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不理,被妾欺負,「最慘正妻」王大娘子怎麼孩子教的那麼好?

2020-12-18 說壹不貳的瓜姐

《清平樂》的熱播,帶起了宋朝在影視圈的熱度,同一製作團隊的《知否》再次進入觀眾視線。

時隔兩年,首播時爭議不斷的《知否》,在經歷過時間的洗禮後愈顯經典,劇中很多人物的塑造至今讓人印象深刻,其中前期矛盾核心,盛大娘子絕對是這部戲的搞事C位。

與其他宅鬥作品不同,王大娘子並沒有正妻主母該有的手腕水準,不用說殺伐決斷,就連自己拿看重家門清譽、偽善懦弱的丈夫都拿捏不住,沒有夫君的寵愛,家宅之事被小妾林小娘把持,處處被壓一頭,想抓住死敵林小娘的把柄,卻總是事與願違,做事不周全,分分鐘被反殺。

幾次你來我往的鬥爭,反而傷敵一個、自損八千,夫君被推的越來越遠,後期更是受到姐姐康姨母挑唆,犯下毒殺婆母、大不孝的罪過。

看著大娘子的瘋狂輸出,連觀眾都替她著急,沒有心機手腕,做事武斷不計後果,還心直口快,這樣的大娘子是指不上她認認真真宅鬥,反而承包了《知否》大半的笑點。

然而這麼個不伶俐的人兒,卻成為整部劇最令人羨慕的人生贏家,大娘子生的一兒兩女,各個為人正直熱忱,善良孝順,長柏更是能站在真相一邊,為毫無血親的祖母仗義執言,大義滅親,怒懟外祖母,可見其品行端正純良。

都說孩子個性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大娘子那麼「蠢」,為啥教育出來的孩子都那麼優秀正直呢?

在毒殺婆母一局中,明蘭曾對嫡母說,她曾經問過祖母,為什麼一定要選王家姑娘做盛家正妻,祖母的回答可以總結出王大娘子的本性:

「我祖母說,您縱有千般的不是,但卻有一個心軟的好處,給您一把刀,您都想不到要取人性命上去。」

以善良為土壤,必能開出善之花。王大娘子雖不具備宅鬥智商,做事魯莽,不會耍心機,屢屢在鬥爭中落敗,以致不受夫君喜愛,引發惡性循環,但本性良善,即便被林小娘欺負到家,也從未動過設計傷人性命的念頭。

當得知林小娘被盛紘派人用手段打傷致死,心中驚駭之餘還生出幾分同情,對丈夫的絕情竟還有些怨懟。對敵人尚且如此,對孩子的教育就更注意了。

大女兒華蘭高嫁伯爵府,在京中的名媛圈裡備受讚譽,如果說,華蘭的優秀是自小養在老太太身邊的緣故,那長子盛長柏可是從小養在太太身邊的範例。

長柏4歲起識字讀書,寒暑無誤,即使生病耽誤課程,第二天也主動補上落下的課程。世家清流出身,卻不唯「血統論」,好友顧廷燁因後母設計,京中名聲狼藉,但盛長柏卻不畏傳言,深信顧二脾性,給予最大的信任,為好友兩肋插刀。

品行極佳,明事理、公私分明。母親被迷惑做出大不孝之事,他不顧親,持守正義,不惜與祖母家撕破臉;愛護妻子,新婚後,母親要用婆母的款兒壓壓,盛長柏直接表示「我亦不能為新婦分擔生育之苦,也無需新婦為我承擔仕途艱辛」,堅定維護媳婦,尊重母親的同時處理好婆媳關係。

長柏如此優秀,除了自身品行,王大娘子的教育功不可沒。

長柏長楓科考前,明蘭各做了一對護膝送到哥哥房內,當如蘭得知明蘭另一對還送給長楓時,就說她做好人,兩邊不得罪。而王大娘子聽後立刻訓斥如蘭:「自己親哥哥去趕考,你什麼活都不幹還說風涼話,看看人家明蘭,說話辦事圓滿周到。」

下毒害了婆母,大娘子罪過不可恕,但當事後得知自己最喜歡的丫鬟給自己姐姐通風報信後,雖憤怒,最後也不忘給丫鬟求情,求明丫頭高抬貴手,給她留條活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還完整的反饋出父母的教育結果,王大娘子為人善良,她的孩子必會承襲這點,基石擺正了,建築自然高大規整。

在盛家,夫君不寵、婆母不愛,林小娘在世時,這個當家主母做的實在窩囊,對於王大娘子來說,三個孩子就是她的指望。可再是指望,大娘子也沒像林小娘一般溺愛到不允許管教。

祖母請來宮中教習孔嬤嬤來家中教姑娘們禮儀,事事都想佔上風的墨蘭不可避免的跟姊妹們吵了起來,孔嬤嬤依規要處罰姑娘,一聽要打板子,林小娘立刻插嘴求情,而大娘子想了又想,還是狠下心,為娘再心疼姑娘,也懂得知錯就改、有錯當罰的道理。

正因大娘子對女兒的寵而不驕,才能使得如蘭在關鍵時刻把握得住自己。顧二設計求娶盛家嫡女,如蘭心屬他人,自然奮起反抗,可最終還是顧念家族名聲、父母顏面,準備與賀家公子見最後一面就一刀兩斷,兩人執手相看淚眼,那句「我不能對不起盛家,只能對不起你了」道出了如蘭懂事理、明是非。

反觀墨蘭,林小娘持身不正,勾引盛紘寵妻滅妾,家宅不寧,到了女兒這居然如法炮製,教唆女兒私下約見男子,要挾老太太。兩種母親,兩種兒女命運,縱然大娘子在鬥爭中負於林小娘,但從孩子的教育成就,大娘子完勝。

親子間的尊嚴問題向來引人關注,前不久微博話題#父母的道歉方式#被頂上熱搜,網友們例舉許多父母做錯的表現,其中給孩子認錯的少之又少,用「吃飯了」代替道歉的才是常態。

現代社會,父母的面子問題都如此難處理,更別說古代。在「子從父」的年代,家長別說道歉,就是連聽聽孩子的建議都難上加難。

可這件在封建社會難作為的事兒,到了大娘子這又不同了。當年大娘管家之權被林小娘奪去,成為全府的笑柄,為解此恨,她一直想抓住林小娘的把柄奪回權利。當衛小娘難產而死,她就想藉此事為難林小娘,可大女兒華蘭卻勸母親只管辦好衛小娘的後事,其他的什麼都不要提。

大娘子雖不解,也沒因著媽的身份,無視女兒的建議,反而按照華蘭的意思,安安靜靜的處理衛小娘後事,不等她爭什麼,盛紘就覺得大娘子善良,林小娘惡毒,直接把管家之權重新交到大娘子手上。

想想如果王大娘子不聽華蘭的勸告,一意孤行,反而會失了先機,讓夫君覺得她也是個狠辣之人,林小娘有主君的眷顧還能翻身,只怕大娘子會更失民心,局面更加危機。

父母應為孩子的榜樣,而知錯能改與其他道理相同,更需要父母垂範。生而為人,怎不會犯錯,但若顧念父母臉面,死不認帳,不僅傷害孩子,同時也做了錯誤示範。

道歉不會使你形象蒙羞受損,坦然接受反而能贏得尊重。

熟看《知否》並了解歷史的觀眾都知道,其實大娘子的被動,更多是時代的局限,因為對女性的管束,也加重了母親在教育上的權重,她隱忍、她無奈,卻也用百分百的愛澆灌孩子,與全天下母親一樣,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了最好的保護,縱使其窩囊、「蠢」,但從教育的角度,她才是這齣大戲中的最後贏家。

相關焦點

  • 知否王若佛牽制林噙霜,妻對妾有防範衛小娘一步好棋下成死棋
    王大娘子不是應該保著不爭寵的衛小娘,豐滿自己的羽翼,即使衛小娘生了兒子,說不定都可以留在自己身邊教養,當自己多生了個兒子,增加話語權。知道王大娘子心眼不夠用,但是她身邊的嬤嬤很厲害,怎麼就讓衛小娘難產而死了呢?
  • 《知否》/盛家的孩子都活在了父親寵妾滅妻的陰影裡
    他們兄弟兩個,以及盛紘的孩子很多年甚至一生,都活在父親寵妾滅妻的陰影之下。盛維大房老太爺年輕時寵愛一個做歌姬的妾,導致大房老太太和盛維過得並不好,多虧了明蘭祖母時常照顧,接濟他們。因著他的縱容,林小娘一個妾氏,過得比正房大娘子都好。長楓和墨蘭雖然是庶子庶女,但是跟嫡子嫡女享受一樣的待遇,甚至比嫡子嫡女更嬌縱。盛紘愛他們母子三人,但是透過他們,盛紘憐惜的卻是童年的自己。
  • 《知否》原著:海氏懷孕,王大娘子欲添堵,全靠長柏「倆妾」解決
    果不其然,海氏進門沒幾天,這王大娘子便給新媳婦一個下馬威,開始耍起威風,擺起婆婆的款兒來了,讓海氏站規矩,端茶倒水,隨意使喚來使喚去的,海氏知道這新媳婦進門哪有不受點罪的,要不然這婆婆怎麼當,好在長柏是個明事理之人,便設計讓海氏度過難關,讓其對母親提出的任何要求,都盡心盡力的去做,再多的教導都虛心的接受,讓她挑不出錯處來,時間久了人們就會有議論,她便不好在為難了
  • 知否:寄人籬下多年的人是王大娘子,王老太太為何更疼愛康姨母?
    奇怪的是,當初王老太師去外地上任時,寄人籬下多年的女兒是王大娘子,康姨母一直都跟在父母親的身邊從未離開過,如今好不容易一家人能夠在一起,王老太太怎麼不心疼王大娘子這個小女兒反而更疼愛康姨母那個大女兒呢
  • 知否:王大娘子為什麼要為了墨蘭的婚事去梁家自取其辱?
    林小娘和墨蘭這對母女在盛家的時候沒少惹王大娘子生氣,這些年來王大娘子被她們倆氣得憋了一肚子火,她內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發賣了林小娘並且讓墨蘭低嫁於人,可當墨蘭與梁晗私會被抓之後,王大娘子卻腆著臉去永昌伯爵府為墨蘭提親,還差點把明蘭嫁過去頂包,著實是太窩囊了些,她可是盛家的當家主母,為什麼要為了墨蘭的婚事去梁家自取其辱呢
  • 知否:如蘭慧眼識珠,實力護妻的文炎敬,帶妻赴任,回到妻子故鄉
    01王大娘子的呵護下長大的年少的如蘭,在母親的羽翼下長大,看慣了母親和林小娘的爭鬥,自然對林小娘的女兒墨蘭很是厭惡,所以如蘭和墨蘭的爭吵也就成了盛府的另一道風景如蘭眼看著父親寵愛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庶姐,而這個庶姐從樣貌到才學,樣樣比自己好,樣樣比自己強。誰也不會想到,那時小小年紀的如蘭內心是很受傷的。王大娘子雖然性格魯莽,持家管事卻是一把好手,如蘭從小跟在母親的身邊,將母親持家理事的本領也學了不少。
  • 重溫《知否》才懂:盛紘最愛之人,是王大娘子,並非林小娘!
    導語:在《知否》中盛紘的寵妾滅妻是出了名的,他的父親在生前也是一樣,在宥陽的時候就有許多人都在嘲笑王大娘子,自己一步步的把自己的丈夫推出去,還和婆婆鬧矛盾,搞得雞犬不寧;大家都說是王大娘子親自把林噙霜送給了盛紘,但是仔細重溫《知否》我們會發現,盛紘難道真的有寵妾滅妻那麼嚴重嗎?
  • 讓人打死林小娘的人是盛紘,王大娘子她有什麼好怕的?
    眾所周知,王大娘子與林小娘是積怨已久的情敵關係,自打林小娘被盛紘收房以後,盛紘不僅把所有的寵愛都給了她一個人,就連原本屬於王大娘子的管家權盛紘了給了林小娘,王大娘子作為盛紘的原配正室怎能不對林小娘恨之入骨?在林小娘去世以前,王大娘子最大的心願就是把林小娘發賣出去。
  • 知否:康姨媽與盛老太太無怨無仇,為何要慫恿王大娘子給她下毒?
    盛家不起眼的時候,康姨母因為看不上妹夫鮮少與王大娘子聯繫,長柏高中、明蘭高嫁以後,見不得妹妹過得比自己好的康姨母就屢屢上門挑撥離間,最後甚至喪心病狂到慫恿王大娘子給盛老太太下毒的地步。奇怪的是,盛老太太早就免了康姨母的拜見,也從未與其有過同框出場,既然康姨媽與盛老太太無怨無仇,為什麼卻要慫恿王大娘子給她下毒呢?
  • 重溫《知否》才懂:盛紘根本不愛林噙霜,他愛得是王大娘子!
    導語:盛紘寵妾滅妻,幾乎在宥陽人盡皆知,有多少貴婦躲藏在背後,偷偷嘲笑王大娘子,但是王大娘子自己做錯了事,又和婆婆鬧脾氣,搞得人盡皆知,是她親手將林噙霜送給了盛紘,但是,這麼多年來,盛紘真的對林小娘一往情深,厭惡王氏嗎?怎麼在結合原著看後,卻越來越覺得不對勁了?
  • 知否:王大娘子與盛老太太的恩怨,不僅僅是來自明蘭的婚姻
    可王大娘子的性格明蘭心裡十分的清楚,給她一把刀她都想不到用在要人性命上,更別說是這樣處心積慮的算計盛老太太了。果然,在明蘭的逼問之下,王大娘子說出這些有毒糕點都是康姨母提供的,她並不知道裡面是能讓人致命的毒藥,只是想讓盛老太太病上一段時間,她好徹底把持整個盛家。
  • 王大娘子也喚明蘭為「明兒」,她也是把明蘭當成親女兒來看待了
    此時的王大娘子心疼地問起了明蘭該怎麼辦?明蘭又讓王大娘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臉上全是擔憂地說:「萬一你家侯爺奪爵以後再和離,那這孩子可就是罪臣之子了,雖然這些話難聽些,但做母親的總是要為自己的孩子多打算些。」、「眼下你家侯爺還沒有獲罪,此時和離住到家裡去,你還是盛家女,孩子也還是盛家子。」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論張大娘子娘家強大護犢子的重要性
    今天帶大家一起扒一扒張大娘子的強大的娘家。其父英國公是三朝元老,手握朝廷兵權。承即公爵。而張大娘子是嫡女,要知道在古代可是很在意嫡系之分的,英國公更是想得開顛覆了我對古裝劇三妻四妾生一窩孩子,英國公只生了張大娘子一人,更是寵得像寶貝一樣。張大娘子是除皇城中女子最尊貴的女子。
  • 三妻四妾:三妻是哪三妻,四妾是哪四妾?
    古人所說的三妻,指的就是「嫡妻」、「偏妻」、「下妻」。「妾」這一名稱,最早可見於《禮記·曲禮》:「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對於四妾,則有兩種說法,其一:無論是「嫡妻」、「偏妻」還是「下妻」,這三人每人都有一位陪嫁丫環,再加上丈夫的通房丫環,四人合起來便是名義上的四妾。其二:四妾指的是四種妾室的稱謂,分別是良妾、貴妾、賤妾、平妾。
  • 揭秘古代姬妾制度:姬妾只是玩物,男子有妾無妻算單身
    中國古代姬妾制度是一種世界歷史幾乎共有的陋習。此制度打從母系氏族消失那天起便在中國開始萌芽,然後茁壯成長、勢不可擋,到了清代達到巔峰。很多現代人一提到中國古代,總是羨慕古時男子「一夫多妻」的生活。那麼古時的妻妾究竟有何區別,妻妾制度又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 《知否》原著:王大娘子被困宥陽十年,至死都記恨母親王老太太
    導語:王大娘子因受姐姐康姨母的挑撥,誤給盛老太太下毒,查明真相後兒子長柏責她去宥陽悔過十年。最讓她心碎的不是盛家對她的懲罰,而是她自己的母親王老太太對她姐姐的偏袒,她看清了母親的偏心,為保全姐姐可以置她不顧,她至死都不肯原諒母親王老太太。
  • 《知否》原著:康姨母給長柏塞小妾,結果被海氏怒懟,場面難看
    導語:盛長柏,堪稱盛家的一朵「奇葩」,在盛家這種一貫有寵妾滅妻傳統的家族類,居然是全劇最寵老婆之人,處處維護海氏,甚至幫海氏對抗自己的母親王大娘子,不惜往父親房裡塞小妾?也是沒誰了,怪不得王大娘子看見長柏直捂胸口:生的兒子像老爹,簡直太萌了。
  • 古代正妻與妾室之分、子女嫡庶之別
    中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無論是誰,哪怕貴為皇帝也只能有一個妻子——皇后。其餘的女人都不是妻,屬於姬妾。古代,子以母貴。母親是正妻,孩子是嫡子嫡女,母親是妾,孩子是庶子庶女。母親的地位決定孩子的尊貴程度。庶子女再要強,也是庶出。《紅樓夢》裡的探春,有才幹,有理想,王熙鳳都惋惜她沒託生在太太的肚子裡。
  • 知否:墨蘭都沒得到王大娘子的嫁妝,盛紘怎麼輕而易舉給了明蘭?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林小娘生前曾不止一次慫恿盛紘拿王大娘子的嫁妝來給墨蘭出嫁用,可每一次都被盛紘堅定地回絕了,雖然每一次王大娘子和林小娘起衝突的時候,盛紘都是無條件站在林小娘那一邊的,可是他所接受的教育不允許他肖想妻子的嫁妝,所以直到林小娘死的時候,都沒能從王大娘子那裡搶到半點值錢的東西,