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你好,我是田野,很高興你的問題。看到你的題目,我感到挺新鮮的。父母在世時很孝順,過世了而不去上墳,以我看,這事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我可以肯定的說,有生前的孝順,就有死後的上墳,不去,也可能是去不了,肯定有原因,不能只看表面。再者說了,上墳,名義上是為老人磕頭、送陰錢燒紙,實則是做給活人看的,說白了,就是一種形式。
人生一世,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人老了,能夠有個孝順的子女,有個安逸的家庭,有個舒心的生活,這就是很不錯的了,尤其是當身體不能自理,需要人來陪伴照顧的時候,無論兒子還是女兒,能在跟前端碗飯吃,幫著起來前去,陪著拉呱聊天解捫,這就算是有福分的人。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在忙碌著,為了掙錢養家,起早貪黑,有時,真的是顧不了老人孩子,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也不能因為這些,就說做子女的不孝順了。
做子女的,怎樣才算是孝順呢?不是說在嘴上,也不是掛在心上,而是要實實在在的落實在行動上的。那就是在老人的有生之年、花甲之年,讓老人有個愉快的心情,生活上能有聽照顧,物質上能儘可能滿足老人的欲望,不惹老人心煩、生氣,不讓老人為子女擔驚受怕,是是處處為老人著想。做到這些,也就算是一個孝順的子女,老人也應該是心滿意足的了。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一個心存善念之意的人,他在盡力孝順父母的同時,也一定是位對社會負有正義感,對工作負有責任心的人。老人在百般的呵護下離去了,每到清明、初一,理應到墳上上柱香、磕個頭,以示孝敬之禮儀,但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如願以償,也不可有愧疚感,老人天上有靈會原涼你的,這也更不是不孝順的表現。因為,老人活著的時候你盡力了,上墳,只是做給人看的,同時,也是給自己心靈上的一種慰籍,沒必要自責,更沒必要想那麼多,燒香有很多形式,在自己的住地,面朝老人墳墓的方向,口中念詞,燒香磕頭,也同樣是表達對老人的思念方式,俗話說得好,心到神知,老人會領情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