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5 0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師建國 心聲經典
7、BPD康復的預測因素
職業功能受損及軀體健康狀況不佳與無法從BPD中康復相關,而旨在修復受損功能的治療手段可能對部分BPD患者有價值。
職業功能損害是BPD患者未能獲得或維持康復的首要原因。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患者的BPD症狀及共病導致職業功能損害,而職業功能損害反過來又可能影響患者的個人競爭力或復原力(resilience),多重因素交織在一起,造成患者與康復之間存在距離甚至漸行漸遠。相比而言,職業功能良好的背後可能是諸多康複利好因素,這些患者也更容易獲得和維持康復狀態。
軀體健康同樣可以鑑別康復與未康復患者。很直觀的一點是,軀體健康可影響職業功能及其他很多重要的功能維度,進而影響康復進程。相比於康復患者,從未康復過的BPD患者經歷嚴重軀體問題、存在不良健康行為(如一天一盒煙、缺乏規律鍛鍊)、使用昂貴的醫療服務、睡眠質量不佳的比例顯著更高。長期健康標記物(如體重指數)狀況不佳的BPD患者更容易報告不良的心理轉歸(如自殘)及其他功能受損(如缺乏生活伴侶、工作/學習功能差)。相比於康復患者,未康復BPD患者的全因早亡風險同樣更高。
BPD的很多功能維度存在複雜的交互作用,一些旨在修復功能的治療手段可能對部分患者有用。研究同時發現,BPD的症狀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時間發生變化,某些症狀(如急性症狀)變化更快,也更容易變化。
BPD的症狀可隨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一些急性症狀,尤其是自傷等具有高度BPD特異性的行為症狀,其緩解速度似乎快於缺乏BPD特異性的慢性氣質症狀(如慢性抑鬱)。
8、怎樣才能走出困境?
如果你的家中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如何與其相處,怎樣才能走出親人帶給你的恐懼氣氛。
(1)首先,你要學會從內心開始改變
你要知道一個前提,你無法讓邊緣型人格障礙者主動求醫。你說這是病,你要去看醫生,他不接受。他基本上還處在一個相對正常的一個環境,只不過在別人看來覺得,這個人脾氣有點大、情緒有點不受控、有時候情緒化等等。
不要認為他的行為是衝著你來的,他那個脾氣全部都是來自於他內心的憤怒、恐懼、擔心,而不是來自於你。
(2)我們能夠做的事,照顧好自己
我們應該堅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三要的第一要是要避免一直為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撐腰,就是別他說什麼,你都支持他,他怎麼發飆你都行。第二,要避免重蹈邊緣型人格障礙者的覆轍,就是你不能被他影響,接受他的價值觀,然後也變得這麼極端。第三,要堅持過好你自己的生活,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輕易地否認問題,就是不要說沒事,我們家其實挺好的,造成間歇強化。
間歇強化,指的是一種偶然地或間歇地、不是每一次都對所發生的行為進行強化的方法。間歇強化是對他人行為進行鼓勵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比如賭場裡的老虎機,如果每次都能拉出來一大堆的硬幣,這個遊戲是不會上癮的。之所以能夠上癮,就是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才會有間歇強化。因此,如果你在家中對待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他發脾氣,有時候有效,你去對抗;有時候無效,你很順從。糟了,這叫間歇強化。假如他發脾氣總是無效,他慢慢就不發了,因為他知道發脾氣總是無效的。假如他發脾氣總是有效,他可能也不會那麼上癮,因為他覺得這就是個規律了,沒那麼上癮。
三不要就是第一,不是我導致的。第二,不是我能控制的。第三,不是我能治癒的。
然後明白恐懼和焦慮並等於無助,堅信你不應受到惡劣的對待。
(3)學會設置界限,磨鍊技巧
就是你得給自己設定一個保護的邊界,這個邊界是我的底線,這就是不能夠隨便被越過的。
首先,辨識強烈情感反應的「導火索」,然後避開情緒反應,在對方情緒反應極大的時候,不要做出過多的回應。
其次,確定你的個人界限。如我們規定不要衝我大喊大叫,這是一個界限。如果他出現大喊大叫的狀況,你就暫時離開。
再次,學會化解怒火和指責的溝通方式。學會平和地溝通,不用辯解,也不用否定、不用反擊,但是也不退縮,很平和。學會複述、反饋、傾聽,當對方說我恨你的時候,你說「我現在感覺到你很恨我」,這話很有力量。簡單地把對方此刻的情緒想法複述出來就好了。你不用說,這是對還是錯。不要一味地做海綿,海綿的特點是你說什麼我都吸收,如果一個人在生活當中只是海綿,你就變成了受氣包。也可以做鏡子,鏡子的特點是你罵它,它就罵你,反射回去了。所以,適當的時候,你也需要做鏡子。
總之,邊緣型人格障礙者最大特點就是極端。如果你還希望能夠與他繼續好好生活,首先保護好自己和孩子,然後想辦法改善自己的溝通方式,最後再帶著他一起慢慢地改變。現有研究顯示,BPD患者獲得良好轉歸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很有可能的,相當一部分患者可以獲得症狀的緩解,甚至康復,而不至於「一病誤終生」。來自縱向研究的證據顯示,大部分BPD患者有望迎來相對較好的轉歸,康復的標準高於緩解,在症狀緩解的基礎上還要求擁有良好的社會心理功能及全職工作功能。由於邊緣型人格障礙是一個複雜的情況,並且通常需要長期的心理治療,所以尋找一個在治療這種狀況方面具有專門知識的心理健康專家是很重要的。通過與治療師之間的溝通,患者能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情感,找到更健康、更有回報的關係,也能學習到如何減少衝動和自我毀滅的行為。經過長期的治療後,患者身上往往會發生積極和健康的變化,乃至完全痊癒。因此,BPD患者當自強。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