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洗衣粉,大家將如何洗乾淨衣服,這應該是一個難題吧。可是在沒有洗衣粉的時代,大家又是如何洗衣服的呢?
大家看到很多影視劇中,一群女人來到河邊用棒槌一陣敲打,衣服就洗乾淨,好像就是這樣容易,可是遇到有油漬怎麼辦呢?總不能用棒槌捶打幹淨吧。
所以在工業時代沒有來臨之前,就連洗衣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算古埃及時代發明了肥皂,公元3世紀時歐洲各國也有了肥皂作坊。但是能用得起這些東西的,永遠與平民沒有關係,直到17世紀,肥皂都還是奢侈品,只有貴族才能享用,這個現在看起來司空見慣的東西,在當時那還是妥妥的稀罕物。
可能大家又要問了,那他們用什麼洗衣服呢?那自然是有他們的妙法了,古羅馬人在此時就腦洞大開了,用草木灰加尿液,就是這個奇葩的做法,使得羅馬皇帝韋帕薌還設立了「徵尿稅」,一度是羅馬帝國的重要財源,後來這也成為歐洲國家洗衣服的主要形式,直到肥皂開始大量普及,才有了乾淨而利落的洗衣服方法。
中國古代的洗衣方法
在沒有洗衣粉的時代,清水洗衣成為一種很普遍的方法,特別是平民家庭。
這就是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用棒槌不停的敲打了,這是一個相當費體力的運動,所以古代有專門洗衣服的工作。
在我國的西周時期,大家在勞作中發現了一種很好的清潔劑,那就是草木灰,他們利用草木灰是鹼性消除油漬。為什麼說勞動最光榮呢?就是因為大家會在勞動中發現很多常識,從而方便人們的生活。
可是草木灰還是很髒的,只能塗在很髒的地方消除油漬,如果混合到其他的地方,也不會產生大面積清洗的功能,所以利用草木灰洗衣服也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西施浣紗」,並不僅僅是一幅美好的畫面,那還是一個貧民女子辛勤勞動的場景。
時光悠悠,歲月流轉,到了唐朝時期,天然皂角開始閃亮登場了,這個東西的出現,終於使得洗衣服的過程不再那麼難受了,洗出的衣物也乾淨了很多,看來社會的發展是多麼的重要,一些事物的出現總能改變人們既有的生活習慣。
唐朝之所以是一個好時代,不單單是它的盛世繁華,而是在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新鮮事物,影響了後來的世界。
當人們已經不滿足於皂角粉時,據說藥聖孫思邈發明出來了非常原始的肥皂,並且逐漸流傳開來。
皂胰的發現
想必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會聽祖母提起皂胰。這其實就是豬胰,也就是豬的胰臟。最早使用豬胰的地區應該是河北,推測為殺豬以後豬胰不能食用被丟棄,被人無意中發現可以用來洗衣服,所以後來也有人用這個東西加工成可以清洗衣物的工具,具體方法是將豬胰洗乾淨,研磨成粉末,加豆粉香料做成顆粒,就可以作為洗衣洗澡的澡豆。
這種古老的東西可能現在用的人不多了,可是在現代又開始追求天然無公害的倡導之下,有人又開始提起了皂胰,而且經過實驗,這種東西不但對衣物是零損傷,甚至還可以有潤膚的作用。
現代工業帶來了便捷,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快樂,但是有些古老的東西卻還是保持著它的生命力,因為在無數次的實驗中,人們發現那些看起來很原始的東西,卻煥發著不一般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