「六大名著」。
  • 看封神:《封神演義》為什麼沒有入選古典四大名著
    古典四大名著這個概念存在實際上並不太久,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1982年《紅旗》雜誌文藝部編的《論文藝與群眾》書中收錄的署名「田丁」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型論》,在這篇文章中首次明確提出:「《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紅樓夢》所以成為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同它們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是分不開的
  • 解放前的六大名著,為何在解放後改成了四大,被刪掉的兩大輸在哪
    對於已經過了青春年華的學生來說,四大名著是他們學生期間必須閱讀的書籍。它們代表著中國古代文學的最高水平,多年來其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實際上,「四大名著」是解放後確定的。如果以中國優秀文學地位來衡量,應該是「六大名著」。今天,我們來談談另外兩大。
  • 我們都知道四大名著,其實民國時是六大,那其他兩本哪去了呢
    提起四大名著,簡直是婦孺皆知,裡面的故事大都耳熟能詳,就算沒看過,也能都能說出來其中的幾個人物或者故事,可見四大名著對我們影響至深。不過在民國時期,並沒有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四大名著》回味無窮
    四大名著在今天是家喻戶曉,這句話不假,但是不全面。應該說是四大名著的影視作品更為人所知。但是喜歡看原著的人比起作品改編的影視劇還是要相差甚遠。文化界一直呼籲看原著小說,曾經有人請教一位學者,是否可以用影視代替原著?得到的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 ACG四大名著這個梗從何而來?
    ACG四大名著分別是《聖劍使的禁咒詠唱》《銃皇無盡的法夫納》《絕對雙刃》《ISUCA依斯卡》,四大名著的梗是吐槽日本動畫業界甚至可以說是acg界都大量轉向媚宅套路,並不是單純比爛片誰更爛誰更有資格成為爛片代表,四大名著都集中在了同一季度,裡面四部又都是輕小說改編動畫,這種集中爆發才有四大名著的梗,像現在和他們差不多的套路動畫比比皆是
  •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系列《四大名著珍郵》大版票典藏冊橫空出世
    四大名著,不僅僅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四座偉大豐碑,也概括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疆域,四大名著還被全球確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古典名著,特別是四大名著、五大神話傳說廣為流傳,影響了全球幾十億人。在文化復興重大戰略下,中國郵政復興之路郵局為貫徹落實這一重要精神,特面向社會限量發行《四大名著珍郵》大版票典藏冊!
  • 百萬好書推薦活動:四大名著全套4本青少年版,青少年必看的名著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 、《西遊記》 、《紅樓夢》這四部巨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度好貨發起【百萬好書推薦計劃】活動,小編在百萬冊好書中選擇給大家推薦一套【四大名著全套4本青少年版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這套書包含四大名著,在此提醒本套是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有什麼好處呢?或者我這樣說吧,它更適合於青少年閱讀,大家都知道原版的四大名著裡面含有很多生僻詞,對於青少年來說字看不懂是一回事,不理解也是一個問題。
  • 中國除了四大名著外還有什麼好書?
    《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這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相信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中國所謂的四大名著,但是這四大名著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是誰定下來的呢?這些作者都是明朝清朝的人寫出來的,難道在明朝清朝之前就沒有比四大名著更好的書籍了嗎?
  • 中華小說千千萬,看四大名著是怎麼煉成的?
    本文轉載自【百度百科:說文解物】,經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原文作者聯繫中國的四大名著在中國的文學界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眾多的中國的經典中,為何偏偏選擇了《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本書作為四大名著呢?
  • 《四大名著》——記憶中鐫刻的永恆經典
    文丨墨浮生丿@bigfun社區前言: 幾乎從兒時剛啟蒙開始,到後來認字識字之後開始讀書,在80年代90年代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的書單裡總是會繞不開這樣一套書籍——四大名著。不為啥,就因為小時候聽上去,就很厲害的樣子。
  • 我國原來有六大名著,後來取消了兩部,知道這兩部是啥嗎?
    在眾多的明清小說中,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知名度非常高。這些作品不僅被印刷多次,而且也被拍成了影視劇,深受大家喜歡。而且些作品不僅影響我們國人,就連外國人都非常喜歡,像《西遊記》就多次被國外翻拍。但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