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相處?

2021-01-19 澎湃新聞
如何和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相處?

2020-09-15 0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師建國 心聲經典

7、BPD康復的預測因素

職業功能受損及軀體健康狀況不佳與無法從BPD中康復相關,而旨在修復受損功能的治療手段可能對部分BPD患者有價值。

職業功能損害是BPD患者未能獲得或維持康復的首要原因。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患者的BPD症狀及共病導致職業功能損害,而職業功能損害反過來又可能影響患者的個人競爭力或復原力(resilience),多重因素交織在一起,造成患者與康復之間存在距離甚至漸行漸遠。相比而言,職業功能良好的背後可能是諸多康複利好因素,這些患者也更容易獲得和維持康復狀態。

軀體健康同樣可以鑑別康復與未康復患者。很直觀的一點是,軀體健康可影響職業功能及其他很多重要的功能維度,進而影響康復進程。相比於康復患者,從未康復過的BPD患者經歷嚴重軀體問題、存在不良健康行為(如一天一盒煙、缺乏規律鍛鍊)、使用昂貴的醫療服務、睡眠質量不佳的比例顯著更高。長期健康標記物(如體重指數)狀況不佳的BPD患者更容易報告不良的心理轉歸(如自殘)及其他功能受損(如缺乏生活伴侶、工作/學習功能差)。相比於康復患者,未康復BPD患者的全因早亡風險同樣更高。

BPD的很多功能維度存在複雜的交互作用,一些旨在修復功能的治療手段可能對部分患者有用。研究同時發現,BPD的症狀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時間發生變化,某些症狀(如急性症狀)變化更快,也更容易變化。

BPD的症狀可隨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一些急性症狀,尤其是自傷等具有高度BPD特異性的行為症狀,其緩解速度似乎快於缺乏BPD特異性的慢性氣質症狀(如慢性抑鬱)。

8、怎樣才能走出困境?

如果你的家中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如何與其相處,怎樣才能走出親人帶給你的恐懼氣氛。

(1)首先,你要學會從內心開始改變

你要知道一個前提,你無法讓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主動求醫。你說這是病,你要去看醫生,他不接受。他基本上還處在一個相對正常的一個環境,只不過在別人看來覺得,這個人脾氣有點大、情緒有點不受控、有時候情緒化等等。

不要認為他的行為是衝著你來的,他那個脾氣全部都是來自於他內心的憤怒、恐懼、擔心,而不是來自於你。

(2)我們能夠做的事,照顧好自己

我們應該堅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要的第一要是要避免一直為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撐腰,就是別他說什麼,你都支持他,他怎麼發飆你都行。第二,要避免重蹈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覆轍,就是你不能被他影響,接受他的價值觀,然後也變得這麼極端。第三,要堅持過好你自己的生活,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輕易地否認問題,就是不要說沒事,我們家其實挺好的,造成間歇強化。

間歇強化,指的是一種偶然地或間歇地、不是每一次都對所發生的行為進行強化的方法。間歇強化是對他人行為進行鼓勵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比如賭場裡的老虎機,如果每次都能拉出來一大堆的硬幣,這個遊戲是不會上癮的。之所以能夠上癮,就是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才會有間歇強化。因此,如果你在家中對待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他發脾氣,有時候有效,你去對抗;有時候無效,你很順從。糟了,這叫間歇強化。假如他發脾氣總是無效,他慢慢就不發了,因為他知道發脾氣總是無效的。假如他發脾氣總是有效,他可能也不會那麼上癮,因為他覺得這就是個規律了,沒那麼上癮。

三不要就是第一,不是我導致的。第二,不是我能控制的。第三,不是我能治癒的。

然後明白恐懼和焦慮並等於無助,堅信你不應受到惡劣的對待。

(3)學會設置界限,磨鍊技巧

就是你得給自己設定一個保護的邊界,這個邊界是我的底線,這就是不能夠隨便被越過的。

首先,辨識強烈情感反應的「導火索」,然後避開情緒反應,在對方情緒反應極大的時候,不要做出過多的回應。

其次,確定你的個人界限。如我們規定不要衝我大喊大叫,這是一個界限。如果他出現大喊大叫的狀況,你就暫時離開。

再次,學會化解怒火和指責的溝通方式。學會平和地溝通,不用辯解,也不用否定、不用反擊,但是也不退縮,很平和。學會複述、反饋、傾聽,當對方說我恨你的時候,你說「我現在感覺到你很恨我」,這話很有力量。簡單地把對方此刻的情緒想法複述出來就好了。你不用說,這是對還是錯。不要一味地做海綿,海綿的特點是你說什麼我都吸收,如果一個人在生活當中只是海綿,你就變成了受氣包。也可以做鏡子,鏡子的特點是你罵它,它就罵你,反射回去了。所以,適當的時候,你也需要做鏡子。

總之,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最大特點就是極端。如果你還希望能夠與他繼續好好生活,首先保護好自己和孩子,然後想辦法改善自己的溝通方式,最後再帶著他一起慢慢地改變。現有研究顯示,BPD患者獲得良好轉歸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很有可能的,相當一部分患者可以獲得症狀的緩解,甚至康復,而不至於「一病誤終生」。來自縱向研究的證據顯示,大部分BPD患者有望迎來相對較好的轉歸,康復的標準高於緩解,在症狀緩解的基礎上還要求擁有良好的社會心理功能及全職工作功能。由於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個複雜的情況,並且通常需要長期的心理治療,所以尋找一個在治療這種狀況方面具有專門知識的心理健康專家是很重要的。通過與治療師之間的溝通,患者能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情感,找到更健康、更有回報的關係,也能學習到如何減少衝動和自我毀滅的行為。經過長期的治療後,患者身上往往會發生積極和健康的變化,乃至完全痊癒。因此,BPD患者當自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容易衝動、發脾氣、太「作」,是不是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前些日子,她和相戀 6 年的男友分手,並且因為「被拋棄」而悲憤交加。此後經常因為瑣事發脾氣與家人爭吵,感到十分痛苦。她上網搜索後,懷疑自己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想通過問診確定。和小雪聊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她從小就是個「急性子」、「暴脾氣」,可以說這是天生的性格。她這樣的性格並沒有嚴重影響人際關係,所以算不上邊緣型人格障礙。
  • 別再拿邊緣型人格障礙罵人了,他們自救並不容易
    《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將邊緣型人格障礙定義為「一種人際關係、自我形象和情感不穩定以及表現出顯著衝動行為的心理行為模式」,並將其表現形式整合為九項診斷標準。如果一個人的情況符合其中五項及以上,且這些症狀起始於青春期並持續了一定時間,對TA生活的諸多方面產生了影響,那麼便可能被診斷為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一場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來自內心的對話
    邊緣型人格障礙(BPD)是以情感、人際關係、自我形象的不穩定及衝動行為為臨床特徵的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與內心的恐懼對話》,這是第一本寫給邊緣性人格障礙者親友的療愈的書,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保羅·梅森與美國最重要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自助網站發起者蘭迪·克萊格合作撰寫。書中收錄了大量真實案例,全部取材於現實生活。
  • 宣美暴哭:5年前罹患邊緣型人格障礙 愛別人全因自己渴望被愛
    張筱涵/綜合報導韓綜《Running girls》( )找來宣美、請夏、Hani、Chuu和YooA聚在一起,5個在臺上都很有魅力又是許多女生的Wannabe的女星,內心都有獨自承受的苦痛,在最新一集中宣美就哭著坦承「我5年前輩診斷罹患邊緣型人格障礙
  • 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自我測試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治療它呢?
    我們生活當中有不少的朋友們都受到了精神疾病的侵害,偏執型人格障礙這個疾病的就是其中的一種,出現了這個疾病的患者比固執己見,不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為此我們對於這類患者一定要足夠的耐心。那麼,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自我測試是什麼呢?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
  • 偏執型人格障礙自我測試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於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後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於把失敗和責任歸咎於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
  • 偏執型人格障礙如何調適?
    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感覺極度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於懷,思想行為固執死板,心胸狹隘,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後緊張不安,妒火中燒,喜歡抱怨、指責他人,自以為是,有不安全感,以自我為中心,長此以往,別人對這種人敬而遠之,人際關係受損,正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會受不到不好的影響,那麼怎樣對這種人格障礙進行調適呢
  • 心理學:「我恨你,別離開我」,邊緣性人格障礙,讓幸福越來越遠
    在眾多的心理疾病中,有一種新型病會讓人遠離幸福,它就是邊緣型人格障礙,也被稱為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障礙,英文簡稱BPD。據統計,100人裡有6%的人患有此病,而這類病是臨床上一種複雜又嚴重的精神障礙,常常會造成患者的社會功能損害。患有BPD的人通常異常熱情,理想主義,快樂和充滿愛心,但可能會因焦慮,沮喪,內/羞愧,擔憂,憤怒等,感到不知所措。
  • 「邊緣性人格障礙」其主要病因與症狀有哪些?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是迄今為止最為普遍的一種人格障礙類型,同時也是爭議不斷的一種疾病[1]。
  • 表演型人格障礙:善用誇張做作的姿態吸引周圍人的注意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4篇–表演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表演型人格障礙是一種常見的人格障礙,患者的言行和情感常具有表演性質,情緒外露並且誇張,感情膚淺而不夠深刻此類人時時處處不忘通過浮誇做作的方式來吸引別人的注意,過分以自我為中心,全然不顧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因此在和表演型人格障礙者相處時,我們總是會有一種在觀看他表演的感覺。而他更像是把周圍人當做觀眾來對待,為了贏得讚美和掌聲而做出幼稚滑稽的行為。大學畢業的趙力坤(化名),進入一家公司參加工作。
  • 人類人格大賞之病態人格篇:邊緣人格,特性及其日常表現
    據美國醫療部門2015年對其下屬的所有初級門診及精神類專業醫療機構的數據匯總,在初級門診中檢測出的邊緣人格障礙平均患病率為1.6%,醫療部門預計總體可能存在5.9%,精神類專業醫療機構中的門診患者有10%檢測出患有邊緣人格障礙,住院病人的患病率為20%。而國內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調查研究沒有大數據進行支撐,我就不寫了。
  • 人格障礙的幾種類型
    精神分裂樣人格障礙與精神分裂症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但它們並不相同。精神病和幻覺不是這種人格障礙的一部分。患有這種人格障礙的人可能有精神分裂症或分裂型人格障礙的親屬。分裂型人格障礙有分裂型人格障礙在他們自己的家庭之外可能很少有親密的關係。
  • 表演型人格障礙,一旦罹患,享用終生!
    在我們的身邊會有一些人特別享受別人的關注,愛以誇張言行吸引注意力,行為舉止上常帶有挑逗性並且他們十分關注自己的外表,他們很可能就是表演型人格障礙者。 這類人情緒外露,表情豐富,喜怒哀樂皆形於色,嬌柔做作,易發脾氣,喜歡別人同情和憐憫,情緒多變且易受暗示。以自我為中心,好交際和自我表現。
  • 心理輔導:這些人格障礙,你曾經遇到過嗎?
    ,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吸取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社會適應不良等,然而這些均屬相對的; 4、衝動型人格障礙: 又稱為攻擊性人格障礙,情緒不穩定型人格障礙分為衝動型和邊緣型,此二型均以衝動性及缺乏自我控制為突出表現,衝動型的主要特徵為情緒不穩定及缺乏衝動控制,暴力或威脅性行為的暴發很常見
  • 對誰都冷漠,不親近身邊的人,這種算是疏離型人格障礙嗎?
    這種算不算得上疏離型人格?這種人,我能追的上嗎?還是不要去招惹?在心理學與精神病學中,並沒有「疏離型人格障礙」或是「疏離型神經症」。或許是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比較生動形象,所以被口口相傳。在網絡上用來指代那些人際關係不穩定,不能與他人建立起信任感的人。
  •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川普敗選不認輸,是因為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
    >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種長久性的人格疾患,患者往往會過度誇大強化自我的重要性,過度渴求別人的讚賞,缺乏同理他人行為的能力[1]。DSM-5對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描述。根據DSM-5(DSM第5版)中對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具體表現,我們將為讀者一一分析並比對川普先生與之匹配的行為。
  • 一例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愛情
    他才把手機聲音打開,他爸爸的電話就響起來,他把手機放到耳邊,他爸的聲音就在他耳邊炸開來,差點沒把他耳朵震聾:「你小子馬上把你和你女朋友的那點破事處理完,她一晚上不停的給我和你媽打電話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因他是邊緣性人格者,你就要忍受折磨嗎?
    事實上,邊緣性一詞誕生於20世紀前半葉,研究者們認為有些患者的行為介於神經官能症和精神病之間的邊緣區域。這一邊緣性的本義如今已被廢棄,只留下了這一名詞。對於對其不甚了解的我們來說,可以將其理解為「再進一步就要發瘋的邊緣」的意思。
  • 心理學:婆媳相處,若她具備「表演型人格障礙」,那就做好這3事
    什麼是「表演型人格障礙」?「表演型人格障礙」如字面所言,他們的行為就好像是在進行一場演出,顯得浮誇造作不自然,以吸引眾人關注為目的,希望眾人把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看似「表演型人格障礙」是大多數人都具備的,其實「表演型人格障礙」還有三個特質:一是自私,二是以自我為中心,三是嫉妒心強。
  • 專家:攻擊型人格的特點,這幾點很常見!患上人格障礙你要注意
    專家:攻擊型人格的特點,這幾點很常見!患上人格障礙你要注意人格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攻擊型人格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你了解攻擊型人格的特點有哪些嗎?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究竟攻擊型人格是什麼。1.情緒急躁易怒,存在無法自控的衝動和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